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中国抗疫效果强于他国”的原因就这么简单归结为“中医”,是不是有点行为艺术?
翻翻史书看看去,咱老祖宗有什么事情都喜欢记录下来,看看不就知道古代是啥情况了。
![]()
《后汉书·五行志》:桓帝延熹九年,大疫,京师死者什三四。灵帝建宁四年三月,大疫,使中谒者巡行致医药。熹平二年正月,大疫,使光禄大夫巡行禀贷,赐死者棺木,葬骸骨。光和二年春,大疫,使常侍、中谒者巡行,致医药,赐死者棺木,葬骸骨。是岁,江夏平春有贼攻没县邑,杀长吏,将军段颎讨平之。四年,司隶、豫州饥,大疫,死者什七八。于是下诏书,减死罪一等,勿笞,诣边戍;其女子缣,人三十匹;复其小口,虽不有丁男,皆以其税半入。是岁,会稽大疫,死者过半。
《后汉书·刘玄传》:王莽末,南方饥馑,人庶群入野泽,掘凫茈而食之,更相侵夺。新市人王匡、王凤为平理诤讼,遂推为渠帅,众数百人。于是诸亡命马武、王常、成丹等往从之;共攻离乡聚,藏于绿林中,数月间至七八千人。地皇二年,荆州牧某发奔命二万人攻之,匡等相率迎击于云杜,大破牧军,杀数千人,尽获辎重,遂攻拔竟陵。转击云杜、安陆,多略妇女,还入绿林中,至有五万余口,州郡不能制。三年,大疾疫,死者且半,乃各分散引去。
张仲景的《伤寒论》里也有记录。
![]()
《伤寒杂病论·序》: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晋书·食货志》:“东晋大兴元年,大疫,死者十之二三。”
《晋书·太宗实录》:“夏,又疫气,民寡者病死,地毁灭,收得小菜不胜数。”
《隋书·帝纪》:“大业八年,夏,江都大疫,人多死。”
《旧唐书·五行志》:“永淳元年冬,大疫,两京死者相枕于路。”
《新唐书·五行志》:“唐廣明元年,庚子年,春末,贼在信州疫疠,其徒多丧,赋众疫疠。”
《新唐书·五行志》:“大历八年,夏,京师及东畿疫,死者甚众。”
《宋史·五行志》:“绍兴元年,六月,行都大疫,死者过半。”
《宋书·桓舆纪》:“秋,九州疫气蔓延,民惧之。鬱山人死者无数,葬墓宜傍树而不可傍水。”
《元史·五行志》:“至元二十六年,二月,汴梁路大疫。
那可真是动不动就“死者什三四”、“死者什七八”、“死者且半”、“死者过半”、”十之二三“、”死者无数“。
才多长时间就都忘了?
为啥我们这最难熬的时期是22年底23年初?
最严重的时候一线最缺的是什么?
是氧气、是呼吸机、是高流量。
最紧张的时候,全院只有一台能够机动的呼吸机,全院只有五瓶用于应急的氧气瓶。
借用大刘三体的一段话:
“生存本来就是一种幸运,过去的地球上是如此,现在这个冷酷的宇宙中也到处如此,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类有了一种幻觉,认为生存成了唾手可得的东西,这就是你们失败的根本原因。”——《三体Ⅲ:死神永生》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