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之前,麻烦用你发财的小手点点
创作不易,感谢大家的支持!每日更新❤
![]()
那天在菜市场,肉贩随手给抹了个零头,谁曾想这再平常不过的举动,竟在某个丈夫心里埋下了猜忌的种子。直到今年三月,这颗种子长成了毒藤,缠绕着一个六十三岁男人的理智,让他对着相伴大半生的妻子举起了刀。
说实话,刚听说这事时,我愣了半天。我家楼下菜市场的王姐,每次见我都“妹子长妹子短”地招呼,临走还要塞根葱。照这个逻辑,我是不是也该怀疑点什么?可寻常人情往来,怎么在某些人眼里就变了味?
悲剧从来不是突然发生的。据熟悉这对夫妻的邻居说,老邹这两年变得特别敏感。儿子成家后,老两口独居,他的疑心病越来越重。妻子和快递员多说两句话,他怀疑;妻子跳广场舞晚回家半小时,他追问。这些细节,就像一块块垒起的砖,慢慢筑成了隔在夫妻间的高墙。
让我特别难受的是赵阿姨的态度。躺在病床上,肠子被捅穿多处,她第一句话竟是“不想追究”。她说起丈夫这些年挣的钱都拿回家,说起儿子和孙子,唯独对自己受的伤轻描淡写。这种近乎卑微的宽容,是不是很多老一辈女性的缩影?把一生的价值都系在家庭上,连自己的伤痛都可以忽略。
这不是性格问题,而是心理生病了。我有个在精神科工作的朋友说过,偏执状态最可怕的地方在于,患者会把所有不相干的事都编织成“证据链”。肉贩少算了两块钱,邻居多看了一眼,都能成为他们臆想中的“铁证”。可惜,大多数家庭对此一无所知,总以为“忍忍就过去了”,结果往往是悲剧。
![]()
法院的判决下来后,我和几个朋友讨论过。十年半,重不重?对一个差点失去生命的人来说,或许不算重;但对一个心理可能已经失控的老人来说,又显得沉重。法律在这类案件上面临着两难:既要惩治暴力,又要考虑案件的特殊性。最终这个结果,算是找到了平衡点。
这让我想起另一个故事。小区里有对老夫妻,丈夫也曾疑神疑鬼。不同的是,女儿及时发现,硬拉着父亲去看了心理医生。经过半年治疗,老人慢慢好了。现在老两口经常一起散步,有说有笑。你看,及时干预和放任不管,结局天差地别。
婚姻这件事,真像在银行存钱。三十年的相濡以沫,本该是一笔巨款,可猜疑就像个无底洞,再厚的家底也能掏空。信任这东西,建立时需要一砖一瓦,崩塌却只要一瞬间。
我们这代人,或许该从这起悲剧里学到点什么。对待父母辈,不能因为他们年纪大了就忽视心理需求;对待自己的婚姻,要懂得给情绪找个出口。最重要的是,要把心理健康看得和身体健康一样重要。感冒了要吃药,心里难受了要找人说,这没什么丢人的。
![]()
现在每次去菜市场,看见那些一起买菜的老夫妻,我都会多看一眼。有的老夫老妻有商有量,有的却一前一后隔着老远。我在想,那些沉默的距离里,是不是也藏着说不出口的心事?
说到底,婚姻这条路,从来都不好走。需要两个人互相搀扶,彼此信任。如果有一天,连对方去买个菜都要疑神疑鬼,那这段路,真的该停下来好好想想了。
你们身边有没有类似的故事?面对家人的无端猜疑,该怎么应对才好?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免责声明】
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均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观众理性看待本事件,
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将予以删除。谢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