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15日,哈萨克斯坦农业部和中国海关总署在上海签了个协议,专门规范哈方猪肉输华的检验检疫要求。这下哈萨克斯坦的猪肉能正式进中国市场了,包括冷冻肉、冰鲜肉、猪内脏猪蹄这些副产品,还有热处理过的肉制品。之前哈国猪肉从来没进过中国,也没哪家企业拿过出口许可,这次协议一签,等于给哈国养殖户开了条新路子。哈方那边说,这步棋很重要,能帮他们消化多余产能,还能稳住就业。中国这边呢,也多了一个进口渠道,不用老盯着巴西美国那些老供应商,供应链更靠谱点。
签协议前,中国专家组在2024年下半年去哈国北部猪场转了好几圈,查了饲养条件、疫病防控和屠宰流程,确保没非洲猪瘟之类的隐患。首批货物估计很快就动身,通过铁路从阿拉木图运到新疆口岸,得过两次海关关卡。哈国北部草原区是主力,那里俄族人多,农业用地占全国10.2%,猪肉产量占全国36%,农场多用半开放式饲养,最近几年扩了冷库,从5万吨提到8万吨,就为出口备着。
![]()
这协议一出,有人就纳闷了,哈萨克斯坦不是穆斯林国家吗?咋还出口猪肉?其实哈国主体民族哈萨克族是穆斯林,饮食忌猪肉,但养猪业在那儿有底子,主要靠苏联时期攒下来的。1925年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成立,成了苏联加盟共和国,中央政府为了调民族比例,把中亚北部俄族聚居地全划进去,甚至连沙俄时候的奥伦堡要塞城都短暂管过。后来苏联搞移民,大批俄族、乌克兰族、德国裔人迁来,这些人爱吃猪肉,俄语里“有一头猪”就等于说运气好,乌克兰人把猪当富足象征。
这帮移民一来,本地猪肉需求就起来了,本来哈国是畜牧大国,1926年统计,四成人是专职牧民,三成农牧混着干,七成五土地放牧牛羊马。但苏联觉得牧业落后,不符合进步,得改成大规模农耕,牧民被迫宰牛羊,去集体农庄种地。结果牧民不会种田,农庄条件差,1932到1933年闹了大饥荒,哈国损失150万人,其中130万是哈萨克族,本族人口从60%掉到38%。饥荒后,俄族乌克兰族占比高了,养猪业慢慢兴起。猪这东西周期短,产肉多,猪皮猪骨还能做工业原料,适合苏联的工业化路子。
![]()
不过哈国气候不友好,干旱,昼夜温差大,冬天冷到零下40度,猪容易得呼吸道病。1968年苏联专家搞杂交项目,育出一种成年重210到240公斤的猪,每胎10到11头小猪,六七个月长到100公斤,还抗寒抗病。本想推广,结果农户更爱乌克兰大白猪,那猪长肉更快,每胎12头以上,肉质匀称。到1990年,哈国猪存栏到322万头,创了纪录。那时候俄语是通用语,伊斯兰教规没法律力,养猪没宗教绊子。苏联解体前,哈国养猪主要在北部和东部,靠集体农庄规模化,饲料从乌克兰和俄罗斯调,品种有这种本地杂交的,耐粗饲,适合草原放养。
独立后,1991年哈萨克斯坦单干,养猪业就开始下滑。1992年出移民法,吸引海外哈萨克族回国,提升主体民族地位,但俄族人开始大逃亡,从620万降到360万,2018年离境的72.4%是俄族,德裔乌克兰裔也跟风走。吃猪肉的主力没了,市场缩水严重。一个俄族养猪户维克多·科瓦连科说,两三年前一天卖两头猪,现在一天一块肉都出不去。银行不爱给养猪场贷款,觉得在穆斯林国家风险高,建新棚舍或买设备都借不到钱。政府对种猪短缺、饲料贵这些事儿也不上心,农户得自己从俄罗斯进口种猪,成本涨20%。
![]()
再加上独立后经济转轨,集体农庄私有化,变成小农场为主,平均每家几百头猪,机械化低,喂养靠手工,效率差。2020年猪存栏只剩81.6万头,比1990年降75%,产量跌破10万吨,国内都供不上,2017年还进口2400吨猪肉。哈国猪肉自给率低,出口更谈不上。养猪户联盟主席维克托·林2020年说过,希望2025年生猪到120万头,年出口10万吨到中国和俄罗斯。但现实骨感,小农场多,饲料依赖进口,粮价波动大,猪肉转换率低,本来哈国粮多,能自己产饲料,但小户用不起。
疫病防控也跟不上,非洲猪瘟全球闹,哈国虽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认的非疫区,但小农散养容易出事儿。政府补贴有限,2017到2021年农业计划里给养猪每公斤98坚戈,合1.6元人民币,用来买疫苗修围栏,猪存栏才慢慢回升到近100万头。北部地区投资多点,引了丹麦育种技术,猪存活率到95%,但整体产业还弱。
![]()
那为啥中国选哈萨克斯坦?哈国虽穆斯林,但宪法没给伊斯兰教特殊地位,养猪主要在北部俄族区,不冲突。哈国北部气候适合养猪,品种适应力强,像Aksai黑白猪杂交的,肉多脂少。中国猪肉需求大,2023年进口超200万吨,产能波动时得靠外补。哈国出口能帮中国多元化来源,稳供应链。
哈国也能卖掉过剩肉,2024年上半年谷物出口中国185.9万吨,互信基础好。协议有年度复审,质量把关严,首批合同三家北部企业,1000吨猪肉,每吨2000美元左右。中国技术援助能帮哈国升级养殖,联合项目可能搞起来。维克托·林还在推联盟事儿,说规则定了养殖才踏实。维克多·科瓦连科农场扩到500头,但销售靠出口解压。
![]()
这贸易不光卖肉那么简单,哈国猪业从苏联高峰滑到低谷,又靠中国市场爬坡,反映产业得跟人政策市场绑紧。哈国北部猪场多,俄族底子在,穆斯林背景不挡路。中国进口多来源,哈国卖产能,互补。未来哈国猪存栏若到120万头,出口10万吨,经济稳点,失业少点。两国签58份文件,投资24亿刀,农业占份。哈国水资源合作也跟中国紧,2025上半年收10.2亿立方米水。猪肉贸易是小切口,大图景是邻国互信。哈国养猪户得抓机会,升级技术,别再滑谷底。哈国从322万头到80万头低谷,爬回100万头,靠协议再冲高。选哈国,因为近,因为补,因为有历史底子。穆斯林国家养猪不怪,产业活路在人手里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