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语·五帝》曰:“古之王者,易代而改号,取法五行;五行更王,终始相生,亦象其义。故其为明王者,而死配五行;是以太皞配木,炎帝配火,黄帝配土,少皞配金,颛顼配水。”黄帝长子青阳,又名玄嚣,亦称少昊。孔子将少昊列入五帝,显然认为黄帝去世后是由少昊继任。
《世本》亦曰:“少皞,黄帝之子金天氏少皞。青阳即少皋,黄帝之子,代黄帝而有天下。”《竹书纪年》在《黄帝轩辕氏》之后,也有《帝挚少昊氏》。
而《史记·五帝本纪》载:“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高辛父曰蟜极,蟜极父曰玄嚣,玄嚣父曰黄帝。自玄嚣与蟜极皆不得在位,至高辛即帝位。”
另孔子传《帝系姓》曰:“黄帝居轩辕之丘,娶于西陵氏之子,谓之嫘祖氏,产青阳及昌意;青阳降居泜水,昌意降居若水。”《史记·五帝本纪》亦曰:“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所言的“天下”当然是指诸侯国,并非是指整个天下;故【史记索隐】云:“降,下也,言帝子为诸侯。降居江水……即所封国也。”
青阳作为黄帝长子,正常情况下应该是由他继任,为什么却被降居呢?这说明由于某种原因,黄帝认为他不适合继承帝位,所以才将他外放到汦水(江水)做诸侯的。
孔子将少昊列入五帝,却又说“青阳降居泜水”,自相矛盾;少昊为帝之说,当然也不可信了。并且,太昊伏羲氏和炎帝神农氏本来都在三皇之列,孔子却说“太皞配木,炎帝配火”,显然将他们二位也列入五帝了,这更是不正确的。
![]()
《鬻子·数始·五帝治天下第七》则曰:“昔者帝颛顼年十五而佐黄帝,二十而治天下;其治天下也,上缘黄帝之道而行之,学黄帝之道而常之。”鬻子乃是周文王的大臣和老师,约生活于公元前11世纪,他这段文字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从中也明显可以看出,黄帝驾崩后是由颛顼继任,时二十岁。
另《管子·封禅》曰:“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黄帝封泰山,禅亭亭;颛顼封泰山,禅云云;帝喾封泰山,禅云云;尧封泰山,禅云云;舜封泰山,禅云云;禹封泰山,禅会稽……皆受命然后得封禅。”没有提到黄帝长子少昊(即青阳),也说明他并没有受命成为帝王;否则他为何独独地例外、而不封禅泰山呢?虽说这只是“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但少昊作为黄帝长子,如果继任为帝、与黄帝直接相承,管仲是不可能将他遗忘的。在三皇之间还有其他很多王者,各个朝代也都有很多位帝王,管仲遗忘的应该是这些人。
《史记·五帝本纪》亦载:“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太史公治学非常严谨,他说黄帝驾崩后其孙颛顼立,“自玄嚣与蟜极皆不得在位,至高辛即帝位”,肯定是有确凿依据的。
另太史公在《史记·三代世表》中说:“余读谍记,黄帝以来皆有年数;稽其历谱谍终始五德之传,古文咸不同,乖异。夫子之弗论次其年月,岂虚哉!于是以《五帝系谍》、《尚书》集世纪,黄帝以来讫共和为世表。”由此可知,从黄帝开始,各位帝王都有自己的帝号以及在位年数的记载,只是古代文献所载的帝王在位年数各有不同、差别很大而已。
司马迁主要依据的是《五帝系谍》和《尚书》,说明这两部典籍中也是这样记载的,由此更加证实了司马迁说法的可靠性。虽然“孔子删《书》,断自唐虞”,但司马迁在《五帝本纪》中也说了:“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书》缺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于他说。”就是说,《尚书》中关于黄帝、颛顼、帝喾的记载虽然都被孔子删掉了,但这些内容从其它典籍中还是可以看到的。说明西汉时期还有很多典籍引用了这些内容。
另汉代纬书《春秋命历序》云:“禅于谋泯,号曰榆罔,治五十四年。轩提次之,号曰帝寿鸿,即轩辕;有熊之子也,兴于穷山轩辕之丘。治百有五年,而其孙颛顼次之,号曰高阳;治七十四年而岌夋次之,号曰帝喾辛。”也明确地说黄帝之后是“其孙颛顼次之”,没有说黄帝长子少昊继任。
《汉书·律历志下》引刘歆《世经》亦云:“少昊帝。《孝德》曰:‘少昊曰清。’清者,黄帝之子清阳也,是其子孙名挚立;土生金,故为金德,天下号曰金天氏。周迁其乐,故《易》不载,序于行。”也认为黄帝长子青阳并没有继任为帝,“是其子孙名挚立”。
不过却又称“少昊帝”,这真是矛盾的可以:黄帝长子青阳称为少昊,但是他并没有继任为帝;青阳的曾孙、帝喾之子帝挚立,但是他并不称为少昊。
![]()
《春秋命历序》又云:“黄帝一曰帝轩辕,传十世,二千五百二十岁。次曰帝宣,曰少昊,一曰金天氏,则穷桑氏传八世、五百岁。次曰颛顼,则高阳氏,传二十世,三百五十岁。次是帝喾,即高辛氏,传十世,四百岁。”与前面的说法相矛盾。并且,说黄帝“传十世,二千五百二十岁”,平均每世统治二百五十二年,这也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再者说,黄帝传十世究竟是怎么算的呢?包不包括少昊“传八世、五百岁”、颛顼“传二十世,三百五十岁”、以及帝喾“传十世,四百岁”?如果不包括,那么黄帝传十世到底是怎么传的、都传给谁了呢?而如果包括,加起来就有三十八世了,怎么能说传十世呢!
另《易稽览图》云:“黄帝一千五百二十年,少昊四百年,颛顼五百年。帝喾三百五十年。尧一百年。舜五十年。禹四百三十一年。”《轩辕黄帝传》亦云:“帝之子少昊,名挚,字青阳,号金天氏;居位八十一年,都曲阜,子孙相承共四百年。黄帝孙颛顼,号高阳氏,母蜀山氏所生;有圣德,居帝位七十八年,都商丘。”
但颛顼乃是昌意之孙、少昊的侄孙,而不是少昊的嫡传后代;如果黄帝去世后是少昊继任、子孙相承四五百年,那还有颛顼的什么事呢?颛顼总不能等待几百年再“居帝位”吧!帝喾则是玄嚣(即青阳、少昊)之孙,而不是颛顼的后代;如果颛顼继任后传了几百年,那还有帝喾的什么事呢?帝喾也总不能等待几百年才继任吧!所以这些说法都并不可信。
《山海经·大荒东经》曰:“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儒帝颛顼,弃其琴瑟。”也说明了两点:一、黄帝长子少昊只是东海之外的一个诸侯国君,而非帝王;二、颛顼才继任为帝,并且是由少昊教育抚养大的。
综上所述,可以确定:黄帝去世后是由颛顼继任,时二十岁。黄帝长子青阳即少昊则降居泜水(即《史记》所言的江水,在今山东境内)为诸侯,并没有继任。
为什么有很多典籍认为是黄帝长子少昊(即青阳)继任为帝呢?主要原因就在于:都将在伏羲氏之后、女娲氏之前的王者少皞金天氏挚,误认作是黄帝长子青阳了。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将另文深入探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