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大禹治水在陇南(二百四十一)

0
分享至

汉水上应天汉、银河。下为天水、天河、西汉水、白水,周秦汉以之有天下

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汉王之国,项王使卒三万人从。四月,刘邦率兵南下汉中。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还走。刘邦大军仅用三个月,刘邦已经拥兵十五万。这些粮草、人马、武器、辎重,战力从哪里来?刘邦被改封到汉中,初不欲就国,谋攻项羽,萧何进言曰:“汉水上应天汉。汉中,据有形胜,进可攻退可守,秦以之有天下”

楚汉战争(前206—前202)期间,萧何留守汉中,通过天河、天水、河水、汉水、西汉水

负责筹集和输送粮草,得意于祁山道发达的水陆交通,保障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顺利进行

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正月,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王梁、楚地九郡,都彭城。负约,更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汉王之国,项王使卒三万人从,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从杜南入蚀中。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还走;止战好時,又复败,走废丘。汉王遂定雍地。东至咸阳,引兵围雍王废丘,而遣诸将略定陇西,北地、上郡。

一、故道即陇南市两当县

故道县名。秦置。故道即陇南市两当县。《史记·高祖本纪》:汉王元年(前206),汉王从故道出陈仓,定雍地。武帝元鼎后属武都郡。西晋末为仇池氐所据。

两当县是中国甘肃省陇南市下属的一个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陇南市东北部。两当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陕甘川交界的秦岭山区,属长江上游嘉陵江水系。北靠天水市,西邻徽县,东南二面与陕西省宝鸡市、汉中市相连。素有“秦陇之捍蔽、巴蜀之噤喉”之称,境内海拔在773-2738米之间,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热丰富,雨量充沛,差异显著。有秦岭羚牛、云豹、林麝等珍稀动物,狼牙蜜、七里香、银杏、黑木耳等名优特产。境内有两当兵变纪念馆、云屏三峡自然风景区、灵官峡张果老登真洞、黑河自然保护区等旅游景点。拥有甘肃小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有水能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

两当:《南史·柳元景传》曰:“唯着绛[jiàng]纳两当衫,故得水名”;郦道元《水经注疏》卷十九漾水曰:“蜀水又东南,两当水注之,水由陈仓县之大散岭,向西南流人故道川,谓之故道水。”故道:《二十五史补编》、《汉书地理志说释》曰:“故,同姑,本作故;道,导也,县南之三道河,东北对嘉陵江;即《水经注疏》之故道水,像女子仰卧,据手举首,有所导也,故名故道,以水名县。”

两当古称故道、固道,秦惠文王年间置故道县,北魏始置固道郡两当县,因境内有两当河而得名。《汉书地理志汇释》对“故道”作如下解释:“故,同姑,本作故;道,导也,县南之三道河,东北对嘉陵江;即《水经注疏》之故道水,像女子仰卧,据手举首,有所导也,故名故道,以水名县。”两当县名始自北魏,沿用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两当”二字究竟何指,历来有多种说法。概括其说,主要有二:一因山水而得名。《水经·漾水注》云:“浊水又东南,两当水注之,水出陈仓县之大散岭(今宝鸡西南秦岭山),西南流入故道川,谓之故道水。”《元和郡县志》曰:“两当郡,隋郡废。古城在两当县东三十五里(因县界两当水得名,或云县西界有两山相当,因名)。”《元丰九域志》载:“东有大散关,西南有嘉陵谷,地势险隘相当。”二因距离相当而得名。据《方舆胜览》载:“县有两当驿,东抵汴京(开封),西抵益州(益州在蜀境),皆为三十六程,故曰两当。”除此而外,当地传说因两当处在凤县与徽县当中,故为两当。还有说两当南北二山盛产党参而得名“两党”,后误传为“两当”。

两当上古为《禹贡》雍州之地。春秋战国,两当为氐、羌所居。

秦,秦惠文王十三年(前312年),置故道县,辖今甘肃两当、陕西凤县全境及留坝大部,属汉中郡。秦昭王二十八年(前279年),故道县属陇西郡。

西汉,汉武帝元鼎元年(前111年),于广汉西置武都郡,故道县改属武都郡,原辖地分为河池、故道二县地。境内栈道山路通蜀地汉中,汉高祖袭雍王引兵出故道,大败章邯于陈仓,时称其运兵之道为故道,为通陕入川的古栈道之一。

汉孺子婴初始元年(8年),王莽代汉,改武都郡为乐平郡,改故道县为善治县,属乐平郡。

东汉,复武都郡故道县。

东晋,晋惠帝元康六年(296年),略阳清水氐杨茂搜据仇池(在今西和县境),建仇池国,故道县为其所辖。

南北朝,北魏孝文帝延兴四年(474年),变“故”为“固”,设固道郡,领两当、广化二县。两当县名始见于史籍。后阴平公杨广香驻守两当,政通人和,世人念其政声,称其驻地为“广香镇”。北周武帝保定元年(561年)设两当郡,领两当、梁泉二县,先后属南岐州、凤州。

隋,隋文帝开皇二年(582年)废两当郡,两当县属凤州。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复改州为郡,以郡统县,罢凤州,置河池郡(治今徽县),领两当、同谷、河池三县。

唐,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改河池郡为凤州,领梁泉、两当、河池三县。



两当兵变遗址

宋,宋太祖乾德元年(963年)又设两当、梁泉二县,当时银矿开采显著,增设银冶监,隶属两当县。宋太宗至道元年(995年),两当县城自单河铺(今陕西凤县境内)移至广香镇(今两当县城)。北宋全国分为十五路,两当属秦凤路。

