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文学素养,书写工业华章
——《古今石油和化工人》传记文学作者线上培训有感
叶琳利
2025年10月12日,北京。一场文学的细雨浸润了石化行业的沃土。由中国化工作家协会报告文学专业委员会、《古今石油和化工人》编纂委员会、中国石化出版社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古今石油和化工人》系列传记文学作者培训班,在中国石化出版社8层多功能厅正式举行。
自4月18日召开《古今石油和化工人》第一辑发布会暨第二辑启动会以来,大家对化工行业的热爱和关注度就持续上升。主办方审时度势,为提升作者们的报告文学(传记文学)创作水平,提高采访技能,规范写作方法;未雨绸缪,不辞辛苦组织了本次《古今石油和化工人》系列传记文学作者培训班。特地邀请到多位国内知名作家授课,课程内容涵盖了报告文学的时代地位、工业题材挖掘、化工行业特色、采访和创作技能、《古今石油和化工人》系列传记文学作品的具体要求等,并为全程参与线下培训学员颁发结业证书。
培训分线下和线上两种方式,同步进行。参加线下培训的老师和嘉宾们济济一堂,将雨后初寒的温度迅速拉升,培训室里笑声掌声不断,欢欣鼓舞如清风拂面。
而线上参与人数更突破500人,各地文友通过网络便利,共赴这场文学盛宴。玉山作协等地方文学组织积极动员,让大家的学习热情跨越山海,汇聚云端。
![]()
翟海潮老师轻松亲和的主持风格,带领全场很快进入学习角色。
开场就被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白庚胜老师的发言吸引。白主席态度真诚,发言令人深思。他提出,文学的根本使命在于反映生活、表达思想、传递情感;无论“纪实文学”还是“报告文学”,其核心都是文学性,关键在于作品的社会价值、历史意义和人文关怀。这种回归本源的“大文学”观,为我们打开了创作的新视野。将鼓励每位作者努力寻找到最合适的表达方式,展示作品的流畅性与生命力。以更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接纳好故事、真情感、深思考。讲好中国故事,传递时代好声音。
中国化工作家协会主席钱玉贵系统地阐述了创作要领,“抓主题、抓主线、立人物、强故事、精语言、勤修改、读经典”七大要点,为大家搭建起清晰的创作框架。这些凝结多年创作经验的真知灼见,让我们获益匪浅。
下午的课程更是精彩纷呈。中国水利作家协会副主席赵学儒分享行业文学创作心得,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尹传红解析科普文学创作要领。当大家仍在回味无穷时,中国化工作家协会副主席叶建华用充满激情的声音,话风一转:“大家已经品尝了以上几位送出的高档大餐,我给大家换换品味,送点萝卜青菜!”会心一笑中,叶老师围绕“报告文学作品采访技巧”授课,用生动的案例教学,与学员热烈互动,将会场气氛推向高潮。
在讲到“即兴发挥新话题”时,叶老师提到的“劲牌公司的故事”案例,我是亲历者,深有体会。当时情景历历在目,印象深刻。
就在去年12月,玉山县作协十多位作家在饶书记带领下前往湖北大冶劲牌公司进行采风交流活动。事先约好的吴少勋董事长不巧那天有事走不开,临时委托总经理接待大家。但他因事先没接到通知,导致交流难以为继,氛围变得尴尬、紧张。这时,饶书记和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向叶建华老师。
叶老师首先拉近距离。讲了化工和酿酒的关系,广义上酿酒也属于化工。大家都表示认可。随后他抛出两个新话题:一是“太空酿酒”。乘坐飞机时,他看到飞机上的《环球时报》里有一篇关于日本太空酿酒的消息,于是将报纸收起来,此时问劲牌公司领导是否关注到这一信息?成功转移了注意力,他们都说还没有听到过这消息,并表示要责成相关研究部门跟踪关注全球酿酒行业新动态新成果。
二是“明扬暗抑”,话里机锋。叶老师指出劲牌公司是一家受人尊敬的公司,不仅为国人健康造福,而且应当为世界和平作出新贡献。当下俄乌、叙以两处战火连天、硝烟弥漫。大家发现没有,那里的人都喜欢喝烈性酒,如伏特加、白兰地、威士忌等,喝烈性酒的人脾气容易暴躁,容易干仗。如果能够将咱们的劲牌保健酒大量销到那些地方,让他们多喝咱们的低度保健酒,也许让他们更加注重健康,更加理性一些,后果多想一些,战火会少一些。
叶老师此语一出,引得全场欢笑,细想觉得不无道理。培育健康酒文化,造福全人类是劲酒文化的应有之义,尽管道路漫漫,值得上下求索。接下来,叶老师又聊起了董事长的理念、生活、工作习惯,让劲牌公司领导充分肯定,王楠波总裁带头站起来伸出双拇指为叶老师点赞,一场无声硝烟消于无形,更赢得品牌方的高度尊重、认可。
劲牌晚宴上,李晖副总致词时,特邀请叶建华老师为他创作诗一首;发言时,又特意说明是玉山县作协名誉主席叶建华创作的诗。
那天晚上,我们在宾馆特邀叶老师讲授报告文学创作,他结合下午的场景进行了采访技巧的分析讲解,让作家们受益。
可见,即兴发挥新话题非常重要。叶建华老师长期养成的采访好习惯,让他一见到来接的司机就开始即兴采访,获得第一手资料。今天重温经典,再次提醒我们要做采访的有心人、养成时时收藏好习惯等。
中国石化出版社孙立编辑则详细讲解了出版规范要求,从章节设置到标点使用,细致入微的说明让学员们对作品出版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线上学习结束,只有依依不舍。虽说线上学习,我一整天几乎没离开电脑,认真聆听着每一位老师的倾囊相授。
一天的课程太精彩了,根本来不及开小差——夜色朦胧,才惊觉家务活被静静遗忘在角落。好笑之余,又忍不住回味每位老师授课的风采,于是恍然:原来从一开始,主办方在聘请老师时,就进行了经纬考量,纵向、横向兼顾——上午有白主席朴素深刻的高瞻远瞩、钱主席缜密有序的全盘统筹;下午开始赵老师润物无声的深耕细作、尹老师谐趣幽默的科谱赋能、叶老师大有学问的萝卜青菜,让受培人环环相扣、流连忘返,哪里还有余暇想其他?
这次培训不仅提升了学员们的文学素养,更是一次行业初心的重温。大家深切感受到,笔下书写的不只是个人传记,更是几代化工人“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精神的时代印记,是共和国工业发展史的鲜活见证。
培训结束后,我们将带着新的认知与技能,深入采访一线,用深情的笔触刻画石油化工人被风雨雕刻的面容,记录他们被岁月浸染的双手,探寻他们对事业最质朴也最坚贞的热爱。在未来的创作中,用文字为时代立传,为工业铸魂,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工业华章。
![]()
作者简介:叶琳利,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化工协会会员,江西省作协会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