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安晚报)
转自:新安晚报
![]()
在5日举行的文学名家与安徽青年作家座谈中,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作协小说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原副总裁潘凯雄结合自己接触和了解的网络文学现状,对于不负责任的“网络文学批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网络文学是一个客观的存在,而且是一个巨大的客观存在。潘凯雄认为,因其巨大就带来另外一个问题,“现在谁对网络文学做一个整体的评价,我认为都是胡说八道。因为一个人能够看到的网文作品,或者能够读到的网文作品,只是巨大存在的一个小小的角落。所以我们现在说网文取得多么伟大成就,或者说网文多么的令人不齿,我觉得都是有问题的。从做研究做学问的角度来说,这是我的一个基本判断。之所以这么受欢迎,一定有它存在的道理,当然也不一定欢迎的人越多就越好,这也是文学它自身的一个特点。”
“不管怎么说,网文是整个文学大家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有自己的位置,因为出现得比较晚,也算是文学大家庭的一个新生儿,但确实有很多读者喜好。我觉得从研究者来说,网文本身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我们现在这些研究,都是喜欢说大话,用大词用大概念啊,要不就极尽赞美之能事,要不然就是一个不屑一顾的态度。”潘凯雄表示,当下对网络文学的评价,仍然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其实极尽夸张之能事的人,也没认真地看几部作品,能够下决心看一个网络作品是不容易的,动辄几百万字是吧?不屑的也没有认真看过。”
因为一些网络文学评审工作,逼着潘凯雄看了一些网络文学作品。“写作者本身来说,也比较任性一点。我想提醒一点的是,我们一直被这个所谓网络啊,被数字化、人工智能裹挟,隔两年就推出一个新东西。文学圈常常感到危机,觉得未来作家如何如何。网络文学创作呢,也要想一想这些事情。AI能不能代替什么?我想局部是肯定能代替的,那代替不了的就是个性化的东西。道理很简单,人工智能的底层逻辑就是数据,数据越大它就越智能啊,如果说网络文学高度的同质化,我们被AI取代的可能性就存在。事实上网文里面被称为头部的一些作品,还是很个性化的。”
潘凯雄表示,对网文作家来说,不要简单满足于类型文学的定位,即便是在类型文学里面,也要有自己的一些笔迹和自己的生命力。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蒋楠楠 摄影报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