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可能平时没太注意,除了马路上的汽车、工厂的烟囱,还有个“隐形排放大户”一直在给地球“加热”——就是那些在海上跑的货轮、油轮。
这些大家伙看着离咱们生活远,可全世界贸易里70%的东西都靠它们运,每年排的温室气体占全球总量的3%,专家说照现在这趋势,到本世纪中叶可能要涨到10%。
为了管管这事,国际海事组织(IMO)——就是全球管航运的“总瓢把子”——折腾了好几年,今年四月终于投票通过了个方案:让船东给排放的二氧化碳交笔小钱,用这笔钱激励他们换清洁燃料、升级船的设备。
本来十月在伦敦开个会,走个形式确认一下,这事儿就能往下推进了,结果偏偏被美国搅黄了。
![]()
一
特朗普政府这次的操作,说难听点就是“耍流氓”。四月投票的时候美国直接中途退场,之后几个月就没闲着,到处给其他国家施压。
到了十月开会前两周,更是放狠话:哪个国家敢支持这个碳税,美国就给它加关税、罚钱,甚至不让他们的官员去美国。
除了硬的,还拉着帮手——俄罗斯、沙特这些靠卖石油吃饭的国家,一起给反对碳税的国家递“好处”。
![]()
就这样,四天的会开得鸡飞狗跳。IMO的会本来都是安安静静聊技术的,这次却吵得不可开交。
最后投票结果一出来,不少人都傻了:57个国家支持推迟,49个反对,21个弃权。
要知道四月投票的时候,可是63个国家支持、只有16个反对,这才半年,局面就彻底反过来了。
这一“推迟”,可不是等几天那么简单,而是要搁置整整一年。
也就是说,哪怕明年大家想通了再推进,按照IMO的规矩,还得做技术评估、审实施方案,真正开始收税至少要等到2020年代末。
![]()
二
十年时间,对那些快被海水淹了的小岛国来说,根本等不起。
瓦努阿图的气候部长在会上说得特别激动:“气候变化已经逼到家门口了,我们国家随时可能被淹,这个结果我们绝对不能接受!”
这话不是夸张,这些年海平面每年都在涨,小岛屿国家的土地一点点被吞掉,居民连住的地方都快没了。
对他们来说,这个碳税不是什么“行业政策”,而是救命的希望——船东少排点碳,气候恶化能慢一点,他们的国家就能多撑一阵。
可美国不管这些,眼里只有自己的利益。为啥这么反对碳税?说白了就两点:一是美国的航运公司多,交了税成本就涨,利润得少一大块。
二是美国背后的石油巨头不答应——货轮用的燃油都是他们卖的,要是船东换了清洁燃料,燃油销量就得跌,他们的钱包自然要缩水。
![]()
为了这点利益,直接把全球气候合作的事给按住了,连IMO秘书长都看不过去,会后直接说:“这结果没什么好庆祝的,大家得好好反省反省,以后别再这么干了。”
不光是美国,沙特这些石油国家的心思也很明显。他们靠卖石油吃饭,货轮用的燃油越多,他们赚的钱就越多。
要是碳税落地,船东肯定会少用燃油、多换清洁能源,这等于断了他们的财路,所以这次他们不光自己反对,还主动给其他国家“好处”,拉着大家一起投推迟票。
有研究气候变化的专家——曼彻斯特大学的西蒙·布洛克博士——就说:“这又是化石燃料国家在搞破坏,本来行业里也有不少公司想早点换清洁燃料,抢占先机,结果特朗普这么一闹,他们也不敢轻易投资了,怕钱砸进去政策又变,全给耽误了。”
更让人无奈的是,这个碳税就算顺利通过,本身也有不少“遗憾”。按原计划,每年能收100亿美元,可这笔钱大部分都要留在航运业内部,给公司升级设备、换燃料、改港口。
而不是像很多小国希望的那样,分给贫困国家应对气候危机。那些穷国本来就没多少钱抗灾,眼看着这笔钱用不到自己身上,已经够失望了,现在连这个“不完美”的方案都被搁置了,更是雪上加霜。
![]()
三
咱们平时买的进口水果、电子产品、汽车零件,很多都是靠货轮运过来的。
虽然专家说就算碳税落地,对商品成本的影响也有限,但现在这么一搁置,航运业就乱了——船东不知道该怎么规划,是继续买便宜的燃油,还是提前投资清洁能源?
要是一直犹豫,最后要么是成本涨了转嫁到消费者身上,要么是碳排放接着增加,气候问题更严重,极端天气越来越多,咱们的生活照样受影响。
而且这不是IMO第一次“掉链子”了。过去二十年,IMO一直在说要给航运业减碳,开了无数次会,搞了不少方案,可进展慢得像蜗牛爬。
这次好不容易有个能落地的方案,结果又被美国搅黄,等于又浪费了一年时间。环保组织“清洁航运联盟”的约翰·马格斯就急得不行:“这可是应对航运业污染的好机会,就这么白白浪费了!现在全球各地都能感受到气候变暖的影响,推迟这个决定就是逃避现实!”
另一个环保组织“海洋危机”的官员安娜伊斯·里奥斯说得更直接:“这次IMO开会,本来想做事的国家都被拆散了,大家不看科学、只看策略,全球气候问题凭什么被一个国家的利益牵着走?
以前谁也没想到沙特这些国家能把推迟的事办成,可现在事实就摆在这。接下来这一年,想做事的国家必须团结起来,说服那些犹豫的国家,不然地球真的等不起了。”
现在伦敦的会议已经结束了,会场安安静静的,可海上的货轮还在冒着黑烟,排着温室气体。
这一年的搁置,对美国和石油国家来说,可能只是“多赚一年钱”;对航运公司来说,可能是“多犹豫一年”;但对那些快被海水淹没的小岛国来说,就是“多面临一年生存危机”。
全球气候问题从来不是“某一个国家的事”,而是全人类的事。可现在,少数国家为了自己的利益,把强权政治凌驾于科学共识之上,把全球合作当成了“博弈工具”。
接下来下个月,联合国气候峰会COP30要在巴西开,到时候还得谈航运减排的事,可经过这次IMO的波折,这条路肯定更难走了——美国和石油国家尝到了“施压”的甜头,下次说不定会变本加厉,而那些想做事的国家,得花更多力气才能团结起来。
咱们普通人可能没法直接影响国际谈判,但至少要明白:地球就一个,气候恶化不会绕着谁走。
![]()
美国现在为了短期利益按住减排,看似“赢了”,可等极端天气越来越多、海平面涨到淹了沿海城市、粮食减产不够吃的时候,谁也逃不掉。
全球合作不是“口号”,得靠每个国家放下一点私心,多为全人类的未来想想——要是连这点都做不到,最后吃亏的,还是我们自己和下一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