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阿布扎比家庭、民事和行政上诉法院作出一项标志性判决,将一名从脚手架坠亡的建筑工人赔偿金从10万迪拉姆提升至25万迪拉姆(约合48.5万元人民币)。这一判决不仅为遇难者家庭提供了更公正的补偿,更对阿联酋建筑行业的安全规范敲响了警钟。
调查结果出来了,原因就是雇主那头,防护措施做得太差,法规里写的那些一条没落实,高空作业这种事,安全保障根本没到位,法院审理的时候,家属虽然已经拿了“伊斯兰血金”那笔赔偿,钱是到手了,可家庭的经济支柱没了,以后日子怎么过,物质和精神上的损失远远补不上,家属当时还想要1000万迪拉姆,最后法院判下来,综合考虑雇主的过失和家庭的实际需要,定了25万迪拉姆,还让被告方承担全部的诉讼费用。
建筑这行当,安全漏洞不是一般的多,2024年4月沙迦那边,一个在建的清真寺工地脚手架就塌了,一个28岁的乌干达工人当场没了,还有四个人受伤,迪拜那个“棕榈岛”也出过类似的事,一座桥因为超载直接塌方,七个工人全都没了,数据摆在那儿,工地上出事,高空坠落是主要原因之一,有些企业为了压成本,安全投入上能省就省,防护设备什么的直接就给忽略了。
这几年司法的态度明显变了,跟政府监管收紧有直接关系,沙迦、阿杰曼这些地方,市政部门去工地检查的频率高多了,2025年阿杰曼还搞过一次专项行动,一下查出683家企业违反安全标准,罚了不少钱,问题主要就是防护围栏没装好,设备也不合格,警察现在都跟劳动部门一起调查事故,涉事企业还得追究刑事责任,这些措施下来,就形成了一种“只要有过失就必须追究”的氛围。
赔偿标准也往上调了,整个社会对劳工权益保护越来越重视,《工伤保险条例》里,工亡补助金的算法,以前都是按当地平均工资的48到60个月来算,但这次判决完全不一样,它把雇主的主观过失当成了加重赔偿的一个关键因素,法律圈的人也说,这个案子算是个风向标,以后企业要是故意或者有重大疏忽导致工人死亡,赔的钱肯定会远远超过那个基础线。
这个案子,意义不单单在钱上,企业现在必须重新掂量安全投入这笔账,预防成本和事故风险一对比,真要出了事,不管是法律风险还是财务风险,都比提前花钱预防要高得多,同时这个判决也让工人的家庭更敢于站出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不像以前那样怕丢工作,遇到事都自己忍着。
阿联酋的城市建设还在飞速扩张,怎么在建设效率和人身安全之间找到平衡,成了每个项目都绕不开的核心问题,这次判决给出的信号很清楚,劳动者的生命不能打折扣,司法这道关,就是守住这条底线的最后一道防线。
![]()
参考资料:《海湾时报》、《中东经济文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