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宝鸡人每天嘴里喊着 “宝鸡”,可要说这名字咋来的,估计好多老乡都说不全。有人说是因为山里有会报信的神鸡,有人说和古代一场大战有关,今天咱就拉家常似的,把这事儿说清楚。要我说啊,咱宝鸡这名字,就跟咱地里种的麦子似的,一层土一层肥,埋着几千年的老故事呢!
![]()
先说说 “陈仓” 这老名字的来历
咱宝鸡最早不叫宝鸡,叫 “陈仓”。这名字可比唐朝那会儿早多了,能追溯到秦朝甚至更早。根据《史记》里的记载,秦文公四年,也就是公元前 762 年,秦国人在汧渭交汇的地方建了城,这就是最早的陈仓城,位置大概就在现在市区东边的代家湾一带。老乡们可能要问,为啥叫陈仓?这就跟咱给村里的山起名一样,当时这儿有座陈仓山(现在叫鸡峰山),城就跟着山名叫了陈仓。
要说陈仓这地方,那可是块宝地!老话讲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说的就是咱这儿。当年韩信出的这计策,把陈仓古道的重要性说透了。咱这儿就像村里的十字路口,往南能进四川,往西能到甘肃,往北通宁夏,往东就是关中平原。冷兵器时代,谁占了陈仓,就等于把住了西北的咽喉,所以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
秦国人把都城设在这儿,可不光因为地理位置好。咱宝鸡北边的周原,那是出了名的沃土,“周原膴膴,堇荼如饴”,意思是地里长的野菜都跟糖似的甜。所以周人最早就在这儿扎根,后来秦国人也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在这儿养马、种庄稼,慢慢强大起来,最后统一了天下。现在陈仓区还是咱宝鸡的一个区,老名字一直没丢,就像咱家里传下来的老物件,越老越金贵。
神鸡救主的传说:宝鸡名字的直接由来
到了唐朝,陈仓这名字就变了,改成了 “宝鸡”。这事儿得从安史之乱说起,公元 755 年安禄山造反,唐玄宗带着杨贵妃一路往西逃,跑到马嵬坡的时候,士兵们不干了,逼着唐玄宗杀了杨国忠和杨贵妃,这才继续往西走。
传说玄宗一行逃到咱陈仓境内,山里又陡又滑,后面叛军还追得紧。正当走投无路的时候,突然飞来两只五彩山鸡,在前面引路。大家跟着山鸡爬到山顶,刚进庙里躲好,山下就下起了冰雹,把叛军砸得晕头转向,只好退走了。等大家安稳了再找那两只山鸡,早就变成石头鸡了,昂首挺胸地立在山顶上。
![]()
后来玄宗的儿子李亨在灵武登基,就是唐肃宗。公元 757 年,听说陈仓山神鸡鸣叫,觉得这是吉祥兆头,正好那会儿唐军打了几个胜仗,肃宗一高兴,就下旨把陈仓县改成了宝鸡县。这就是 “宝鸡” 名字的由来,算到现在都有 1250 多年了。有意思的是,早年间唐玄宗还赐给安禄山一件 “立马宝鸡袍”,没想到后来安禄山造反,这事儿也成了历史上的一个小插曲。
更古老的 “陈宝” 传说:神鸡可不是唐朝才有的
其实啊,关于宝鸡的神鸡传说,比唐朝这故事还要早得多。秦朝的时候就有 “陈宝” 的传说,老乡们可能没听过,这故事可比唐肃宗那时候离奇多了。
据说秦文公十九年,有个陈仓人打猎时逮着个怪兽,长得又像羊又像猪。正要献给国君,路边跑来两个小孩说这怪兽叫 “獍”,专吃母亲和人脑浆。猎人一听赶紧想打死它,没想到怪兽开口说话了:“这俩小孩才是宝贝,男的能称霸,女的能称王,他们叫陈宝。” 猎人一回头,俩小孩突然变成两只神鸡,一只飞到河南南阳,另一只就落在陈仓山顶变成了石鸡。
这故事听着玄乎,但说明咱这地方早有 “神鸡” 的传说了。秦国人还专门建了祠堂祭祀这神鸡,把它当成保护神。你看咱农村养鸡,讲究鸡有五德:头戴鸡冠是文德,脚有爪子是武德,敢跟黄鼠狼斗是勇德,找到食物叫同伴是仁德,按时打鸣是信德。老祖宗早就把鸡当成吉祥动物了,所以肃宗改名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很顺理成章。