元,两当县属南凤州。元顺帝至元六年(1340年)改南风州为徽州,属巩昌总元帅府。

二、故道乃秦人通巴、蜀、楚、关中之道路

一是故道是秦国、秦人最早的道路即祁山道

祁山,位于甘肃礼县的东部,是西汉水北岸的一片山脉;西起北岈(今平泉大堡子山),东至卤城(今盐官镇),绵延50华里左右。



陇南市礼县祁山是秦国西垂宮,是秦人第一陵园

秦人在西垂的崛起,与西垂地区丰富的盐卤资源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史载:殷商晚期“商太戊,时相英已卒,太戊举伊陟为左相,用扈为右相,扈言:‘大廉(大费之子)之玄孙曰孟戏、中衍,鸟身人言,善步而正,太戊卜之使御,吉。以女妻之,后佐殷为功勋,故赢姓多显,列为诸侯。’”按《史记·秦本记·五》记载,到了殷商晚期,秦人先祖中衍的玄孙中潏首先发现了西垂,但西垂是西戎各部所居之地,威胁殷商西部边境安全,于是中潏就奉命为殷商“和西戎,保西垂”,并在西垂生下蜚廉,蜚廉生了恶来。蜚廉善走,恶来力大,父子为殷国从事。周武王伐纣时,杀了蜚廉的儿子恶来,蜚廉忠于商王纣,归来后听说其子恶来被武王所杀,于是在霍太山筑坛为之祭祀,得一石棺,上有铭文曰:“帝令处之不与殷乱,赐以石棺及华氏。”秦大骆、非子一族在西垂与羌戎各部长期杂居过程中,势力弱小的秦族经常受到势力强大的西戎各部的欺负,犬戎甚至还企图灭掉秦族,独霸西垂。邱大英撰修的乾隆《西和县志·卷一·山川考》有一条“龙马泉”的记载:“县北六十里石缝迸出,俗传每春牧马,饮此泉,生驹无毛,以毡裹之,经数月生毛,齿长与大宛同。”说明直到清代,人们仍相信西垂地区富含卤汁的泉水对马的成长非常有利,可以养育出与大宛天马一样的神马。秦人就是利用西垂丰富的卤水资源和丰美的牧草,因地制宜,发展畜牧业,于是马大繁息,且体格矫健,深受周王朝的喜爱。

秦人受天命鼏宅禹迹,虩事蛮獶,周之岐丰地、大骆成之犬丘,秦之西垂宮在陇南市礼县祁山

祁山之所以出名,主要是因为祁山道和诸葛亮北伐。

祁山道,从甘肃天水出发,翻越祁山,经礼县、西和县、成县、徽县,到达汉中市略阳县。这条古道全长300多里,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而祁山道上的陇县还是秦国的龙兴之地,秦国早期的西垂都城和陵园都在这里。之所以这条古道开发的这么早,就是因为道路平坦,虽然远却能以最省力的方式穿越秦岭大山。



诸葛亮北伐,就要反着走,从汉中略阳出发,经西和进入礼县,然后立即撞上祁山,于是出祁山、入陇右。

二是秦人灭巴楚蜀的故道

《华阳国志》卷三《蜀志》载,“秦惠王并巴中”发生在周慎靓王五年(秦惠文王后元九年,公元前316年)。是年,巴、蜀发生战争。秦大夫司马错建议藉此伐蜀:“蜀有桀、纣之乱,其国富饶,得其布帛金银,足给军用。(巴)水通于楚,有巴之劲卒,浮大船以东向楚,楚地可得。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秦惠王最终采纳其议,遣大夫张仪、司马错、都尉墨率大军伐蜀。冬十月,蜀亡。秦惠王遣张仪、司马错救苴、巴,遂伐蜀,灭之。仪贪巴道之富,因取巴,执巴王以归,置巴、蜀及汉中郡。

秦昭襄王“二十六年陇西守戈,中央监造的兵器铭文中“西工师"看,公元前279年秦国发祥地西汉水流域仍是秦国的政治、经济、祭祀、兵器生产中心。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的记载:“(陇水)又西北迳降狄道故城东……汉陇西郡治,秦昭王二十八年置。应劭曰:有陇坻在其东,故曰陇西也。”但是,《史记》的记载却截然不同:“(秦昭王)二十七年,又使司马错发陇西,因蜀攻楚黔中,拔之。”

据陕西宝鸡陇县凤阁岭出土的秦昭襄王“二十六年陇西守戈”,可知至少在秦昭王二十六年已经设立了陇西郡

据史籍和考古证明,秦人是在以礼县为中心的广大地域发展起来的。周朝时,秦人为孝王“主马于汧渭之间,马大蕃息”(《史记·秦本纪》),因功封于秦,号嬴秦,周王室让他们“以和西戎”。周室东迁,秦襄公护送有功,始被分封为诸侯,赏赐岐山以西之地。此后,秦人大败戎翟,不断开疆拓土,逐步壮大起来。

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博士徐世权先生在《秦陇西郡建置沿革考》中,以吴良宝老师根据秦兵器“二十年相邦冉戈”(《集成11359》)铭文中的“西工师”发现,至秦昭王二十年时,“西”县还属于中央管辖(《汉书·地理志》,“西”为秦陇西郡属县)。根据这一思路,徐先生发现自秦昭王二十一年之后,中央监造的兵器铭文中“西工师 (西县工室工师的省称)”再没有出现过,表明与秦置陇西郡有着密切的关系。

据《史记·秦本纪》记载:“昭王二十七年,使司马错发陇西,因蜀攻楚黔中。”据此可知,陇西郡设置于秦昭王二十七年或者更早。

秦始皇即位之前,秦国就已经吞并了巴蜀和汉中等地,拥有了相当强大的基础。这个基础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坚实的根基。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版图分裂成多个独立的诸侯国,经过漫长的兼并战争,战国初期,除了秦国,还有魏、韩、燕、赵、齐、楚六国共存,形成了著名的“战国七雄”。这七国通过战争不断吞并其他小国,使得整个中原地区战火纷飞,民众生活在深深的战乱中,百姓们日夜期盼着战事的结束,渴望和平的声音愈加强烈。正是由于这种对和平的渴望,才为秦始皇后来统一六国的思想与动机提供了土壤。

