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客户胡某握着三张泛黄的存单,走进了工行安顺平坝新寨支行的大门。存单开立于1995至1996年间,金额分别为2000元、3000元和6000元,是其已故父亲留下的遗物。“这些存单是父亲省吃俭用留下的念想,这么多年了,不知还能不能……”胡某言语间带着期待与忐忑。
面对这份来自三十年前的托付,该行没有丝毫犹豫。工作人员利用班后时间一头扎进厚重的历史档案,细致翻查。很快,2000元和3000元存单的历史挂失销户凭证被找到,确认已完成处理。然而,那张6000元的存单却不见挂失或销户记录,迷雾重重。
面对此特殊情况,该行迅速启动跨部门协作机制。向上级行个人金融业务部调取沉睡的原始凭证,发现该存单虽在2009年7月19日由系统自动转存为定期存单,但因1995年手工开立时存在姓名涂改痕迹,导致后续系统录入的户名信息与客户胡某继承查询时使用的姓名存在差异。这是信息断层的起点。于是该行积极寻求运行管理部门“解读规则”,深入核对历史业务规则,确认在早期手工操作时代,单据上的姓名修改未能同步更新至电子台账,是造成后续系统信息与客户认知不符的核心原因。随后寻求金融科技部“数据验真”,协助提取系统自动转存的详细日志,证实该笔6000元资金及后续利息始终处于有效状态。问题症结在于因姓名信息字段不匹配,导致客户在1996年办理继承手续时,该账户未能被有效关联和查询。
针对这一历史遗留问题,该行工作人员立即对接远程授权中心,共商解决方案。在克服历史信息断层和系统障碍后,最终于今年8月初完成了这张“沉睡”近三十年的6000元存单(含利息)兑付工作,本息合计8026元交付到胡某手中。接过这笔承载着岁月重量的款项,胡某连连道谢:“真是太感谢你们了!这钱是父亲留下的心意,已经过了这么多年,我还以为找不回来了呢,真是多亏了你们!”
三张老存单,承载两代人情感,更考验银行的责任与担当。工行安顺平坝新寨支行以高度的责任感、专业的技能与高效的跨部门协作,成功破解了横跨三十年的信息密码。这不仅是一次业务的圆满完结,更是国有大行对客户权益的坚实守护,让金融的暖意穿透时光,将三十年前的承诺稳稳送达今天的手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