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大爷今年刚满六十,刚刚过完生日,他端着自己炖了一上午的牛骨汤,准备大快朵颐。可刚咬了第一口牛肉,却发现一颗后槽牙怎么也咬不动,还带着点隐隐作痛。老婆在一旁打趣:“都说‘人老先老牙’,你这牛肉还是留给我吃吧!”
![]()
李大爷撇撇嘴笑着没说话,但心里却有些担忧。夜深时,他特意照了照镜子,数了数自己的牙,又搜了下“60岁牙齿剩多少颗算正常”,搜出来全是“牙掉早,寿命短”的说法,让他越看越焦虑。
难道牙齿真的是寿命的“晴雨表”?人到六十,牙齿还剩多少才不算早衰?如果牙掉得快,健康是不是就亮起了红灯?这个话题,其实很多中老年朋友都关心。可能你也和李大爷一样,有过同样的疑惑:掉牙到底能不能预示寿命长短,牙少了会带来啥麻烦?
很多人觉得,掉牙是衰老不可避免的现象。但是,研究已经证实,牙齿不仅仅是咀嚼工具,更是全身健康状况的重要“风向标”。
![]()
有研究跟踪了573名70岁老人的生活和牙齿状况,时间长达21年。结果发现:全口牙齿脱落老人,5年内致残率较拥有20颗牙的老人高出2.81倍,牙齿少于10颗的老人,致残率高出2.13倍。
此外,瑞士针对全球1万多名中老年人调查发现,牙齿健全者的平均寿命比缺牙者高出11.7年。
那么60岁的人牙齿掉几颗才算“正常”?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知名的“8020”口腔健康目标:80岁的老年人应保有至少20颗功能牙(即能咬动食物的牙齿)。对60岁人群而言,这一数字同样适用。成年人一口健康牙共有28-32颗(不算智齿),也就是说,“健康通过线”大约在20颗牙这个门槛上。
但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60岁以上老年人平均已经缺牙约10颗,全口无牙者比例高达20%,修复率只有18%。
![]()
绝大多数老年人都在不同程度地“缺牙”,很多人甚至没有重视、没有及时修复。达标的其实并不多,你自己可以对照一下,看看是喜是忧。
有些朋友觉得,掉一两颗牙不算啥,吃饭换条边嚼就是。但实际上,牙齿健康不仅仅关系到吃饭,更影响到说话、形象、消化,甚至全身健康的诸多方面。
首先,缺一颗容易“牵连”更多颗。牙齿就像一支团队,某一颗掉了,“空槽”会导致两边的牙齿倾斜松动,对合的牙失去了支撑也会出现异常生长。原本只少一颗,最终可能像多米诺骨牌一样,越掉越多。
说话也会“漏风”,出现发音不清、咬字不准,尤其前牙缺失时,与人交谈总有“不自在”。
再次,形象大打折扣,面部骨骼支撑不足,容易显老变形。我们常说的“瘪嘴老太太”,很多其实就是长期缺牙、牙槽骨萎缩的结果。
![]()
最容易被忽视的,是缺牙对于消化功能伤害极大。咀嚼降低,食物未被充分研磨直接吞咽,长期会加重肠胃负担,诱发胃肠疾病;部分患有慢性病(如糖尿病)的老年人,缺牙还会让营养搭配无形受限,进一步影响血糖、免疫等多方面指标,进入恶性循环。
很多长辈误以为“牙掉是自然老化”,不用太在意。实际上,牙齿并不是“越老越掉”的必然,绝大多数牙齿脱落都和疾病有关!
首先首凶是牙周病,也是60岁以后最主要的缺牙原因。老年人随着唾液分泌减少、牙龈退缩、口腔自净能力下降,牙周病反复作祟,最终会导致牙周组织被破坏,牙齿松动、脱落。
另外,骨质疏松是不可忽视的帮凶。骨质疏松不仅影响脊柱和四肢,牙槽骨疏松也会让牙齿“失去支撑”,逐渐松动。
![]()
糖尿病患者更要警惕。糖尿病本身就会增加牙周病风险,反过来牙周病还可能让血糖更加难以控制,形成“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
生活中常见的不洁口腔习惯、吸烟、过食坚硬或酸性食物等,都会加速牙齿磨损或者龋坏,埋下“老掉牙”的种子。
虽然掉牙不是必然,“80岁20颗”可以成为每个人的目标,但怎么做才能把牙齿“留住”、守住健康的大门?以下三点尤其关键:
第一,缺牙要及时修复。牙齿脱落后别拖,及时去正规医院牙科诊治。目前主流修复方式有活动义齿、连桥冠、种植牙等。专家建议尽可能优先选择保护邻牙的方式,单颗缺失种植牙是最佳选择。
![]()
第二,每天做好口腔清洁和定期洗牙。建议饭后刷牙、早晚各一次,定期使用牙线、牙间刷,减少牙菌斑。每年洗牙1-2次,有效预防牙周病。
第三,饮食要以清淡为主,避免吃过硬、过酸食物。像坚果、玉米粒等,对牙齿不好的人要格外小心,建议用炖、煮等方式让食物更软烂。戒烟限酒,规律作息,也是守护牙齿长寿的关键。
日常还应注意一点:不论年龄多大,只要出现牙齿松动、酸痛、牙龈出血等信号,一定要尽早看医师,早发现、早处理,才不会耽误大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