周显王时期(公元前四世纪),开明氏蜀王已拥有褒中(今汉中市西北的褒城镇以东一带)、汉中之地。有一次,蜀王与秦惠王在打猎途中相遇,为了麻痹贪财好色的蜀王,秦惠王一方面施以恩惠,将一筐金子赠送给蜀王,另一方面却暗中寻找秦兵南下伐蜀的通道,后来秦惠王又使用石牛便金、进献美人等计谋,使得目光短浅的蜀王自己伐开了蜀道,引狼入室、自取灭亡。

《华阳国志·蜀志》载:“蜀王别封弟葭萌于汉中,号苴侯,命其邑曰葭萌焉。苴侯与巴王为好,巴与蜀仇,故蜀王怒,伐苴侯。苴侯奔巴,求救于秦。秦惠王方欲谋楚,群臣议曰:‘夫蜀,西僻之国,戎狄为邻,不如伐楚。’司马错、中尉田真黄曰:‘蜀有桀、纣之乱,其国富饶,得其布帛金银,足给军用。水通于楚,有巴之劲卒,浮大舶船以东向楚,楚地可得。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惠王曰:‘善!’周慎王五年秋,秦大夫张仪、司马错、都尉墨等从石牛道伐蜀。蜀王自于葭萌拒之,败绩。王遁走,至武阳,为秦军所害。其相、傅及太子,退至逢乡,死于白鹿山,开明氏遂亡。凡王蜀十二世。”

《战国策》记载: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
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辕、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宝鼎,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今夫蜀,西辟之国,而戎狄之伦也,弊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
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贫,故臣愿从事于易。夫蜀,西辟之国也,而戎狄之长,而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以服矣。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正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请谒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齐,韩、周之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谓‘危’,不如伐蜀之完也。”惠王曰:“善!寡人听子。”
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候,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益强富厚,轻诸候

《史记·高祖本纪》:“负约,更立 沛公 为 汉王 ,王 巴 、 蜀 、 汉中 ,都 南郑 。” 汉 班彪 《王命论》:“ 汉王 长者,必得天下。” 晋 陆机 《辩亡论上》:“ 汉王 亦凭帝王之号,帅 巴 汉 之民,乘危骋变,结垒千里。”

汉王、汉朝、汉族因汉水而得名,是古代中国的一个重要地理区域。刘邦在此地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并从这里出发,最终推翻了秦朝的统治。因此,刘邦被称为汉王,既是基于他的封地,也是对他政治地位的一种认可。

西汉水就是天河、河水、天水、汉水,是古代汉水、汉江的源头

三是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道路名。
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正月,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王梁、楚地九郡,都彭城。负约,更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汉王之国,项王使卒三万人从,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从杜南入蚀中。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还走;止战好時,又复败,走废丘。汉王遂定雍地。东至咸阳,引兵围雍王废丘,而遣诸将略定陇西,北地、上郡。

旧有秦、蜀相通之道,后开*蚀中之栈道,乃称此道为故道。汉王自关中就国汉中时已烧绝栈道,故改从此道还袭关中。其后置县,遂以此为县名。又名陈仓道。始见于秦汉之际。起自陈仓县,西南行出散关,沿故道水河谷至今凤县折东南入褒谷,出抵汉中。汉王元年(前206)刘邦自汉中由故道出陈仓还定三秦;《史记·河渠书》:“抵蜀从故道,故道多阪,回远”,皆指此。道虽迂远,然坡度平缓,道路开阔,为往来秦岭南北的主要通道。自斜谷道废,公私行旅,遂出此道,成为北栈道的一部分。

古仓山在西汉水、汉水、洛水、漾水。《三秦记》曰:仇池县界,本名仇维,山上有池,故曰仇池。山在仓洛二谷之间,常为水所冲击,故下石而上土,形似复壶。”壶口对着冀州。

据《略阳县志·卷四·艺文部·仇池碑记》记载:仇池福地,本名围山,《开山》为山仇夷,上有池,古号仇池。界于苍洛二谷之间,有首有尾,其形如鼍,丹岩四面,壁立万仞,天然楼橹,周围九千十四步,地百顷,泉九十九。且神鱼闻于上古,麒麟瑞于近世。有长江穷谷以为襟带,有群峰翠麓以为黼藻。

