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年级那会,老师三天两头找我。不为别的,是因为儿子上课不太专注,不是跟别人说话,就是神游。作为一个亲力亲为带了7年的妈妈,我知道是怎么回事。所以每次我都只能苦笑。
说实在话,要不是我知道崽崽是HSC(高敏感儿童),我肯定会很焦虑,想方设法改掉这毛病。可我知道HSC的触角比较发达,稍微有一点风吹草动都会影响到他,所以会有行为躁动、多动的迹象。
这是他的缺点,也是他的优势,我所能做的,就是为这片过于繁茂的感知力修剪枝叶,让他更专注一些。不能老师说了,我就强行给他掰正。
老话讲得好,一枚硬币有正反,一只手有手背手心,太阳底下有光亮也有阴影。孩子最大的缺点,往往就是他的天赋所在,也是他成才的关键。树长歪了,我们可扶正,但挖了强行把它弄直再种回去,也许它就活不成了。
![]()
这个道理,历史早有印证。
翻开《史记》,年轻时的刘邦,妥妥的“问题青年”,爱喝酒、好交友,整天东游西逛。
他父亲常指着勤恳务农的二哥说:“你看看你二哥,再看看你!”
他最要命的缺点,就是不服管。可成就他的,偏偏就是这个“缺点。
如果他认为人生来就该被安排的,那他就会是个本分的规矩人,看见皇帝的车驾,绝不敢生出“取而代之”的野心,也不敢在沛县百姓想要反抗秦吏时冲上前去当领头。
他成就帝业后,非常坦率:“讲智谋,张良在我之上;论理政,萧何比我强;比军事,我远逊于韩信。”而他早年那份“不服管”,反而成了他最大的优势,让他不用自己去冲锋陷阵,而是当好总指挥,让英雄们各显神通,共同成就了大业。
![]()
试想,若当年刘父成功“纠正”了儿子,把他变成了安分守己的庄稼汉,历史上还会有大汉王朝的四百年基业吗?
也许你会说,刘邦只是幸存者偏差而已,不足为证。
那就说说离你最近的我吧。
在父母眼中,我从小到大最让他们头疼的缺点,就是“固执”。这两个字,贯穿了我的整个童年,让我挨了不少打,少吃了很多顿饭。
可也是别人口中的固执,成了我最坚硬的铠甲,让我在无数次劝我“放弃”的质疑声中站得稳稳当当,最终,把别人眼里不务正业的“写写写”,变成了我安身立命的职业。
其实,做育儿博主的这7年,也是起起伏伏的,可每当想要放弃的时候,都有一个声音冒出来,“再坚持一下,你可以的。”
现在回过头看才发现,所谓的“缺点”,不过是竹子在破土前必要的坚持。
如果说每个人都带着属于自己的出厂设置,那我的核心配置,就是这份不肯妥协的固执。它曾让我头破血流,最终却让我成为了自己。
![]()
所以,是天赋还是缺点,关键还是看你怎么去看待。
小孩不听话,我们做家长的,别总叉着腰准备训人,换一个角度,你会看到他光亮的那一面。
好动,容易累,家里来人了他很兴奋,或许他是HSC,他思想有深度,内心世界很丰盈。你多肯定他,他就能绽放光芒。
喜欢插话,爱挑刺,在课堂纪律上是缺点,但在辩论会上,他能快速找到逻辑漏洞,提出全新角度,这时它就是孩子的天赋资源。
天不怕地不怕,总是搞得自己浑身是伤,叫你担心,不是你教导无方,是他天性如此,你给他安排一些安全的冒险活动,比如露营、野炊、蹦极、越野赛来满足他的冒险欲,就能激发他的潜能。
为人父母,不能只能阴那一面,要转过身来,看看阳的那一面。
下次你因为娃儿的某个“顽劣‘特性而气得咬牙切齿时,不妨试着观察孩子一段时间,记录什么情况下这一特质,在哪种特定的情境下,它会变成优势。
其实你一直拥有一个聪明又独一无二的孩子,只是你需要一些方法帮助他、支持他。
以上,共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