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单县浮岗镇大坝林庄村的千亩梨园里,村民正忙着采摘、分拣、装箱,欢声笑语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这片凝聚了汗水与期盼的果园,历经近5年的精心管护,终于在这个秋天结出累累硕果,为村庄铺就了一条富民强村的振兴之路。
梨园背后的发展密码,是村党支部的主动担当与机制创新。大坝林庄村党支部积极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整合闲置的土地资源,让群众以土地入股成为合作社的“股东”。村民不仅享有稳定的土地租金,还能参与年底分红。合作社优先吸纳本村劳动力,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实现“租金+薪金+股金”多重收益。
“过去我们村产业基础弱,群众挣钱门路少。如今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特色林果产业,真正实现了村集体和群众收入‘双提升’。”大坝林庄村党支部书记刘传礼说。这一模式有效激活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与合作社的市场优势、群众积极性有机结合,走出一条强村富民的新路子。
梨园中种植的是运用“果树多种源品质育种法”专利技术培育出的优质晚熟新品种“山农酥梨”。这款酥梨“系出名门”,不仅果形硕大、皮薄多汁、酥脆甘甜,平均单果重达560克左右,更因具有果肉抗氧化、不易褐变的特性,在市场上备受青睐。“山农酥梨”的成功选育,有效破解了中国梨产业“晚熟却不优质”的难题。
“咱这梨,咬一口嘎嘣脆,甜得像蜜,放久了还不容易变色!”正在采摘的村民举起手中的梨,满脸自豪。得益于科学管理和优良品种,“山农酥梨”亩产可达近7000斤,不仅热销本地商超,还走俏安徽、江苏等周边省市,凭借出色品质赢得了市场口碑。
围绕“山农酥梨”这一核心,大坝林庄村党支部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带动群众多元增收。村里同步引种了风味独特的“黄金维纳斯”苹果、晶莹甜润的“阳光玫瑰”葡萄等高端水果,还流转600余亩土地,规模化种植韭菜、西兰花等高效经济作物。
如今的大坝林庄村,已从昔日的产业薄弱村,蜕变成远近闻名的农业产业强村。四季有产业,季季有收入,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不仅鼓了村民的“钱袋子”,更提升了大家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金黄的酥梨、翠绿的韭菜、黄绿色的葡萄……交织出一幅斑斓的现代乡村丰收画卷,大坝林庄村也用这场沉甸甸的丰收,奏响了属于这个时代的“致富曲”。
菏泽日报记者 王富刚 通讯员 王晓兰 王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