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阳茶产业转型升级的浪潮中,檀冲实业有限公司创始人符德献正以智能农机、生态肥料与保健茶三大板块为核心,推动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深度交融。他深耕茶产业链条,创新构建 “企业 + 高校 + 行业” 三位一体协作模式,将技术研发与产业实际需求紧密衔接,不仅为信阳茶业可持续发展注入全新活力,更积极响应国家 “乡村振兴” 战略对农机创新的呼吁,探索出一条以科技赋能农业的三产融合路径。从撂荒茶山的痛点洞察到系列创新成果的落地,符德献用六年时间,让科技的力量在茶乡土地上扎根,为信阳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新赛道,也为农业现代化转型提供了鲜活样本。
2019 年,符德献来到信阳新县十三里桥乡,眼前荒芜的茶山深深触动了他 —— 因劳动力流失、茶园管理滞后,加之山区地形复杂导致传统农机难以施展,当地茶农平均年龄偏高,生产效率低下与资源浪费问题突出。正是这场实地调研,让他坚定了用科技重塑茶产业的决心。同年四月份开始流转茶园,五月份成立苗久农场,“十一月份成立檀冲实业有限公司,”明确 “智能修剪机为根、复混肥为体、保健茶为枝叶” 的战略定位,开启长达六年的技术攻关之旅。他深知,要破解茶产业发展难题,必须从核心生产环节突破,而智能装备、生态种植与产品升级,正是撬动产业变革的三大关键支点。
![]()
我国茶园面积超 5300 万亩,其中 80% 以上位于山地,传统修剪与采摘方式难以适应复杂地形,导致茶园管护成本高企、部分茶园面积逐年萎缩。符德献敏锐捕捉到这一行业痛点,意识到唯有研发轻便化、智能化的农机设备,才能破解劳动力短缺与生产效益低下的双重困境。2019 年,他迅速组建专业研发团队,并主动与河南工学院等高校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将人工智能、新能源技术引入茶树修剪领域。这一举措不仅为后续产品研发奠定了技术基础,更打破了传统农业 “单打独斗” 的局限,通过产学研协同为茶产业科技攻关搭建了高效平台。
在智能修剪机研发过程中,符德献带领团队历经近千次试验,直面传统修剪机的技术瓶颈 —— 传统设备仅适用于轻修剪,对成龄茶树的深修剪与衰老茶园的重修剪效果不佳,甚至可能损伤茶树。为攻克这一难题,团队将研发重点聚焦于刀片材料、传动系统与整机结构设计,反复优化测试。2025 年 5 月,第一代 “新能源自动化轻修机” 终于成功研制,该设备采用平行往复刀片与电动动力系统,切割幅宽达 750 毫米,每小时可修剪茶园 0.3 亩,作业效率较人工作业提升 5 倍以上。这一成果不仅填补了山地茶园智能修剪的技术空白,更让茶农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在布局智能农机的同时,符德献也将目光投向茶园土壤健康这一核心环节。2020 年,他启动有机无机复混肥研发项目,旨在解决茶农普遍面临的 “肥多不增产、作物常遭虫” 种植痛点。调研中他发现,茶树修剪枝条本身富含营养,若能科学回收利用,既能减少农业废弃物,又能为土壤提供精准养分,实现资源循环利用。2024 年,依托与信阳农林学院的深度协作,团队成功开发出富含有益菌株的复混肥,科学配比钙、硼、锌、钼等中微量元素,有效破解了土壤养分失衡与作物抗逆性差的难题,为茶园生态种植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符德献在肥料研发中的核心创新点,通过 “土壤养分检测 — 配方科学设计 — 精准施肥指导” 的全流程服务,实现 “缺什么补什么” 的科学种植模式。例如,团队会根据土壤碱解氮、有效磷等关键参数,动态调整氮磷钾比例,确保肥料养分精准匹配茶树需求。经实践验证,这一技术使肥料利用率提升 3% 以上,在减少化肥用量 20% 的情况下,仍能实现作物增产。此举不仅显著降低了茶农种植成本,更从源头缓解了过量施肥导致的土壤板结与面源污染问题,为茶产业绿色发展筑牢了根基。
在保健茶叶研发领域,符德献同样展现出前瞻性战略眼光。2019 年 6 月,他启动营养保健茶项目,立志突破传统茶叶的功能边界,满足现代消费市场对健康饮品的需求。为攻克 “保健成分融入茶叶并保持茶品质” 的核心技术,符德献推动檀冲实业与信阳农林学院联合建设实验室,双方科研人员协同攻关,历经五年反复试验。2024 年 11 月,兼具营养与保健功能的药食同源茶产品成功问世,这一创新不仅延长了茶叶产业链,提升了产品附加值,更为茶农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让传统茶叶在健康消费浪潮中焕发新活力。
符德献始终坚信,产学研深度结合是产业创新的核心动力,也是突破技术瓶颈的关键路径。他主导的 “企业 + 高校 + 行业” 协作模式,有效整合了不同主体的优势资源,形成从技术研发到产品落地的完整闭环。以智能修剪机项目为例,河南工学院负责算法优化与结构设计,发挥高校科研优势;檀冲实业聚焦生产工艺改进与市场应用推广,衔接技术与产业;行业协会则提供田间试验场景与茶农反馈,确保产品贴合实际需求。三者协同发力,不仅加速了创新成果的转化效率,更让技术创新始终扎根于产业土壤,避免 “纸上谈兵”。
针对茶园管理中土壤数据碎片化、施肥依赖经验的问题,符德献引入高智能土壤肥料养分检测仪,推动茶园管理从 “经验驱动” 向 “数据驱动” 转型。该设备可同步检测土壤与肥料中 200 余项参数,涵盖大量元素、中微量元素及重金属含量,结合智能算法能快速生成个性化施肥配方。例如,当检测到土壤有效磷含量低于 8mg/kg 时,系统会自动计算需补充的磷肥量,误差严格控制在 5% 以内。这种 “检测 — 诊断 — 配方” 的一体化服务,让茶农无需专业知识就能实现科学施肥,极大提升了茶园管理的精准度与效率。
