![]()
本文转自“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原题“唐画诗中看:李白、杜甫论画诗散记”。节选自《唐画诗中看:李白、杜甫论画诗散记》(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25年版)序言。旨在知识分享,如涉版权问题,联系小编删除。
“盛唐之画”,在我国绘画史上占着重要的位置。当时,大画家辈出,他们在艺术上的创造,对当时和后世东方各国影响很大;他们的绘画作品,不论是人物、山水、花鸟以至鞍马、台阁、杂画等,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李白、杜甫是慧眼识艺的诗星。他们通过论画诗,写下了对这个时代一些画家和作品的精湛评论,以及由看画而引起来的许多联想。这些评论和联想,不但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珍贵遗产,也是我国画学史上的重要文献。
艺术,离不开社会,离不开时代。在李白、杜甫的论画诗中,同样可以听到他们那个时代的心声。李白在看了当涂赵炎少府那里的山水画和博平王志安少府那里的山水粉图后,所写的“沉吟至此愿挂冠”的诗句,与他在《江上吟》中说的“功名富贵若长此,汉水亦应西北流”一样,透露出他那“世途多翻覆”的生活感受,倾诉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看法。在唐代社会里,各种矛盾不可能不直接波涉到像李白那样的文人生活,并影响他们的思想,从而使他们逐渐看到了整个时代没落的趋向。李白的论画诗虽不多,但都体现了这一点。
杜甫,也不例外。他曾身居繁华的长安近十年,但生活穷困,遭人白眼。所以在奉先刘少府处观赏新画山水障时,竟从“融心神”中而向往于山林隐逸,继而反顾自身,不禁作感慨之叹,并对自己提出了“吾独胡为在泥滓”的疑问。正因为他有这样的生活经历,所以他比较清醒地看到了所谓“盛世”的混浊,看出了日益加深的社会矛盾。杜甫的其他论画诗如《画鹘行》《天育骠骑歌》等作品,也都是“托物兴辞”,反映出封建统治阶层内部蕴藏着不可解决的矛盾,预示着封建社会将走向下坡。
李、杜的论画诗,只占他们全部诗作的小部分。李白流传下来的一千余首诗中,论画诗只有十八首。杜甫比较多一些,也只近三十首,占他现存全部诗歌的百分之二。不过,就这些论画诗,已足以表达唐代文人对于民族绘画的欣赏和要求。李白在《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中提到的“驱山走海置眼前”,在题画像中提到的“图真”等,杜甫在《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中说的“咫尺应须论万里”等,都道出了绘画必须“师法造化”“妙造自然”,以及绘画如何使笔、布势、遗貌取神等道理。杜甫的“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还透彻地说出了艺术创作必须具有认真严肃的态度。其余在《丹青引》《题壁上韦偃画马歌》等诗中,在题画山水诗中,诗人说的“蓬壶来轩窗,瀛海入几案”“白波吹粉壁,青嶂插雕梁”“高浪垂翻屋,崩崖欲压床”等,不仅赞许了画家画艺的高明,同时又以浪漫主义的手法,“使笔如画”,把“无声”变为“有声”,给读诗者以美的享受,并使人们加深了对这些绘画作品的理解,进一步了解了诗人对晋、唐许多画家的评价。李、杜的论画诗还告诉读者,艺术创作离不开想象,而艺术欣赏也同样有赖于想象。这些想象,都具有它一定的创造性。通过记写画鹰、画鹤,以及画历史故实的作品,还提到了生活与创作、感情与创作等问题。这对了解中国传统绘画和对画学的研究,都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李白和杜甫不仅对绘画,而且对其他艺术,诸如书法、音乐、工艺、舞蹈等等,都具有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以及深湛的见解。他们还直接或间接地从这些姐妹艺术中,深化自己的艺术感受,帮助自己的艺术创作。他们之所以具有识艺的慧眼,正是有多方面的艺术涵养所使然。他们看画、听音乐、观舞剑,不仅仅当作一种美的享受,更是“从多方面吸取时代的阳光、水分以及养料,从而增强自己艺术的生命力”。
在我国历史上,盛唐的诗、盛唐的画、盛唐的书法、盛唐的音乐、盛唐的舞蹈,举世瞩目。李白、杜甫、韩愈、吴道子、王维、颜真卿、张旭、公孙大娘等名字,成为时代的骄傲。李白、杜甫的艺术成就,包括他们的艺术评论,可以代表那个时代的艺术水平与审美要求,并反映那个时代的脉搏。苏轼在评吴道子的画时说“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悟于豪放之外”,这两句话,其实也可以用来概括李、杜的诗歌。
诗与画是姐妹艺术。历来有“诗是无形画,画为无声诗”的说法。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杜甫的“花动朱楼雪,城凝碧树烟”“花远重重树,云轻处处山”“山行落日下绝壁,南望千山万山赤”,分明都是画。或者是,一首好诗配画,或一幅好画配诗,皆相得益彰,可以充分发挥语言艺术和造型艺术的特长,使作品更具艺术的感染力。读李、杜的论画诗,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诗画的血缘关系,也使我们体会到,诗人与画家有相互渗透的微妙之处。即是说,诗人具有了画家的眼力,他的诗歌,不仅有声,而且有色;画家具有了诗人的涵养,他的绘画,不仅有色,而且有声。诗与画如姐妹兄弟。在历史上,就有不少诗人而兼画家,也有不少画家又是诗人。
唐人以诗论画的,在李、杜前后都有,如宋之问、王维、岑参、高适、顾况、刘长卿、韩愈、柳宗元、白居易、元稹、刘禹锡、皮日休等,都有作品。或赞壁画,或题画扇,或评画松、画竹,都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句。白居易为协律郎萧悦写的《画竹歌》,“不根而生从意生,不笋而成由笔成”,又“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正是评论了画,又再现了萧悦的画的生动性。不少诗人因为特别喜爱山水画而吟出了长诗。固然,奇妙的山水画,“能令堂上客,见尽湖南山”,出色的论画诗,又何尝不使读者“似见画中山”,甚至“似与画师说短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