古散关,也曾称之为七防关,即今陇南市康县云台镇山岔村。
其实,翻开历史的画卷,我们可以嗅到很多纯粹且又浓烈的古散关文化的气息。
宋人祝穆撰写的《方兴胜览》一书中有两处我们不能不提:一是关于利州西路沔州(治略阳)建置沿革中记载,“战国时为白马氐族东境。秦属蜀郡。汉分白马氐置武都郡,今州即武都郡之沮县也”。对风俗的记载是“人性质直。务农习猎。连杂氐、羌”。二是关于阶州建置沿革中记载,“禹雍、梁之域。古西戎之地,东井、兴鬼之分野。战国时白马氐居焉,氐即西戎之别种也。汉武帝以其地为武都郡。”对风俗的记载是“性多质直。地杂氐羌。文王理化。务农习猎。”联系这两处记载,可以看出,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确属夷地番邦,是白马氐族、羌族人居住的地方,而且就在汉民族,与氐、羌民族居区的分界线上,散关恰恰就在这条分界线的边缘。这里居住的氐、羌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人性质直,习武好猎。《新纂康县志·汉书志》记载,“迫近戎狄,修习战备。尚气力,以射猎为生”。《新纂康县志·翰墨大全》里这样说,“四民乐业,无浇浮之俗,古为用武之地。”鉴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结合史料记载,我们不难推断出,康县全境本身就处在战乱不断的用兵地带;从战略意义上看,山岔在古代康县境内的战场上曾超潜能地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于汉以前发生在散关的战争,我们不得而知。但三国时期,康、略一带却是诸葛孔明实施“以茶戍边”(茶叶换取夷地安定)战略的地方,而且多次被魏、蜀两国争来抢去,成为两国战事中重要的用兵之地。《三国志》第九十八回“追汉军王双受诛、袭陈仓武侯取胜”里,“孔明对魏延、姜维说:‘汝二人且莫卸甲,可引兵去袭散关。把关之人,若知兵到,必然惊走。若稍迟便有魏兵至关,即难攻矣。’魏延、姜维受命,引兵径到散关,把关之人,果然尽走。二人上关才要卸甲,遥见关外尘头大起,魏兵到来。二人相谓曰:‘丞相神算,不可测度!’急登楼观之,乃魏将张嗔也。二人乃分兵守住险道。张嗔见蜀兵把住要路,遂令退军。魏延随后追杀一阵,魏兵死者无数,张嗔大败而去。”与此同时,孔明复出祁山,安营扎寨后对大家说:“吾观阴平、武都二郡与汉地连接,若得此城,亦可分魏兵之势。何人敢往之?”随后,派王平与姜维分别攻取了阴平和武都。之后,魏主曹睿上朝,一近臣对他说:“诸葛亮又出祁山,散关亦被蜀兵夺了!”曹睿的反应是“大惊”。这些篇章充分说明,现在的山岔就是当时的散关,而且是姜维“取武都”时非常重要的一个关隘。也证明散关在三国时期的重要性的确不容忽视。在当时,它不但关系到一次战争的成败,也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亡。
除却三国魏蜀之争,还有很多的战事发生在山岔这块沧桑的土地上:
——公元442年(宋文帝元嘉十九年)1月,宋龙骧将军裴方明至兰皋镇(今大南峪),仇池国镇北将军苻义德、建节将军苻弘祖万余人列队拒战。方明击破之,斩弘祖,杀千余人。义德遁去。在这场战争中,散关是兵家必经之地。
——公元476年(宋后废帝元徽四年),氐武都国王杨文度弟杨文弘破魏,戍兵于兰皋。也必然多次经过散关。
——公元892年(唐昭帝景福元年),武州改为阶州后,移州治于兰皋镇。过散关更是少不了的。
——公元1134年(宋高宗绍兴四年)3月,金兀术、撒离喝及刘夔率十万骑兵入侵,自铁山凿崖开道,遁岭而下。宋将吴?以万人当其冲,吴?率轻兵由七防关信道而至,与金兵转战七昼夜,始得与吴?会合。公元1161年(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金兵数路入侵,吴?往来督师于七防关。金人的入侵让散关一度成为康境内古代战争的重要战场之一。
——公元1377年(明太祖洪武十年),于七防关设巡检司一员。
……
对于这些发生在散关的战争,我们不一一阐述。让我们的思绪先从战争的硝烟中挣脱出来,思考一下山岔地名的演变。《康县志》说:“今之所谓康县,即古之所谓白马关。第?于何代,率多茫然。读史至汉唐以上,知有七防关,不知有白马关。考七防关之所在,距县仅七里之遥,即今之大山岔。……为秦陇之咽喉,川陕之关键。原为戍兵要隘。”联系这段文字和前面引用《三国志》的故事,可以说明山岔在东汉末年之前称为散关,于何年何月又增添了七防关一说,包括何年何月又改名为大山岔等事,难以考证。然而,围绕散关延生的集市、城池、村落、寺庙等等,却足可以影响一个时代。
首先是兰皋古址。据记载,其位置应该在大南峪,但具体在哪个村落,的确难以断定。翻遍史料,无非只能从县志上找到一句,即“距县(云台)十五里之大南驿”。而十五里的地方,刚好应该是大南峪李湾村左右的位置,还需要我们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考证。作为曾为阶州州治所在地,古散关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不需要我们过多妄加猜评。
其次是窑坪茶马古市场。因为这里是汉与氐、羌民族的边界地带,茶马互市解决了番邦有马汉族有茶各取所需的生产生活问题,在这里形成市场是历史的必然。我们可以这想猜想:窑坪以西的氐、羌少数民族把自己牧养的良马赶到窑坪,以东的汉民族把出产的茶叶、锦缎等物产长途贩运到窑坪,两个民族之间在这里进行商贸交易,到了宋代,其繁荣程度已经大到朝庭不能掌控,不得不以酷刑严禁民间私贩茶马,从而在望关石猫梁留下了半截禁贩茶马的警示残碑。窑坪也因茶马市的兴起,引来九州十三省的客商来这里坐地行商,最终成为窑坪居民和当地经济发展的主流。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白马关(今云台)。《康县志》记载:“前秦有武都县,云有白马关戍,似在皋兰之间,当即今之白马关。然无所考,不敢臆断。”另有两段记载十分耐人寻味,一段是:“仇池故城在仇池山上,即白马氐羌国。前之七防关,后为白马氐人所居,故名关。又考文县志有白马峪,亦为该氐所居,故名峪。可见白马之称系氐人通号,断非白马之白,亦非骑白马之氐也。而白马关之名实由于此。”另一段是:“七防关,在县东七里半,即古散关。路通汉中府略阳县,为甘肃入蜀要道,即古七防关,北为?水,戍南为白马戍,东南为兰皋镇。”细读之后,你就会发现,“白马关”一词不仅仅只是白马氐族的产物,它也是散关的延生物。先后顺序应该是:先有氐、羌民族与汉族之间的长年战乱,白马戍才应运而生,而且戍所设置的位置最初应该在散关(山岔)村的南面,然后逐步向西移动,形成了较具规模的城池关楼——白马关。
雍正七年,白马关初设在云台,而建筑城池,已是光绪三年的事情了。当时一位游击陈军门,奉命筑白马关城,“拨发国帑三万有奇,以兵工建筑,……东为建光门,西曰永安门。”而今天,留存较完整的只有建光门,城头楼房也已几经维修,面貌全非。不但如此,“建光门”也不知被哪位“有识之士”改为“白马关”三个字。钟鼓楼的钟声,也变成了只有我们梦里才能听到的声音;破败的石垒古城早已被枯枝衰草深深淹没,细想起来难免让人内心生发出阵阵惆怅与遗憾。
还有一个村落不能不提,即大南峪将军坝。和山岔一样,如果说山岔本地居民完全不晓得它曾被取名为散关、七防关,将军坝本地居民,同样也不知道将军坝这个名字在古代历史上的份量究竟有多重?这里是否一直就叫将军坝?还不时添加一些“曾有风水师说这里要出一位将军,但因风水破了没有出成”等等荒诞的说法。前段时间我和啸鹰在省图书馆查阅资料时曾发现一张古地图,上面赫然写着三个大字:将军坝。自将军坝向东有邓子原、略阳界,向西经七防关、留马关,到望贼关,中间竟然再没有标注出其它村落,原因何在?最初,我们想到的是,这里是不是古兰皋镇所在地?但却没有找到其它依据,只好把这个问题留给热爱这方热土的各位研究者去深入挖掘了。
同时,随着历史的变迁,周边还形成了云台寺、庙华山寺、兰皋寺、四阁山莲花寺、观山寺等不少寺庙。除个别已被岁月的尘埃深深埋没,大多寺庙至今仍然香火不断,烟锁雾迷,丝毫没有衰败迹象。
为了看穿历史的脉络,在实地考查了散关,以及散关的延生城白马关之后,本打算对云台古时留传下来的鞍山积雪、城北古渡、古寺晨钟、关山夜月、鹰峰叠翠、关佑西天、犀牛江月、云台晚照等旧八景也逐个进行简单的寻访,终因天色已晚未能如愿。

