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云:“太刚则折,至察无徒。”
为人处世,太过尖锐,会伤及自身。
处处逞强、事事争先的人,往往输得最惨。
而看似愚钝、不争不抢的人,反而笑到最后。
人生在世,懂得藏锋守拙,以柔克刚,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
1、言辞少尖锐
《论语》有言:“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一句话能成事,也能坏事。
言辞太过尖锐,会在无形之中伤到人。
刻薄的言语,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懂得谨言慎行,话到嘴边留三分,才能减少纷争。
唐朝诗人温庭筠,才华横溢,在诗词创作上造诣非凡,有“温八叉” 的美誉。
但他恃才傲物的性格,常让自己陷入困境。
一日,唐宣宗以“金步摇”求对,温庭筠脱口对出“玉条脱”,龙颜大悦。
宰相令狐绹不知其出自何处,便向温庭筠请教。
温庭筠答出自《南华经》,并直言讥讽:“此非僻书,相公理政之暇,亦宜览古。”
堂堂宰相,竟被一介布衣如此讽刺,令狐绹极为不悦。
后来宣宗有意点温庭筠为进士,令狐绹屡进谗言,只是温庭筠屡试不第。
温一生才华横溢,却因一言招祸,仕途阻塞,郁郁而终。
《菜根谭》有言:“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
言辞温和,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智慧。
柔软的话语,比尖锐的批评更有力量。
心平气和,才能化解矛盾;口出善言,才能赢得人心。
话不必说尽,事不必做绝,留有余地,方能进退自如。
![]()
2、才华不张扬
《周易》中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才华是用来成就事业的,而非用于炫耀。
真正拥有真才实学的人,从不自我夸耀。
毕竟,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越是夸耀,越容易变成众人攻击的目标。
真正的实力,无需自我吹嘘,时间和行动自会证明一切。
保持谦和,才能行稳致远。
北宋文学家苏辙年少时与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然二人性情迥异。
苏轼才华横溢,名动京师,苏辙却内敛沉静。
变法之际,兄弟俩持有相同的立场,然而苏轼纵笔骋怀,因“乌台诗案”获罪下狱;
苏辙虽冒死上疏,却因一贯慎言,仅被贬为筠州盐酒税。
此后三十载宦海浮沉,苏辙行事风格始终谨慎稳重。
其奏议逻辑缜密而锋芒内敛,诗文理胜于辞,鲜见激愤之语。
在官至尚书右丞之际,面对新旧党争的惊涛骇浪,苏辙既不激进冒进,也不随波逐流。
这种不轻易显露锋芒的处世智慧,让他在朝政风浪中始终能够站稳脚跟。
《论语》云:“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喜欢炫耀的人,容易被人针对,毕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唯有低调蓄力,方能把握机遇,让实力沉淀出更持久的价值。
低调处世,行动先于言行,方为人生长久之道。
![]()
3、越“圆钝”,越显格局
《格言联璧》中讲:“世事让三分,天空地阔;心田培一点,子种孙收。”
越“圆钝”,越能彰显出一个人的格局与远见。
这种处世态度,不仅能让自己的内心更加平和,也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与信任。
做人圆滑,懂人情,越是能包容他人,便越能走出一番广阔的天地。
唐代名相娄师德以谨慎谦和著称。
其弟赴任代州刺史前,娄师德问:“我位居宰相,你又要出任州官,难免遭人嫉妒,该如何应对?”
其弟答:“即使有人把口水吐在我脸上,我也只是擦去,绝不与其起争执。”
娄师德却说:“擦去仍会惹怒对方。不如让口水自己干掉,然后面带微笑的表示接受。”
娄师德历任娄师德历仕太宗、高宗、武后三朝,虽身处险恶官场,却始终能保全自身且屡建事功。
而这也是“唾面自干”的由来,别人不尊重你,你就以宽广的胸怀去接纳,以退为进,用包容化解矛盾。
古语有云:“大直若屈,大巧若拙。”
做人要懂得包容,学会让步。
过刚易折,过露易患,唯有以“圆钝”之姿处世,方能避开无谓的纷争。
不逞一时之勇,不争一时之胜,是为了更好地前进。
唯有学会以退为进、以柔克刚,方能成就一番事业。
《聪训斋语》中写道:“终身让路,不失尺寸。”
人生在世,不必事事争先。
让一步,海阔天空;退一步,风平浪静。
言辞少一些尖锐,心态多一些内敛,心胸多一些宽广。
不被一时的意气左右,不因无谓的争斗而耗损精力。
以包容之心接纳他人,以退让之姿化解矛盾,方能行稳致远,福泽绵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