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贪不执的清净心
人们在任何时候都需保持一颗清净的心。清净心,即无垢无染、无贪无嗔、无痴无恼、无怨无忧、无系无缚的空灵自在、湛寂明澈的纯净妙心,也就是远离烦恼之迷惘,即般若之明净,止暗昧之沉沦,登菩提之逍遥。
拥有清净心,便能忍耐一切失意事,面对快乐亦能淡然处之;获得荣耀与上天的恩宠,能保持平和之心,遭遇怨恨也能安然对待;烦恼与忧心之事来临时,能平静应对,忧愁和悲伤也能迅速平复。清净心能提升人的境界,若能清除妄心,回归真心,学佛者便能修成正果;普通人也能摆脱烦恼,自在逍遥。
佛陀带领阿难及众多弟子周游列国,一日,朝着一座城市行进。那位城主早已听闻佛陀的事迹,担心佛陀进城后,会使所有民众皈依佛门,自己将来便无法受人敬重,于是下令:“若有人敢供养佛陀,须交500钱税金。”
佛陀进城后,带着阿难去托钵,城里的居民因担心沉重的税金而不敢出来供养。当佛陀托着空钵准备出城时,一位老佣人正端着一碗腐烂的食物,准备丢弃。然而,当她目睹佛陀庄严的姿态、大放光明的金身及眉宇间散发的慈悲与安详时,内心深受感动。
这位老佣人顿时生起景仰的清净心,渴望供养佛陀美味佳肴,但因一贫如洗而无法如愿,心中既难过又惭愧,只好对佛陀说:“我实在很想设斋供养您,但我一无所有,只剩这碗粗糙的食物,若佛陀您不嫌弃,就请收下吧!”佛陀看出她的虔敬及供养的那份清净心,毫不犹豫地收下了她供养的食物。
![]()
佛陀对阿难说:“这位老佣人因刚才的布施,在未来的十五劫中,她将升天享福,不堕入恶道。之后,她会转生为男子,并出家修行,最终成为辟支佛,证得无上涅槃,享受大快乐。”
这时,有个人目睹此情此景,便对佛陀说:“用这样不净的食物布施,竟能获得如此殊胜的果报,这可能吗?”
佛陀于是问他:“你可曾见过世间有什么稀有罕见的景象?”
那人回答:“有的!我曾亲眼见到一棵大树,竟能遮蔽住五百辆车的车队,那树荫广阔无边,堪称稀有难得。”
佛陀问:“这棵树的种子有多大?”
那人答道:“大概只有普通种子的三分之一大小。”
佛陀说:“谁会相信你的话呢?那样一棵罕见的大树,竟然是由如此微小的种子孕育而成。”
那人紧张地辩解道:“这是真的!我没有撒谎,因为这是我亲眼所见。”
佛陀告诉这个人:“那位怀着清净心布施的老佣人,最终获得大福报,这与你所见的情形有何不同?树的种子虽小,却能结出巨大的果实。更何况,如来已证得最圆满的果位,福田无比丰盈,这样的事并非不可能。”
![]()
此人闻言顿时豁然开朗,急忙向佛陀顶礼,忏悔自己的愚痴与过失。佛陀欣然接受了他的忏悔,并慈悲地为他开示。由于专心听法的缘故,此人随即证得初果罗汉。证果后的他欣喜地举起双手,向众人呼喊道:“各位,甘露之门已开启,为何大家不赶快出来啊?”
城中的居民纷纷缴纳了500钱税金后,争相涌至佛陀面前,表达欢迎与供养之情,并齐声说道:“若能获得甘露佛语,那500钱又算得了什么!”
当所有居民都出来供养佛陀后,城主的那道命令自然失效。后来,城主也忏悔了自己的过失,与大众一同获得了清净之心。
“清净心植众德本”,一切功德皆源于清净之心。正如故事中的老佣人一样,怀揣一颗清净心布施,即便只是一碗腐食,也能获得福报。
![]()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同样需要保持一颗清净的心。无论是面对生活、工作还是学习,都应努力做到内心宁静。所谓清净,并非空洞无物,也非无所思虑,而是无论遭遇好坏,都不让其占据心灵。即使做了再多善事,取得再大成就,也不萦绕于心;同样,遇到再多挫折,遭受多大打击,也不沉溺其中。
不执着、不分别、不贪恋、不妄想,心灵便能保持清净。清净的心灵自然生发欢喜,这种欢喜并非源自外界,而是从内心深处涌现,是真正的喜悦,不会随外界变化而波动。
在紧张忙碌的日子里,抽出些许空闲为自己净化心灵,短暂的净心能带来片刻的安宁。无数个这样的片刻累积起来,人便能拥有一份悠然自得的心境,整个身心也能达到和谐的状态。从片刻的安宁到身心的和谐,不正像一粒种子逐渐长成参天大树的过程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