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统治巴蜀及汉中一带,完全背弃了先前与众人约定的“先攻入秦都咸阳者为王”的誓言,引起了刘邦的极大不满。但项羽兵多将广,刘邦慑于他的威势,不得不顺从项羽的意思来到巴蜀。当时的巴蜀是个名副其实的不毛之地,唯一通向外界的栈道也被烧毁,因此汉军的士气非常低落。

项羽的分封也引起了其他将领的不满,被封在齐国的田荣首先起兵反叛,项羽只好亲率大军征讨田荣。正巧此时刘邦也得到了大将韩信,并听从他的建议出兵东进。

由于当时出山的栈道已被烧毁,于是,刘邦同谋士张良定下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策。他派了几百名兵士,装作去重修栈道,再留下丞相箫何驻守川地,征税收粮,接济军饷。刘邦自己却同韩信率领三军,悄悄地从南郑出发向东挺进。因为久离家乡,汉军将士们也都盼着早日东归,于是日夜兼程,从小路直奔陈仓。

当时,雍王章邯奉了项羽的密嘱,驻守汉中,防止刘邦出川,因为东出巴蜀必须经过栈道,而栈道被烧毁后还没修好,不能通行,所以章邯并没多加防备这天有探子来报,说数百汉军正在重修栈道,章邯笑着说:“栈道那么长,烧毁的时候容易,再修却是万难啊!”所以他还是没有在意。

到了八月中旬,忽然传来急报,说汉军已到了陈仓。章邯并不相信,他大笑着说:“栈道还没修好,汉军从哪里出来的,难道他们长着翅膀吗?”可没过多久,就有陈仓的败兵逃到章邯处,报称刘邦亲率大军,已经攻下了陈仓。

四是诸葛亮六出祁山走的是故道、祁山道

据《水经注·卷二十漾水》记载:建安水又东径兰坑城北,建安城甫,其地故西县之历城也。杨定自陇右徙治历城,即此处也,去仇池百二十里,后改为建安城。其水又东合错水,水出错水戍东南,而东北入建安水。建安水又东北,有雉尾谷水,又东北,有大谷水,又北,有小祁山水,并出东溪,扬波西注。又北,左会胡谷水,水西出胡谷,东径金盘、历城二军北,军在水南层山上。其水又东注建安水。建安水又东北,径塞峡。元嘉十九年,宋太祖遣龙骧将军裴方明伐杨难当,难当将妻子北奔,安西参军鲁尚期追出塞峡,即是峡矣。左山侧有石穴洞,人言潜通下辨,所未详也。其水出峡西北流,注汉水。汉水北连山秀举,罗峰竞峙。祁山在.冢之西七十许里,山上有城,极为严固。昔诸葛亮攻祁山,即斯城也。汉水径其南。城南三里,有亮故垒,垒之左右,犹丰茂宿草,盖亮所植也,在上邦西南二百四十里。《开山图》曰:汉阳西南有祁山,溪径逶迤,山高岩险,九州之名阻,天下之奇峻。今此山于众阜之中,亦非为杰矣。汉水又西南,与甲谷水合,水出西南甲谷,东北流注汉水。汉水又西径南蚜北蚜中。上下有二城相对,左右坟垅低昂,亘山被阜。古谚云:南蚜北蚜,万有余家。诸葛亮《表》言:祁山去沮县五百里,有民万户,瞩其丘墟,信为殷矣。汉水西南径武植戍南。武植戌水发北山,二源奇发,合于安民戍南,又南径武植戍西,而西南流,注于汉水。汉水又西南,径平夷戍南,又西南,夷水注之。水出北山,南径其戍,西南入汉水。汉水又西径兰仓城南,又南,右会两溪,俱出西山,东流注于汉水。张华《博物志》云:温水出鸟鼠山,下注汉水。疑是此水,而非所详也。汉水又南入嘉陵道,而为嘉陵水。世俗名之为阶陵水,非也。

三、楚汉战争(前206—前202)期间,萧何留守汉中,通过天河、天水、河水、汉水、西汉水

负责筹集和输送粮草,得意于祁山道发达的水陆交通,保障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顺利进行

