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帮几家公司看ERP选型,十有八九都会卡在金蝶和甲骨文之间。
不是不知道选哪个,是根本搞不清这俩在明细核算上的差别到底在哪,毕竟对企业来说,财务模块算得明白、用得顺手,比啥都重要。
我碰到过一个做家电的老板,他就提了个特实在的需求:“我就想知道应收账款里,每个客户到底欠我多少钱,还得能查到具体是哪个合同的款。”
![]()
这时候金蝶的路子就特别对他胃口,金蝶是把科目拆得细,比如“应收账款”下面能直接设“客户A”,再往下还能加“合同1”,相当于在科目里套科目。
这种“纵向分层”的玩法特别贴合国内中小企的习惯,毕竟大家都看惯了科目级次,一眼就能瞅明白。
而且在金蝶云・星克里改科目级次也方便,不用停机,系统还会提醒你改了可能影响历史数据,这点就很贴心,总不能为了加个科目,让整个公司的财务系统停半天吧?
![]()
但要是碰到做跨国生意的公司,情况就不一样了。
之前有个做汽车零部件的朋友,全球十几个子公司,一会儿要按中国CAS准则做账,一会儿要按美国USGAAP出报表,金蝶那套就有点不够用了。
这时候甲骨文的弹性域就派上用场了,它不是在科目里拆,而是在科目外面加“标签”。
比如“应收账款”就是个基础科目,然后再贴“客户”“地区”“会计准则”的标签,想查哪个维度的数据,调标签就行。
![]()
这点对跨国企业太重要了,我那朋友之前用两套系统分别算国内和国外的账,月底合并报表能加班到半夜,换了甲骨文之后,至少省了一半时间。
中小企选金蝶:不是没理由,是真适配
金蝶最讨中小企喜欢的,除了科目灵活,还有辅助项和业务的联动。
有个开连锁超市的客户跟我说,之前总有人超客户信用额度发货,财务天天追着对账都没用。
![]()
后来在金蝶里把“客户”辅助项和销售模块绑在一起,只要超额度,订单就保存不了。
金蝶这设计就是吃透了国内企业的痛点,不搞那些花里胡哨的,要的就是直观、好控。
还有查询功能也得提一嘴,金蝶能从汇总数据直接钻到具体凭证。
比如查“管理费用-部门A”的总额,点一下就能看到这个部门每一笔费用的凭证。
![]()
我见过不少财务小姐姐用这个功能,不用再翻一堆报表,效率高多了。
不过有一点得提醒,辅助项的档案得提前维护好,不然录凭证的时候容易乱,之前有个公司没维护客户档案,结果录凭证时同一个客户录了三个名字,最后对账才发现,白白花了两天时间调整。
跨国企选甲骨文:灵活是真的,门槛也在这
甲骨文的弹性域是真灵活,但不是所有公司都能用明白。
![]()
它能让你自己定义“段”,比如“公司段-部门段-项目段”,每段最多20位,还能设哪些组合有效。
有个德系车企的财务跟我说,他们设了“业务单元A不能和部门B搭”的规则,录凭证时系统直接校验,再也没出现过维度混乱的情况。
不过甲骨文的门槛也在这,初始化的时候得把架构想清楚。
科目段结构一旦定了就改不了,只能用“账户别名”调整名字。
![]()
之前有个客户没规划好,后来想加个“产品线段”,只能重新初始化,浪费了不少时间。
而且它的多准则支持虽然强,但小公司用不上,本来就没海外业务,买了甲骨文的多准则功能,相当于买了个用不上的配件,还得花功夫学怎么用,并非明智之举。
其实选金蝶还是甲骨文,根本不是比谁高级。
我之前碰到个做机械的老板,就三个工厂全在省内,非要问我“是不是甲骨文更厉害”。
![]()
我跟他说,你这情况用甲骨文,就像拿屠龙刀砍鸡,用不上还费劲。
金蝶贴的是国内的地气,甲骨文接的是全球的底气,企业得先想明白自己要啥:是天天跟国内客户对账,还是要跟全球子公司合并报表?
最后再跟大家说句实在的,ERP选型别跟风,你天天打交道的是财务和业务,不是品牌名气。
之前有个公司听别人说甲骨文好就买了,结果用了半年还没摸透弹性域,最后又换回金蝶,白扔了不少钱。
![]()
搞清楚自己的明细核算需求,比啥都重要,毕竟对企业来说,算得明白、用得顺手的ERP,才是好ERP。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