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王佳妮10月17日报道:东方网记者从今天上午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作为国家“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已从“基本建成”进入“全面建成”新阶段,全球排名稳居第三,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效。上海在巩固海空枢纽港地位的同时,正以前瞻性的视野,以绿色化、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为驱动,积极构建更具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航运枢纽。
![]()
海空邮“三位一体”:硬实力打造全球领先枢纽
在“十四五”期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硬实力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在海港方面,随着小洋山北作业区开工、罗泾集装箱港区一期投产等重大项目推进,上海港集装箱枢纽地位持续夯实。
2024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5150.6万标准箱,连续15年蝉联全球第一,成为全球首个突破5000万标准箱的港口。今年前9个月,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已达4153.6万标准箱,国际中转达600.4万标准箱。
航空港建设同步提速,随着浦东国际机场四期扩建、东方枢纽上海东站先后开工,未来将形成集国家铁路、市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机场捷运等交通功能以及站场城开发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
2024年,上海机场定期通航48个国家291个客货运航点,货邮吞吐量跃居世界第二。今年前9个月,上海空港两场累计航班起降量、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分别为62.79万架次、1亿人次、328.69万吨,分别同比增长4.39%、8.04%、6.72%。
在邮轮港方面,2023年11月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交付,2024年1月开启商业首航。今年前9个月,上海邮轮港接待国际邮轮靠泊225艘次,邮轮旅客吞吐量151.41万人次,同比增长近45%。
绿色甲醇常态化加注:航运业绿色转型示范成果
在绿色低碳转型方面,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展现出卓越的引领力。
目前,上海港已成功实现LNG(液化天然气)和甲醇的常态化“船到船”加注,成为全球少数几个同时具备这两种绿色燃料加注能力的港口。特别是洋山港,率先完成国内首船国产绿色甲醇燃料的接卸、储存及加注全流程作业。
东方网记者从上港集团获悉,截至今年9月底,LNG加注量累计56.3万立方米,同比增长71.8%;绿色甲醇加注量达7013吨,已进入常态化运营。
值得一提的是,洋山绿色港区建设正全面铺开,岸电设施实现集装箱码头全覆盖。截至目前,岸电接电艘次和接电量均实现大幅增长。更具战略意义的是,上海正携手全球合作伙伴,共同倡议构建“绿色航运走廊”,致力于打造覆盖全航程的低碳物流链,为全球航运业的脱碳目标提供可复制的“上海模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