秦汉时期西汉水不但是汉江的源头,汉中是汉水中游。而且汉中至陇南市礼县祁山通漕运。陇坂在陇西郡。《汉书·地理志》记载:陇西郡,秦置。莽曰厌戎。狄道,白石山在东。莽曰操虏。上邽。安故。氐道,《禹贡》养水所出,至武都为汉。莽曰亭道。旧注颜曰:氐夷种名也,氐之所居故曰氐道。养字本作漾,案:养水说文作漾水,武都属武都郡,王曰:《说文》《水经》至武都上并有东字。西,《禹贡》嶓冢山,西汉所出,

天水,即“天河之水”。天河就是天上的银河,在古籍中多被称为“汉”或“云汉”、“天汉”。如《诗经•小雅•大东》:“维天有汉。”《毛传》释曰:“汉,天河也。”《诗经•大雅•云汉》:“倬彼云汉,昭回于天。”《毛传》:“云汉,谓天河也。”《汉书·地理志》记载:“天水郡武帝元鼎三年置,明帝改曰汉阳,勇士县属国都尉治满福,莽曰:纪德。《水经》:河水东北过天水勇士县北。”

与天河对应,中国的地面上也有一条河流被称为“汉”。《尚书•禹贡》:“嶓冢导漾,东流为汉。”《水经注•漾水》:“漾出陇西氐道县嶓冢山,东至武都沮县为汉水”。这里的“漾水”就是今天嘉陵江的上游“西汉水”,秦汉时原本向东流入汉水,大概在汉初受大地震影响,转而向南注入了“潜水”(今嘉陵江)。

西和县汉源镇是汉水源头,漾水发源于嶓冢山。仇池山就是昆仑山、嶓冢山、常漾(阳、羊)山,漾水出,大禹治水嶓导漾为汉

西和县漾水河在《水经注》中称建安川水,发源于河口乡铁古坪,由南向北,流至何坝汇南峪水,至十里铺新城。横岭水流入;至赵五乡孟磨村,赵五河注入;至汉源镇花园村,任河注入;至汉源镇北关,白水河注入;至张磨村,卢家河注入;至麻池坝,玉泉河注入;至西峪坪,苏家河注入;至杜河村,稍峪河注入;至张刘村,张刘河注入;至王崖村,水磨川河注入,呈羽状水系,至礼县蒙张村注入西汉水。现在礼县蒙张村漾水河注入的西汉水,也就是祁山堡以下的西汉水称漾水,以上称天河水,《水经注·漾水》中称漾水为汉水,天河水称西汉水。

在先秦时,西汉水的发源地(即今甘肃省天水市到礼县之间的地带)由于是整条“汉水”的源头,就有了“天水”之名。当代考古发现的“天水家马鼎”(“家马”是官名),表明“天水”这一名称早在秦朝就已存在。

东汉时,汉明帝永平十七年(74年)改天水郡为汉阳郡,郡治。郡名“汉阳”(水南为阳,汉阳指西汉水南面)是指该郡位于汉水的南面。汉阳郡的辖境略有调整,从陇西郡划入了上邽和西县。另外,撤销了五个县级区划:清水县、戎邑道、绵诸道并入陇县,街泉县并入略阳县,奉捷县情况不详。东汉末,中平五年(188年)分汉阳郡西部,置为南安郡。三国时,曹魏将汉阳郡复名天水郡,属雍州,并将其东部和北部析置为广魏郡。西晋时,天水郡的治所移至上邽县(今天水市天水镇)。北魏置汉阳郡,治所在兰仓(陇南市礼县);西魏改汉阳郡为汉阳县,属长道郡(陇南市西和县长道镇)。《九域志》云:大潭县有朱圉山。大潭县即礼县。大潭故城在今西和县西南三百里。本汉陇西西县地。《蔡传》谓:冀县即大潭

大禹从嶓冢山疏导漾水(陇南市西汉水)东流为汉水,一路向东,经襄阳、宜城,在大别山(今武汉大洪山)以南归入了长江;大禹把临洮县西南西倾山来的桓水(白龙江),浮于潜,逾于沔,入于渭,乱于河。华阳黑水(白水江)惟梁州,黑水西河惟雍州。大禹治水的足迹遍布陇南的“两江一水”。

夏水即氐羌水、漾水、天水、天河、洛水、洛河、汉水、西汉水

夏水即氐水。《汉书·地理志》记载:武都,东汉水受氐道水,一名沔,过江夏,谓之夏水,入江。

秦封泥有 “氐道丞印”,可知氐道始置于秦代。废除:西晋时被废除。

“氐,夷种名也。氐之所居,故曰氐道”,“陇坻”氐之所居地也。

汉张衡《西京赋》说:“我所思兮在汉阳,欲往从之陇坂长”,

陇坂在陇西郡。《汉书·地理志》记载:陇西郡,秦置。莽曰厌戎。狄道,白石山在东。莽曰操虏。上邽。安故。氐道,《禹贡》养水所出,至武都为汉。莽曰亭道。旧注颜曰:氐夷种名也,氐之所居故曰氐道。养字本作漾,案:养水说文作漾水,武都属武都郡,

西汉水、东汉水本为一条水,后来可能是由于地震使河道淤塞的原因,汉水在略阳中断,其上游发源于甘肃的部分南流,入嘉陵江;发源于陕西的部分仍按旧河道经湖北入长江。如今铁路所经过的地方,就是一条被遗弃的古河床,即汉水与沔水合流前的一段旧河床。于是后人称发源于甘肃的为“西汉水”,称发源于陕西宁羌和留坝的原汉水的重要支流沔水为“东汉水”。沔水因为曾与汉水合流而得“汉水”之名。古汉水中断为二的时间大约在西汉时代。民国二十三年(1933年)8月出版的由著名学者丁文江、翁文灏、曾世英所编纂《中国分省新图》上,标注发源于甘肃南部这一条为“汉水”,就有正本清源、兼顾及历史的意思。

