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两年,人工智能,尤其是像ChatGPT,DeepSeek这样的生成式AI,可以说是火出了圈,社会各个领域扮演着引人瞩目的角色,同样也深刻的影响着教育领域。
![]()
目前,许多中小学正在尝试把人工智能技术转化为实际的教学助力。那么,人工智能技术对于咱们最基础的中小学教育,到底能带来哪些摸得着、看得见的改变?它真的只是昙花一现的时髦概念,还是能切实融入课堂,成为老师和学生的得力助手?
![]()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放下对人工智能的宏大想象,回归到教育最朴素的场景:一个有着几十个不同基础、不同节奏学生的班级,一位精力有限的老师。在这个现实框架下,AI的作用反而清晰了起来。
在我看来,现阶段的AI至少在两三个方面,已经能发挥非常实际的作用。
首先,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实现个性化学习。我们谈因材施教谈了很多年,但在传统大班制下真正实现起来难度极大。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掌握程度和学习节奏都有差异,老师很难在同一时间内满足所有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而AI技术的引入,为因材施教提供了新的可能。比如,当一个学生在数学题库里练习时,AI可以实时分析他的答题数据,迅速判断出他是哪些知识点上存在漏洞,然后自动推送相关的基础讲解视频和同类练习题进行巩固。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节奏下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查漏补缺,学有余力的学生则能挑战更高难度的内容,真正实现了个性化学习。
![]()
其次,AI能极大解放老师的生产力,让他们聚焦于更有创造性的工作。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在作业批改、成绩统计等重复性劳动上。而AI技术可以通过智能批改系统,快速准确地完成这些工作。比如,对于语文作文的批改,AI不仅能识别错别字和语法错误,还能分析文章结构、逻辑连贯性,甚至给出修改建议。这样,老师就能从繁琐的批改工作中解脱出来,就能节省出大量时间,去做机器做不到的事,比如设计更精彩的课堂互动,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或者进行更有深度的教学研讨。
![]()
![]()
再者,对于美育课堂来说,AI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美育课堂作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阵地,在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创新思维和人文精神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地位。这种课程性质使其成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理想试验田——相比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学大纲的严格规范,美育课程在教学方法、内容创新上拥有更大弹性空间,因此许多学校在推进AI技术与正式课程融合时,往往选择从美育课堂率先突破。
![]()
《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2025年版)》明确提出,在小学阶段应注重通过体验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科技认知与创新思维。传统艺术课堂往往局限于教材与静态示范,学生难以深入感受艺术创作的动态魅力。
博乐信息基于政策和学校需求,打造了《AI绘梦》——一款融合AI与XR技术的创新交互应用。助人工智能技术,能构建出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融合的艺术教学场景 。
只需简单几笔涂鸦,AI就能智能识别并将其转化为大师风格的“艺术画”,大幅降低创作门槛,让无绘画基础的人也能获得创作惊艳作品的成就感。生成的作品可通过小程序扫码,即刻在手机屏幕上以AR形式动起来;也能通过佩戴MR眼镜,步入1:1还原的“元宇宙AI艺术画展”,获得前所未有的沉浸式美学体验。这种沉浸式的艺术课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造力,让艺术教育不再枯燥,而是充满了无限的趣味与可能。
![]()
![]()
![]()
总的来说,AI进校园不是花架子,而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它以其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智能化特点,为教育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AI将在基础教育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培养新时代的人才贡献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