符德献的创业历程并非一帆风顺,研发初期便遭遇诸多技术难题:刀片材料不耐磨损,导致设备使用寿命短;电动设备续航能力不足,难以满足山地茶园长时间作业需求。面对困境,他坚持 “从田间来,到田间去” 的原则,带领研发团队长期驻守茶山,与茶农同吃同住,收集一线使用反馈,逐步优化产品设计。针对山地茶园坡度大、障碍物多的特点,团队为修剪机加装自适应行走系统,使其能在复杂地形中保持稳定作业;为解决续航问题,又优化电池容量与充电效率。这种以用户为中心的创新思维,最终让产品赢得茶农认可,打开市场局面。
随着第一代智能修剪机进入量产阶段,二代机完成优化待产,符德献开始布局智能农机的规模化推广,着力降低小农户的使用门槛。他借鉴 “测配产供施” 技术模式,为茶农提供 “土壤测试 — 配方制定 — 个性化生产 — 供应链配套 — 施用指导” 的一站式服务。在信阳部分乡镇,檀冲实业与当地茶叶合作社深度合作,推出修剪机租赁服务,并派遣技术人员上门指导施肥与修剪技巧。据统计,采用该模式后,茶农每亩茶园管理成本降低 30%,作业效率提升 50%,实实在在的收益让更多茶农愿意尝试新技术、新设备。
在生态肥料推广过程中,符德献始终注重技术创新与环境效益的协同,推动茶产业绿色低碳发展。他主导研发的有机无机复混肥,以沼渣、菌糠等农业废弃物为主要原料,通过添加有益菌株与中微量元素,不仅能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还能减少农业废弃物污染,实现碳减排。为进一步放大生态效益,符德献参考陕西勉县 “碳交易试点” 项目经验,积极探索将茶园减排量转化为经济收益的路径。目前,使用该复混肥的茶园,每亩可产生一定量的碳减排额度,通过碳交易能为茶农带来额外收入,让生态保护与经济收益实现 “双赢”。
符德献布局的智能农机、生态肥料、保健茶三大业务板块,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形成相互促进、循环联动的产业链体系。智能修剪机为茶园提供精准管护,修剪产生的枝条则成为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原料,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升土壤肥力,为茶树生长提供优质环境,进而为保健茶生产提供高品质鲜叶;保健茶的高附加值收益,又反哺智能农机与生态肥料的研发投入,形成 “机械 — 生态 — 健康” 的良性循环。这一模式不仅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更实现了茶产业从生产到消费的全链条价值升级,构建起可持续的产业生态。
![]()
展望未来,符德献计划将物联网技术深度融入茶产业,打造 “云农田 — 云监测 — 云配方” 的智慧茶园系统,推动茶产业向更高阶的智能化方向发展。他设想通过无人机光谱监测,实时掌握茶树长势与病虫害情况;布设土壤传感器,动态采集土壤温湿度、养分含量等数据;结合大数据与智能算法,自动生成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方案,并远程控制农机设备作业。这一系统若能落地,将实现茶园全流程智能化管理,进一步降低人工成本、提升生产效率,让信阳茶产业在智慧农业浪潮中抢占先机,引领行业发展方向。
符德献的创新实践,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战略提供了生动的微观样本,其成效已通过数据得到印证:使用檀冲实业技术与产品的茶园,化肥施用量下降 15% 以上,有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茶树育芽能力提升 20%,鲜叶产量与品质双提升;茶农综合收益增长 30%,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提升。他推动的 “技术赋能 + 生态循环” 模式,不仅解决了信阳茶产业的实际痛点,更为其他地区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展现出科技赋能农业的巨大潜力。
作为信阳市南阳商会副会长,符德献在专注企业发展的同时,也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推动技术成果辐射更广阔区域。他联合商会成员企业,在豫南地区开展茶树机械化修剪与测土施肥技术推广活动,通过举办技术培训班、现场示范教学等方式,帮助更多茶农掌握新技术。目前,该技术已覆盖豫南地区茶园超万亩,惠及上千户茶农。此外,符德献还与第八届进博会食材供应商达成合作意向,计划将公司研发的保健茶引入国际展台,助力信阳茶品牌走出河南、走向世界,提升中国茶产业的国际影响力。
回顾六年创业历程,符德献始终坚守 “科技为民” 的初心,每一步决策都紧扣产业痛点与用户需求。从目睹撂荒茶山的痛心,到三代智能修剪机的迭代升级;从直面土壤养分失衡的挑战,到有机无机复混肥的成功开发;从突破传统茶叶的功能局限,到保健茶产品的市场落地,他用行动践行着对茶产业的热爱与担当。“茶产业的未来不在规模,而在价值;不在传统,而在创新。” 这是符德献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引领信阳茶业转型升级的核心信念,正是这份信念,支撑他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
符德献的故事,是中国无数农业创新者的缩影,他们以技术为犁,以坚守为种,耕耘于乡野之间,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符德献与檀冲实业以 “一叶茶” 为支点,成功撬动智能农机、生态农业与健康产业的三产融合,为中国茶业现代化转型书写了生动注脚。如今,第一代智能修剪机已服务千亩茶园,保健茶产品进入市场,智慧茶园系统正在研发,符德献引领信阳茶产业迈向未来的脚步从未停歇,这条科技创新赋能农业的道路,他仍在坚定地走下去,期待结出更多硕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