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每到上下班高峰,这里的车队都要排长龙,方向盘前的焦虑感特别强。现在顺畅多了,焦躁的鸣笛声也明显少了。”近日,市民吴女士驾车经过路桥区双水路与灵山街交叉口时,感受到了与以往截然不同的通勤体验。
![]()
这一悄然发生的变化,并非源于大兴土木,而是一场精准的交通“微创手术”。这场“手术”的病灶,在于该路口车道设置与实际车流量的严重不匹配。今年,路桥区聚焦于此,巧妙“向空间要效率”,通过压缩交通岛,在交叉口南进口硬是“挤”出一个直行车道,北出口也由四车道拓宽为五车道。这一看似微小的改动,让路口左转通行效率实现跃升,有效疏解了困扰市民已久的堵点。
双水路与灵山街交叉口的嬗变,并非孤例。在台州城区纵横交错的交通脉络中,一个个类似的“小堵点”如同毛细血管中的“栓塞”,虽不起眼,却阻滞整座城市的顺畅脉动。面对这一城市治理的精细课题,台州没有选择“大刀阔斧”,而是拿出了“绣花功夫”。
今年以来,我市围绕“民选民评”堵点乱点治理和“品质交通”全域治理等行动,特别是畅通回家“最后五百米”这项民生实事项目,在“小切口”上做文章,于微改造中寻求通行效率的“大提升”。一场场平均工期短、投入成本不高、对市民生活干扰最小的“小手术”,正在台州各地精准修复着城市交通的细微“裂痕”。
![]()
在椒江区景元路,周边密集的居民区、学校、医院和商铺让原本狭窄的道路不堪重负。经过对现状路口的渠化改造,移动原来的非机动车道至人行道上,增加车道数,各方向车道数改造为三个进口、两个出口。同时,对人行道进行降坡处理,实施人非共板改造,多措并举提升了高峰期的道路“消化”能力。
玉环市广陵路(华鸿段)与三潭路路口,面临着医院商圈带来的巨大车流人流压力,加之车道设置不合理、违停现象突出,拥堵曾是常态。当地通过优化人行道布局、增设停车位与电子抓拍设备等组合拳,有效纾解了困境。数据显示,周边主干道平均车速因此提高了24.03%,拥堵指数下降14.55%,停车位周转率更是大幅提升108%。
同样的治理智慧在各地生动实践,如路桥区通过在东、西进口新增车道,让东方大道与G228路口的拥堵显著改善;温岭市向“闲置资源要空间”,在东辉小区周边挖掘出128个停车泊位,路面违停随之减少72%;仙居县以“疏堵结合”形成规范,使流量密集区非机动车驻车规范,事故警情同比下降71.6%。
这些“小而美”的改造,看似分散,实则在系统思维下形成合力,共同增强了台州城市路网的整体韧性与运行效率。来自高德地图的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台州市交通健康指数排名跃升至全国第三,高峰时段平均车速达32.62公里/小时,比去年同期提升6.6%,该项指数已累计二十四个季度稳居全国前十。
作者:郑红 张诗雨 金淑雯
编辑:陈佳
一审:张婷
二审:泮永翔
三审:黄元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