地下埋着的真宝贝:不止有神鸡传说
咱宝鸡叫 “宝鸡”,可不光靠传说撑着,地下埋的真宝贝才叫人佩服!老乡们都知道咱宝鸡是 “青铜器之乡”,这可不是吹的。1963 年在贾村镇(现在属陈仓区)出土的 “何尊”,肚子底下刻着 “宅兹中国” 四个字,这可是现存最早的 “中国” 二字,现在成了镇国之宝。不过要纠正个说法,原文说何尊是 2012 年石鼓山墓葬群出土的,其实不对,石鼓山墓葬群是 2012 年发现的,虽然也出土了好多青铜重器,但何尊是 1963 年先出土的。
除了何尊,咱宝鸡还有北首岭遗址,比西安半坡遗址还早,距今 7100 多年,那会儿的先民就在这儿种庄稼、制陶器了。周原一带更是厉害,古公亶父带着周人迁到这儿,慢慢发展成西周王朝的发祥地。现在岐山周公庙遗址、凤雏宫遗址,都能看出当年的气派。考古专家说,周人在这儿不光种庄稼厉害,还创造了礼乐制度,后来孔子提倡的儒家思想,好多都能在这儿找到源头。
秦国人在咱这儿也留下了不少宝贝。从秦襄公被封诸侯,到秦文公建陈仓城,再到后来迁都雍城(现在凤翔),秦人在咱宝鸡这片土地上经营了好几百年。正是在这儿打下的基础,才有了后来秦始皇统一中国的伟业。现在凤翔还有秦雍城遗址,地里随便刨刨可能就有秦砖汉瓦。
炎帝故里的根:比神鸡传说更久远的故事
要说咱宝鸡最老的根,还得提炎帝。老辈人说 “炎帝长于姜水”,这姜水就是现在咱宝鸡的清姜河。炎帝可是农业的老祖宗,教先民们种五谷、做农具、尝百草,被称为 “神农氏”。现在姜城堡一带还有姜氏城遗址,就是当年炎帝部落活动的地方。
你看咱宝鸡人现在还爱种庄稼、懂草药,这都是有遗传的。北首岭遗址出土的农具,跟咱现在用的锄头、镰刀原理差不多,就是材质从石头变成了铁。7000 多年前,咱这儿的先民就已经会种粟、黍这些作物了,所以说咱宝鸡是农耕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一点都不夸张。
从陈仓到宝鸡:名字里的历史密码
从陈仓到宝鸡,这名字的变化藏着不少历史密码。陈仓这名字,带着一股子硬朗气,就像咱关中汉子,讲究实用,点明了地理位置和军事价值。而宝鸡这名字,多了些祥瑞之气,寄托着老百姓盼平安、盼丰收的心愿。
其实咱宝鸡的行政区划也变过好几次。2003 年,原来的宝鸡县改成了陈仓区,算是把老名字又找回来了。2021 年凤翔县又改成了凤翔区,现在咱宝鸡有 4 个区、8 个县,地盘越来越大,发展越来越好。但不管区划怎么变,“宝鸡” 这名字一直没变,就像老祖宗传下来的家训,提醒着咱别忘了根。
现在鸡峰山顶的石鸡还在,虽然不会真的打鸣了,但它就像个老寿星,看着咱宝鸡从古代的战场变成现在的工业重镇。青铜器博物馆里,何尊、大克鼎这些宝贝诉说着咱的辉煌历史;周原遗址公园里,孩子们还能体验当年周人的生活;北首岭遗址纪念馆,展示着 7000 年前的文明曙光。
咱宝鸡人的骄傲:不止有故事,还有实在的宝贝
老乡们,咱宝鸡这地方,不光故事多,实实在在的宝贝也多。除了前面说的青铜器,咱这儿还是 “中国钛谷”,钛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法门寺的佛骨舍利、太白山的美景、凤翔的泥塑、岐山的臊子面,哪一样拿出来都响当当。
但我觉得最宝贵的,还是 “宝鸡” 这名字里藏着的精神。陈仓的 “硬气” 教会咱勇敢担当,宝鸡的 “祥瑞” 提醒咱心怀希望。就像那只神鸡,危难时能引路,平安时能守望,这不就是咱宝鸡人的性格吗?
下次再有人问你宝鸡为啥叫宝鸡,你就把这些故事讲给他听。从秦文公建城到唐肃宗改名,从韩信用兵到炎帝种粮,从地下的青铜器到山顶的石鸡,这些都是咱宝鸡的家底。记住这些故事,咱就知道自己从哪儿来,往哪儿去了。
咱宝鸡的每寸土地都埋着历史,每个名字都藏着传说。作为宝鸡人,咱得为这块宝地骄傲,更得把这些老故事传下去,就像咱种麦子一样,一季传一季,永远不断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