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关系在特朗普第二任期伊始就呈现出反复无常的态势,今年上半年一度通过日内瓦会谈达成临时休战协议,将美对华关税从高峰期的145%降至30%,中方相应调整至10%,这让全球供应链短暂喘息。进入秋季,局势急转直下,中国商务部于10月9日宣布对中重稀土元素实施更严格的出口许可制度,新增钬、铽、镝等五种物品,并要求出口方提供详细的技术参数和最终用户声明。这一举措并非突发奇想,而是对美方持续施压的回应,特别是美国在春季加码对华科技出口限制后,北京选择在关键矿产领域反制。稀土作为现代工业的基石,美国90%以上的供应依赖中国进口,这直接戳中了华盛顿的痛点,高科技和军工产业如半导体厂和导弹制造商瞬间感受到库存警报的紧迫。
特朗普的即时反应是强硬表态,10月10日在社交媒体上发帖,宣称将从11月1日起对所有中国进口商品加征额外100%关税,总税率将飙升至130%,并同步推出针对中国软件的关键出口管制。这番操作本意是借势施压,迫使中方在亚太经合组织峰会前让步,但市场反应迅猛,道琼斯指数当日下跌2.5%,科技股领跌,苹果和英特尔等巨头股价蒸发数百亿美元。华尔街分析师直言,这种关税威胁更像是谈判筹码,而非铁板钉钉的政策,因为实施后美国消费者将面临电子产品价格翻倍的现实冲击。
![]()
霍华德·卢特尼克作为特朗普提名的商务部长,于2025年2月19日宣誓就职,其金融背景本该带来执行力,但实际操作中,他的强势作风屡屡引发争议。卢特尼克掌管出口管制和贸易执行,9月以来,他主导多项对华措施,包括加速实体清单更新和针对中国科技公司的软件限制,这些行动表面上响应国会鹰派压力,实际却绕过总统办公室和财政、国防部门的完整审议。10月7日,商务部私下通知硅谷企业调整供应链,此举虽意在堵塞漏洞,但情报滞后导致白宫措手不及。中国稀土公告落地后,美国多家半导体厂报告库存不足,工程师加班应对,生产线上焊枪火花四溅的场景虽未上演,实际损失已达数十亿美元。
卢特尼克的越权并非孤例,今年6月,他公开表示55%关税水平将维持不变,即使日内瓦协议后,这番表态被视为对谈判的干扰。纽约时报报道指出,卢特尼克利用政府权力向私企施压,推动供应链脱钩,但忽略了盟友反馈,如澳大利亚稀土协议的推进本可缓冲风险,却因其单方面行动而延误。特朗普对这一问题的不满在高层会议中爆发,他直指卢特尼克的擅自推进打乱了精心布局的峰会缓和战略,本该在10月底釜山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释放信号的窗口,就此关闭。
卢特尼克的金融家思维在贸易战中显露局限。他在康托·菲茨杰拉德的重建经验强调快速决策,但忽略了地缘政治的复杂性。中国稀土管制后,美国转向多元化进口,10月18日与澳大利亚签署协议,投资42亿美元开发矿区,但短期供应缺口仍难填补。加拿大和英国官员同日表态,考虑降低对中国电动车关税,这凸显盟友不愿盲从美国策略。卢特尼克的压力战术虽短期震慑企业,却长远损害信誉,华尔街日报评论称,这种“越界操作”让美国在全球贸易中孤立无援。特朗普的痛斥本质上是高层权责的校正,提醒部门需服从整体布局,否则小动作酿成大祸。
![]()
特朗普第二任期对华战略本该更成熟,却因内部结构性矛盾而频现失调。《纽约时报》早在4月就分析,政府在对华路线上面临“系统性裂变”,一方是主张缓解的现实主义者,认为中美仍有合作空间;另一方是鹰派,将经济战置于首位。这种拉锯导致政策空转,部门间缺乏统一优先级,对华议题像多版本剧本同时上演。卢特尼克的商务部行动,正是这一矛盾的缩影,他绕过团队的清单更新,直接触动中国底线,引发精准反制。白宫会议记录显示,争执焦点在于通报缺失,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和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多次强调需评估影响,但卢特尼克坚持“快速响应”。
这种机制问题并非新鲜事,第一任期特朗普的关税战就因协调不畅而反复调整,2025年重演更显尴尬。中国稀土新规的时机选择,巧妙避开全面对抗,通过设定技术门槛,既为国际市场留通道,又有效隔离敏感用途。这与美国制裁的粗放式不同,体现了战略定力。特朗普的让步决定,源于供应链压力的现实,美国军工产业对稀土的依赖度高达80%,管制一出,导弹制导和F-35战机生产延误在所难免。10月19日,海湖庄园新闻会上,特朗普重申三点要求,但语气较初时软化,暗示峰会前可灵活调整。
![]()
中美贸易谈判当前处于高度对峙,但特朗普的让步迹象预示短期突破可能。亚太经合组织峰会定于10月底举行,美方确认特朗普与中方边会安排,中方回应保持克制,仅称“对话大门开放”。三点条件在北京看来超出常规框架,稀土松绑和大豆采购增量需对等交换,短期难有实质进展。但现实中,美国唯一的优势——盟友体系——正现裂痕,墨西哥提议对华加征50%关税,却遭欧盟质疑。哈萨克斯坦钨矿合作推进中,投资铁路项目虽分散风险,但地质勘探周期长,短期难解燃眉之急。
特朗普的关税反复加剧不确定性,企业囤货成本上升,9月中国对美稀土磁铁出口已降29%,这反噬美国制造业。华尔街视其为“谈判艺术”,但普通民众感受到物价压力,家具和电子产品涨价推高通胀。卢特尼克的低调调整,10月15日国会听证会上避谈冲突,转推多元化计划,显示其在压力下妥协。特朗普后期或聚焦国内议程,签署基础设施法案刺激就业,但对华路线弱点犹存,2026年稀土短缺或致军工延误。
风险犹在,若峰会无果,11月关税生效将引发连锁反应,中国可进一步管制镓锗等矿产,美企供应链重组需数年。转机在于务实对话,特朗普曾预测“fantastic”协议,或许在芬太尼和大豆议题上寻得平衡。中国内需驱动和出口多元化,已对冲部分冲击,对欧贸易增20%。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