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温度,
不仅体现在宽敞的主次干道
与林立的高楼间,
更藏在城边村、城中村、
老旧楼院的细微处。
长期以来,
城市路灯多覆盖主次干道、
背街小巷、公园广场等
市政项目实施管理范围。
城中村、城边村、老旧楼院的
便民路或自发踩出的
“便捷小道”,长期“有路无灯”,
周边居民夜间出行怕黑又怕摔。
群众有所呼,改革有所应。
2025年4月,
市委深改委推出
“新设一盏灯·照亮回家路”微改革。
各单位形成合力,
有力推进微改革落实。
1
实地走访摸排 找准“无灯”路段
以脚步丈量城市,迈双腿查看实情。在主城广大社区申报的基础上,市、区改革办与城市管理部门、社区一道,采取“白天+晚上”实地走访复核的方式,精准掌握城中村、城边村、老旧楼院通勤率高的便民路、便捷小道“有路无灯”情况,把灯“安”在居民的最需要处。
![]()
市、区改革办与城市管理部门、
社区一道,实地摸排↑↓
![]()
2
创新体制机制 解决实际问题
坚持“改革办吹哨、部门报到”工作统筹机制,打破条块分割,市级城管、电力部门与辖区综合执法部门、街道以及社区形成工作合力,解决电源接入、线路走向、灯杆或灯座设置位置等实际问题,“老大难”不再难。
![]()
改革办吹哨、部门报到,
先看现场、找问题,再专题协调↑↓
![]()
3
多方联合施工 照亮“便捷小道”
坚持“联合行动、一线推进”,市城管执法局、国网达州供电公司、市电力集团公司以及达川区综合执法局、达州高新区建设和交通运输局组建工作专班,与辖区改革办、社区一道,克服今年7至8月份的酷暑天气,早施工、晚出动,因地制宜设置悬臂灯、杆式灯,设置一段验收一段照亮一片。
![]()
各单位组建专班,联合施工,
因地制宜设置悬臂灯、杆式灯↑↓
![]()
4
构建长效机制 暖心举措为民
既要亮起来,更要亮得久。从“一盏灯”到“一片光”,微改革启动3个多月来成效明显,主城区已实施路段79条,安装路灯223盏,并全部纳入市政路灯管理。
通川区东城街道黄马湾路、原达县车队家属院周边、北翎路31至33号、滨江明珠与农贸市场之间通勤巷、莲湖美地与天玺莲湖之间通勤巷,达川区万福巷到盛世小区便民路、达州中学老校门上山路、137杨柳垭基地到升华广场便捷小道、达川区和祥街74号一带,达州高新区斌郎街道、河市镇等街边角落,居民夜间出行的照明问题妥妥地得到解决,按时开关灯,后续维护更换有了保障。
![]()
达川区达州中学老校门上山路↑
![]()
通川区东城街道凤岗路↑
![]()
达川区137杨柳垭基地到升华广场便捷小道↑
![]()
群众盼的,就是改革要干的
坚持“雪中送炭”的微改革取向
正构建城边村、城中村、老旧楼院
路灯建设与维护的长效机制
推动“暖心”举措“有感”落地
![]()
四川卫视多个频道宣传
“新设一盏灯·照亮回家路”微改革↑↓
![]()
来源:达州融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