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对“糖尿病前期”的警告视而不见,那么很大概率会发展成真正的糖尿病。但若能像张先生一样及时干预,完全有可能让血糖恢复正常,避免糖尿病的发生。
三年前,张先生在体检中发现空腹血糖6.8mmol/L。在医生建议下,他做了更精确的糖耐量试验,结果餐后2小时血糖高达9.8mmol/L,医生说他属于糖尿病前期,顾名思义他已经是一个准糖尿病人了。
![]()
面对这种情况,张先生没有恐慌,也没有逃避,而是下定决心要扭转这个局面。他在医生指导下为自己制定了一套看似简单、针对性很强的的干预方案,制定出了明确的目标。
NO1. 减重—攻克“胰岛素抵抗”的核武器
张先生身高1.74米,体重84公斤,他给自己定了目标:半年内减到70公斤。因为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原因是体重超重肥胖,使得身体对胰岛素不敏感,血糖得不到充分利用;而减轻体重,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提高胰岛素控制血糖效率最有效的方法。
NO2. 饮食—不是不吃,而是聪明地吃
张先生以前是个“面食控”,吃面条又快又多,如今他做了两个关键改变:一是调整结构,把一大碗面,变成“半碗菜 + 半碗面”;二是替换升级,减少的面食量,用牛肉、豆制品等优质蛋白质来填补。这样做既保证了饱腹感,又极大地减少了升糖快的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从源头上控制了血糖的“来源”。
![]()
NO3. 运动—最好的“降糖药”
从前“上班坐着,回家躺着”的张先生,立下了“每天快走半小时”的军令状,如果是下雨天,就在家原地踏步。运动不仅能直接消耗血糖,同时还能像给身体的胰岛细胞做“健身”一样,增强其分泌胰岛素的功能。
NO4. 作息—恢复身体的节律
张先生一改过去熬夜刷手机的习惯,坚持晚上11点前就睡觉。规律的生活有助于恢复机体正常的激素分泌和代谢节律,对稳定血糖至关重要。
结果令人欣喜: 坚持3个多月后,张先生的空腹血糖降到了4.9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也降到了7.2mmol/L,完全回到了正常范围。更重要的是,上面4个生活习惯已融入到了每一天,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
![]()
由此可知,控制血糖的核心不是“降”,而是“管理”。张先生糖尿病前期的逆转,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外,只不过是为自己的健康立下了“规矩”,并坚持执行。而这4件事,恰恰击中了血糖管理的最要害之处。
看完张先生的经历,你可能觉得这方法再简单不过了。但关键在于,如果是你,你能做到吗?点个赞转发告诉更多人吧,关注天天听健康,方便每天学健康养生知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