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不要被误导了,国考年龄放宽到38岁,不是什么利好。
昨天,国考公告宣布说,将报考年龄上限从35周岁放宽到38周岁,应届硕博呢更是放宽到43周岁。
表面上看,好像打破了年龄歧视,但是真相是什么?分子端招的人更少了,分母端呢人更多了。2026年国考招录是3.8万人,跟去年相比,缩减了差不多1600人左右。这是8年以来首次缩招。
那今年呢,国考报名人数有可能会是一个吓人的数字。去年超过340万创了历史新高,那今年有可能逼近400万大关。
那招录的岗位现在更少了,竞争比有可能从65比1冲向更恐怖的数字。年龄松绑不是福音,是内卷升级的信号。更残酷的是,35岁以上报考的人,大概率都是陪跑,这个懂的都懂。
除非明确规定说,超过35周岁,录用比例要不低于百分之几,否则没有什么意义。公务员系统呢放宽年龄,私企会跟进吗?东哥可以肯定跟大家讲,几乎不可能。
当前就业市场依然存在35岁的这种隐性歧视。即便说有国考的示范,企业方还会找各种借口,什么经历啊、知识结构啊,拒绝这些中年人。
那今年国考针对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呢设置了2.6万个岗位。但是年龄放宽以后,38周岁的这种互联网前高管,43岁的博士都涌入市场。对一些刚毕业的学生来讲,这群经验丰富、人脉成熟的中年对手,你说还是公平竞争吧,就是生存战的降维打击啊。
更讽刺的是,现在国考的学历要求更加收紧了,73%的岗位仅限本科,那只有4个岗位才不设专业限制。
年龄现在好像宽松了,但是能力门槛更高了呀。年龄的放宽和我们现在延迟退休政策在同步推出,其实本质上就是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无奈之举。
当前我们的劳动力平均年龄是39岁,那政策呢就要承认中年黄金期的价值。这个举措就像我们把就业压力从35岁的危机转移到考试竞争,被裁的中年人居家备考,暂时不计入失业。
那国考报名人数呢,如果说突破了400万,反而好像是就业火热的假象一样。政策的核心其实只是一个导向,没有什么实际收益。那为什么现在国考不扩招,反而在收缩呢?
其实背后就是我们现在财政在收紧,包括我们人口结构的矛盾。你看现在财政压力,一是卖地收入在下滑,编外的人员呢也在清退,体制内也在提倡过紧日子,这都是常态。
那公务员现在干到65岁,岗位流动性呢也在降低。年轻人上升的通道是不是更窄了?延迟退休的政策,你看现在今年不早不晚,就在今年开始实施。那体制外的延迟退休是福报,那体制内呢就是纯纯的福利啊,这就意味着说体制内腾出坑位的速度会更慢了。
这一切就告诉我们说,政策只是在人口红利消退下的一个被动调整,而不是主动创造机会。
90后00后为什么一直在卷?因为你看这代人完美错过了时代红利啊,房价上涨的时候在读书,等到买房的时候呢,遇上了楼市调整,互联网扩张的时候呢,自己没毕业,就业之时又赶上了裁员的大潮。
外贸黄金期没赶上,入行呢现在就是贸易战。你看以前本科文凭随便可以找工作,那现在呢你大概率只能考公,唯一你是可以看得见的出路了。你突然间发现这条出路,现在肉眼可见地越来越窄了。
那真正的利好应该是打破唯年龄论,配套地给大家具有晋升的通道,有技能的培训,包括反歧视的法律。
否则说38岁的门槛取代35岁,不过是新一轮焦虑的一个数字起点而已。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