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百色,准确来说,郁江应该是从左右江在百色汇流后开始。而郁江从百色流到南宁,从南宁到贵港,最后到桂平跟黔江汇流,形成浔江。之后从桂平到梧州跟桂江(漓江下游)汇流,最终形成西江(珠江)。
所以说,百色在西江(珠江)流域算是一个很重要的节点城市。
![]()
这一轮的水灾,把百色对于西江的重要性体现得淋漓尽致!
过多的这里就不叙述了,毕竟牵扯到河蟹。不过,“多个村庄被困水中已超半月”,这样的情况不是个案,往年也有出现。无论是因为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区,还是人工排水系统出现问题,或者是水利设施的作用式微。从中也让人感受到百色的水利建设任重而道远!
不管如何,简单归结来说,百色水利之殇,等靠不如自救?
自救,意味着百色要积极主动地探寻适合本地的水利建设新路径。首先,应充分借助现代科技的力量。利用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对全市的水文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监测与分析。
通过这些技术,精准掌握郁江及其支流的水位变化、水流速度、水质状况等关键信息,构建起一套科学、高效的水情预警体系。一旦水位接近危险阈值,能够迅速发出警报,为居民的疏散和防范争取宝贵的时间。
同时,结合大数据分析,预测不同季节、不同气候条件下可能出现的洪涝灾害风险,提前制定应对策略。例如,针对暴雨季节,可以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合理安排水库的泄洪量和泄洪时间,避免洪水过度积聚对城市和村庄造成冲击。
在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方面,要加大投入力度。对于老化、损坏的堤坝、水闸等设施,及时进行修复和加固,确保其能够在洪水来临时发挥应有的作用。此外,还应积极探索新的水利工程模式。比如,建设分布式雨水收集系统,将城市中的雨水进行收集和储存,经过处理后用于农业灌溉、城市绿化等领域,既能减少雨水对排水系统的压力,又能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吸引专业人才参与到百色的水利建设中来很重要!鼓励本地高校开设水利相关专业,培养本土的水利技术人才。同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地优秀的水利专家和工程师到百色工作,为水利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民众的参与也至关重要。要加强对居民的水利知识普及和教育,提高他们的防洪意识和自救能力。组织开展防洪演练活动,让居民熟悉在洪水来临时的疏散路线和应急措施。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到水利建设中来,例如参与志愿者活动,协助清理河道、维护水利设施等。
总之,百色的水利建设是一场长期而艰巨的战斗。只有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积极自救,才能逐步解决水利之殇,让百色在西江(珠江)流域中更加安全、稳定地发展,让这座重要的节点城市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百色安南宁才能稳!
百色的这次水灾,也说明了对于广西这个水资源丰富的省区来说,联防水灾是一个整体!用好了是资源,浪费了就是自然灾害!
比如,对天气预报需要有整体预判,下游的梧州、桂平、贵港、南宁等处的水利枢纽需要逐级预先放水以利于泄洪和承接上游来水。
比如,沿线城市需要修建或者重修水库蓄水,以应对突如其来的洪水,起到缓冲缓解水利枢纽的作用!
比如,像百色这样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区,能否把被淹浸的村庄人们进行整体迁址安置,原址直接改成水库蓄水。一个蓄水;一个可以为将来的平陆运河枯水期提供用水;一个可以减少损失并缓冲洪水冲击!因为如今极端天气频繁,谁能预料到都十月了还能有洪水来袭?
面对极端气候的常态化挑战,广西的水患防治亟需从被动救灾转向主动治理的系统工程。在喀斯特地貌区推行生态移民的同时,将传统治水经验与现代技术融合——利用岩溶洼地构建梯级蓄水网络,既保留原有地质特征,又能形成"天然海绵体"。这些星罗棋布的小型蓄水单元,通过智能监测系统与主干水利枢纽联动,可在暴雨来临前自动调节库容,形成动态防洪缓冲带。
对于西江流域的城市群,应当建立流域补偿机制。下游受益城市可通过生态转移支付,支持上游建设滞洪区。将洪水资源化储存,在旱季通过运河系统进行精准调配。平陆运河作为未来珠江-西江黄金水道的关键节点,其调度系统更需植入气候预测算法,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模拟不同降雨情景下的水流态势。
这种"与洪水共生"的韧性城市理念,或许比单纯的搬迁更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当治水策略从对抗转向适应,灾难才能真正转化为发展的契机。
这样对于平陆运河来说,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吧?
这里是广西,发现广西之美,感受广西之美!
我是威记,用温暖的文字,讲述广西人文!谢谢阅读关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