据《水经注 卷二十 漾水、丹水》记载:《续汉书》曰:虞诩为武都太守,下辨东三十余里有峡,峡中白水生大石,障塞水流,春夏辄濆溢,败坏城郭。诩使烧石,以醯灌之,石皆碎裂,因镌去焉,遂无泛溢之害。

意思是说:《续汉书》说:虞诩任武都太守时,下辨东面三十多里处有一条山峡,白水在峡中流过,水中有一块巨石,阻塞了水流,每年春夏洪水泛滥,冲毁城墙。虞诩派人用火来烧巨石,再用醋浇注,巨石碎裂,然后把它凿掉,从此以后就不再有泛滥之灾了。

《续汉书》曰:虞诩为郡,漕谷布在沮,从沮县至下辨(陇南市成县),山道险绝,水中多石,舟车不通,驴马负运,僦五致一。诩乃于沮受僦直,约自致之,即将吏民按行,皆烧石翦木,开漕船道,水运通利,岁省万计,以其僦廪与吏士,年四十余万也。

意思是说:虞诩任武都郡守时,要把沮县的粮食和布匹转运到下辨,从沮县(陕西省汉中市勉县茶店镇)到下辨,山路险峻难行,水道礁石密布,车船都不通行,用驴马驮运,运费高昂,能运到的只有五分之一。于是虞诩就在沮县领到租赁费,约定亲自送到,他就率领属吏和百姓,巡行督察,点燃木柴,烧裂水中礁石,这样开辟出一条漕运的水道,于是水运畅通,每年节省运费数以万计。他就把留作租赁的运费分给下属和百姓,每年达四十多万。

这篇文章说明了三个问题。一是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武都郡是沿着汉水流向设置的,均在汉水流域。(武都郡就是陇南市的前身)。武都郡共辖9县、道。武都道(陇南市西和县洛峪)、河池县(陇南市徽县境内)、故道(陇南市两当县境内)、平乐道(陇南市康县平洛镇)、沮道(陕西省汉中市勉县)、嘉陵道(陇南市礼县龙林乡)、修成道(陇南市成县镡河乡)、下辨道(陇南市成县红川镇)、上禄县(陇南市西河县六巷乡)。二是东汉水和西汉水相通的。

据《水经注 卷二十 漾水、丹水》记载:漾水出陇西氐道县冢山,东至武都沮县为汉水。据《水经注·沔水》记载:沔水出武都沮县东狼谷,东狼谷即略阳沮水西源白河下游支流五狼河,沮水有东源和西源。东源黑河源于汉中市留坝县紫柏山,南流,至黑河坝纳白河后称沮水,东南流入汉水,汉中境内的汉水又叫沔水。沔水一名沮水。阚骃曰:以其初出沮洳然,故曰沮水也。县亦受名焉。导源南流,泉街水注之。西源水出河池县(陇南市徽县)东南流入沮县,会于沔。沔水又东南,迳沮水戍而东南流,注汉,曰沮口。所谓沔汉者也。《尚书》曰: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山海经》所谓汉出鲋嵎山也。东北流得献水口。庾仲雍云:是水南至关城,合西汉水。汉水又东北,合沮口,武都郡沮县是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置的。治今陕西省汉中市勉县茶店镇。漾水经沮水戌与沔水合为汉,曰沮口,沮口即现在的沮口村。沮水戌就是今陕西省汉中市勉县茶店镇。三是汉水是漾水和沔水合流而得名。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武都县(治在西和县洛峪镇)东汉水所出。有天池泽。河池县(徽县银杏镇)泉街水入沮合汉也。沮县沮水所出端闱谷也。”

据《史记·河渠书》记载:(汉)以后有人上书,是为了想打通褒斜道以及漕运的事,天子交给御史大夫张汤,张汤详细了解后,说道:“从汉中入蜀向来走故道(陇南市两当县),故道有许多山坂大坡,曲折路远。今若凿穿褒斜道,山坂坡路少,比故道近四百里的路程;而且褒水与沔水相通,斜水与渭水相通,都能通行漕船。漕船从南阳沿沔水上行驶入褒水,从褒水登陆到斜水旱路一百多里,以车转运,再下船顺斜水下行驶入渭水。这样不但汉中的粮食可以运来,山东的粮食从沔水而上没有禁限,比经砥柱(陇南市西和县)漕运方便。而且褒斜地区的木材箭竹,其富饶可以与巴蜀相比拟。”天子认为有道理,封张汤的儿子卬(áng,昂)为汉中郡太守,调发数万人开出一条长五百多里的褒斜道。果然方便而且路程近,但是水流湍(tuān)急多石,不能通漕。

这说明汉以前漕运是从汉中沿汉水经陇南市两当县、徽县、成县、西和(砥柱)、礼县经天水市渭河到达宝鸡、西安、咸阳。

据《资治通鉴》记载: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谓吴起曰:“美哉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义不修,禹灭之;

尧舜时期,发起了对三苗的战争,久攻不下,尧舜决定打通通往三苗的水道,令鲧治水,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於羽山(陇南市宕昌县毛羽山)以死。又令禹治水,禹治水成功,三苗灭之,窜三苗于三危。

