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学又会玩的乐高迷
雍宇初中就读于徐汇西南模范中学,高中进入诺美后,他有了更多时间探索喜欢的事。学术上,他深耕数学、物理、经济,拿下多个国际竞赛奖项;课余时间,他的生活同样精彩。
雍宇的兴趣爱好非常广泛,尤其喜爱玩乐高。
“我6岁时就接触乐高编程了,还曾带着作品站上上海市科创比赛的舞台。”他介绍,进入高中后,他主动创立并运营学校乐高社,从策划节日装饰品、给同学送手工礼物,到为学校大型活动搭建展示雕塑,让“玩乐高”变成了有影响力的集体活动。
他还是一位涉猎广泛的电子游戏爱好者,CSGO和PTCG都是常玩项目。此外,他还是旱地冰球校队成员,并坚持健身和打羽毛球。
雍宇认为,哪怕是玩,也要追求“玩出价值”—— 比如乐高社的运营经历,不仅锻炼了组织能力,更让他发现“搭建”的乐趣,这恰好与后来选择的材料专业 “不谋而合”。“材料就像搭乐高,每种材料有独特性质,能像设计师一样组合创造,这种创造性特别吸引我。”
利用AI工具保持高效率学习
从体制内学校转轨到国际学校,学业压力并不轻松,同时还要参加竞赛,他是如何平衡“学”和“玩”的关系并安排好时间的?
雍宇说:“我比较擅长用工具提升效率。”他分享,面对“一次性考十几张卷子” 的考试季,他会用DeepSeek等AI工具规划时间——输入任务和截止日期,AI会生成详细时间表,还能根据睡眠、运动需求调整,堪称 “免费管家”。“灵活用工具能省很多时间,避免做无用功。此外,学新知识后,确认掌握的知识点就直接看答案巩固思路,考前通过限时模考找状态,这些方法让他在高强度学习中保持高效。
成功申请牛津大学心得分享
眼下又到了海外大学申请季,对于同样想要报考牛津大学的同学,他分享了自己的经验:
首先,团队挺重要。“申请名校的过程并不是单打独拼就行的,从把控申请时间节点、筛选院校,到逐字打磨文书,诺美的老师们给了我很多建议。”
其次,模拟面试则是他克服“社恐”的关键。“当时学校每周安排3-4次模拟面试,导师们各有侧重,逐渐消除了我的面试恐惧。这让我在真实面试时,哪怕遇到没学过的知识点,我也能镇定和教授探讨,甚至慢慢掌控谈话方向,这都是模拟面试练出来的。”
第三,勇于试错。雍宇表示,他的报考牛津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刚进国际学校时,他曾瞄准牛津PPE专业(经济、政治与哲学),觉得 “名字高大上”,且当时经济考试常考满分,让他误以为自己 “很适合”。直到高一下学期的外部大考,他才发现成绩未达预期,于是果断调转方向,主攻物理、化学。
“试错不可怕,关键要及时调整。” 雍宇觉得,“牛津录取不看你是否背完了大学知识,而是看你能否用已有知识想新东西”。他认为自己被录取的关键,或许就是 “差异化思维”—— 解释知识点时会举新颖的例子,用独特视角理解问题,让教授看到他的探索潜力。
为上海升学粉丝荐书
采访最后,雍宇为上海升学的粉丝们推荐了他喜欢的书籍:《乌合之众》帮他理解群体与个体心理,更好处理人际关系;《自卑与超越》让他思考身边人和事,探索自我价值;还有“混子说” 系列则能 “半小时入门一个学科”,帮大家快速找到兴趣方向。
书封面图来自网络
“未来,我想在材料领域继续探索,看看能‘搭建’出什么新可能。” 这位爱拼乐高、会打游戏的少年,正带着好奇心与探索欲,在牛津开启新的人生篇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