秦国司马错主张灭蜀,认为“得其地足以广国,取其财足以富民缮兵”(《战国策·秦策-》);而且巴蜀可从水道通楚,“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华阳国志·蜀志》)。秦王采纳了司马错的主张,命张仪、司马错、都尉墨等人率军从陇西郡(陇南市属陇西郡)出发,经金牛道(自今陕西勉县向西南,越棋盘关进四川,经朝天驿往剑门关)攻蜀。蜀王亲自率军至葭萌(今四川剑阁东北)抵御,兵败遁逃,被秦军杀死,蜀亡。随后,张仪、司马错等人又攻灭苴、巴,俘虏巴王。秦王贬蜀王子弟为侯,以陈庄为蜀相,张若为蜀国守。封巴王为君长;置巴郡,郡治江州(今重庆北)。巴蜀遂定,秦益富强。秦国使臣张仪就曾向魏楚等国得意标榜,秦军从巴蜀沿水路出发,凭借强大水运能力,一天就可行进三百里,且“不费汗马之劳。”“兵仙”韩信凭借蜀地汉中发达的水运交通网,率领汉军“暗渡陈仓”,沿古汉水经武都,过成纪,进关中,灭项楚,建汉业。三国曹魏为争霸天下,下辨之战,一举占领汉中。三国诸葛亮为什么六出祁山,因沿古汉水经武都,过成纪,直逼曹魏的。祁山道水运是路线最短,最方便。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鉴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赴日旅行警告发布之后,不少游客因无法退票选择继续旅行

赴日旅行警告发布之后,不少游客因无法退票选择继续旅行

映射生活的身影
2025-11-16 01:55:20
葛树春对女大学生取快递被判无期案发表深度解读:结果难以服众!

葛树春对女大学生取快递被判无期案发表深度解读:结果难以服众!

澳门都市报
2025-11-15 15:55:42
日本议员:受降的是中华民国,新中国没资格说话!网友:那更好了

日本议员:受降的是中华民国,新中国没资格说话!网友:那更好了

青青子衿
2025-11-15 15:51:35
1982年高材生王佐良娶瘫痪的张海迪,40年后,才知他是人间清醒

1982年高材生王佐良娶瘫痪的张海迪,40年后,才知他是人间清醒

以茶带书
2025-11-15 12:31:58
全运会乒乓女单决赛:孙颖莎不敌王曼昱,2次世界第1出局

全运会乒乓女单决赛:孙颖莎不敌王曼昱,2次世界第1出局

小皷拍客在北漂
2025-11-15 22:28:45
日本民众围堵首相官邸 大喊高市早苗下台道歉

日本民众围堵首相官邸 大喊高市早苗下台道歉

看看新闻Knews
2025-11-15 23:56:04
针对高市早苗,《琉球新报》发声

针对高市早苗,《琉球新报》发声

环球时报新闻
2025-11-15 20:52:26
突发特讯!中国海事局通告全球:黄海中部实弹射击,禁止驶入,引发美西方高度关注

突发特讯!中国海事局通告全球:黄海中部实弹射击,禁止驶入,引发美西方高度关注

青风点评
2025-11-15 16:43:15
盘点岛国业界10大步兵女神,哪一位是你心中的意难平?

盘点岛国业界10大步兵女神,哪一位是你心中的意难平?

素然追光
2025-11-16 00:40:03
李连杰风波再升级!业内大V曝有钱人更多内幕,不止是换器官而已

李连杰风波再升级!业内大V曝有钱人更多内幕,不止是换器官而已

古希腊掌管月桂的神
2025-11-15 15:23:34
日本野心藏不住了?一旦开战,我军将如何吊打日军?

日本野心藏不住了?一旦开战,我军将如何吊打日军?

兵国大事
2025-11-15 00:45:04
一组关键词看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搞了什么事

一组关键词看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搞了什么事

环球网资讯
2025-11-15 20:57:18
杨兰兰案第四次庭审,全澳哗然!

杨兰兰案第四次庭审,全澳哗然!

难得君
2025-11-15 20:21:58
男保姆照顾瘫痪女子,3个月竟被他侵犯数十次,男保姆:是她自愿的

男保姆照顾瘫痪女子,3个月竟被他侵犯数十次,男保姆:是她自愿的

罪案洞察者
2025-11-13 14:30:05
中国发布旅行警告后,浦东机场赴日航班仍排起长龙

中国发布旅行警告后,浦东机场赴日航班仍排起长龙

随波荡漾的漂流瓶
2025-11-15 14:42:42
杭州母亲偷看00后女儿手机大吃一惊:月薪九千元的女儿每月花五千元购买秒回师服务

杭州母亲偷看00后女儿手机大吃一惊:月薪九千元的女儿每月花五千元购买秒回师服务

观威海
2025-11-15 15:06:06
5个集团军30万大军严阵以待,台海封锁战露出獠牙!

5个集团军30万大军严阵以待,台海封锁战露出獠牙!

科学知识点秀
2025-11-15 08:00:03
鞠躬感谢打赏,全红婵借直播捞金?原因找到,谁注意钱款的使用

鞠躬感谢打赏,全红婵借直播捞金?原因找到,谁注意钱款的使用

懂球社
2025-11-13 18:07:53
下月起,这类“小电驴”即将禁售!

下月起,这类“小电驴”即将禁售!

城市日历
2025-11-14 20:00:59
日本机票大涨,三大航司免费退改签!这是航空公司与国人间的默契

日本机票大涨,三大航司免费退改签!这是航空公司与国人间的默契

垛垛糖
2025-11-15 22:16:27
2025-11-16 04:55:00
娱乐圈的哔哔王
娱乐圈的哔哔王
带你深扒娱乐圈的人和事儿
574文章数 1307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大量日本民众围堵首相官邸 大喊:高市早苗下台

头条要闻

大量日本民众围堵首相官邸 大喊:高市早苗下台

体育要闻

樊振东和他的尖子班 勇闯地表最强乒乓球赛

娱乐要闻

钟嘉欣婚变风波升级!被骗婚?

财经要闻

小米之“惑”

科技要闻

撕掉流量外衣,小米还剩什么?

汽车要闻

"冰彩沙"全配齐 红旗HS6 PHEV预售17.88万起

态度原创

健康
房产
亲子
公开课
军事航空

血液科专家揭秘白血病七大误区

房产要闻

共话产业变革下的投资新思维与新机遇|蓝湾财富论坛精华

亲子要闻

带走我的支架管!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解密福建舰电磁弹射背后的硬核支撑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