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掌乃天选之人的标志,因前世身份显赫,连神明都钦定羡慕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贞观年间,长安城中有位相师名唤袁天罡,此人观星望气,无不应验。
某日黄昏,他于市井闲游,忽见一少年自远处走来,那少年不过十五六岁,衣衫破旧,却目光沉静如水。
袁天罡定睛观之,竟失声惊呼:"此子手相奇异,当有大贵之兆!"
所谓断掌,便是掌中纹路贯通,感情线与智慧线合二为一,如一道天堑横贯掌心。
世人多以为此乃凶相,克父克母,命途多舛。




然袁天罡却道,真正的断掌者,前世必有非凡来历,是诸天神明都要礼敬三分的存在。
那少年闻言,苦笑摇头:"相师莫要戏弄,我自幼父母双亡,孤苦伶仃至今,何来贵相?"袁天罡却正色道:"正因你命格特殊,今生才要经此磨难。你可知,这断掌之相,在佛门典籍中另有说法?"
少年愣住,袁天罡缓缓道出一桩陈年往事。
那是发生在灵鹫山的一段公案,关乎生死轮回的奥秘,更牵涉到诸天神明对某类众生的特殊关照。
这断掌之人的前世身份,究竟有何玄机?
为何连天界诸神都要钦定羡慕?
这一切,还要从世尊在世时的一场法会说起。




那是佛陀住世的第四十五个年头,正值雨季安居之时。灵鹫山上梵音袅袅,千余比丘围坐于世尊身侧,等待开示。忽然,天空传来阵阵雷鸣,一道金光自云端降下,化作三位天人,当先一位正是帝释天主。
"世尊!"帝释天恭敬作礼,"弟子今日特来请教一事。近日天界议论纷纷,都在说人间有一类众生,前世身份极其殊胜,以至于诸天都要礼敬。这些众生虽转世为人,却仍带有前世印记,其掌纹与常人不同,一线贯通,世人称作断掌。不知世尊可否开示,这断掌之人前世究竟是何来历?"
此言一出,在座比丘无不侧耳倾听。迦叶尊者眉头微皱,阿难尊者更是好奇地望向世尊。佛陀面带微笑,目光悠远,仿佛穿透了无尽时空。
"善哉善哉。"世尊缓缓开口,"帝释天所问,正是三界众生都该明了之事。你且听我道来。"
佛陀抬手指向远方:"在无量劫前,有一尊古佛住世,名为燃灯如来。那时候,有一批修行者发下宏愿,要在浊世中普度众生。这些修行者不求速证涅槃,不求早离苦海,反而愿意生生世世投身恶世,救拔沉沦。"
"如此大愿,岂是寻常?"迦叶尊者忍不住问道。
世尊点头:"正是。燃灯古佛见这些菩萨愿力坚固,便为他们授记,说道:'你等既发此愿,必将历经无数磨难。在未来世中,你们转生人间,将承受常人难以想象的考验。为了不让你们迷失本性,我今日为你们种下一个标记。'"
"什么标记?"阿难合掌问道。
"便是这断掌之相。"佛陀缓缓道,"燃灯古佛以神通力,在这些菩萨的识田中种下种子,使他们生生世世转世为人时,掌纹都会呈现一线贯通之相。这并非凶兆,而是提醒:你本是发过大愿的修行者,此生虽历苦难,切莫忘记初心。"
帝释天闻言,恍然大悟:"原来如此!难怪天界众神见到人间断掌之人,都要礼敬三分。只是世尊,为何这些菩萨转世后,反而要经历更多磨难?"
佛陀目光深邃:"正因为愿力宏大,才要经受考验。就如同精金需经千锤百炼,宝剑需要淬火磨砺。这些断掌之人,前世既已发愿要在浊世度众,今生自然要先体验世间疾苦,方能真正理解众生之苦,生起无上悲心。"
"可是世尊,"一位年轻比丘起身问道,"弟子见过许多断掌之人,他们命运坎坷,六亲不靠,甚至被人视为不祥。若真是前世菩萨,为何如此凄惨?"
这一问,正中要害。在座众人都凝神静听,等待佛陀解答。
世尊环视四周,缓缓说道:"你可知道,真正的修行,不在顺境中养尊处优,而在逆境中磨炼心性。那些断掌之人,正因为要承担更重的使命,所以今生的磨难也更加深重。"




"就如同一粒种子,若要长成参天大树,必先深深扎根于贫瘠的土地。若将它种在温室中,虽能发芽,却永远无法成材。断掌之人的苦难,正是他们修行的资粮。"
佛陀顿了顿,继续道:"而且,这些磨难并非毫无意义。每一次跌倒,都是在消除往昔业障;每一次痛苦,都在增长智慧。待到因缘成熟,这些人若能觉悟本性,其成就将远超常人。"
帝释天若有所思:"世尊的意思是,断掌之人今生受苦,是在为未来的觉悟做准备?"
"正是。"佛陀微笑道,"而且,这些人虽然表面上六亲缘薄,实则是在斩断执著。世人贪恋亲情,执着于家庭眷属,难以解脱。断掌之人早早断绝这些牵挂,反而更容易专注修行,不被俗世羁绊。"
此时,舍利弗尊者起身问道:"世尊,弟子还有一疑。既然断掌之人前世身份如此殊胜,为何他们转世后,反而不记得前尘往事?若能记得,岂不是可以直接继续修行?"
这一问,问出了所有人的心声。佛陀目光慈悲,望向远方的群山。
"舍利弗,你可曾想过,若是记得前世,这修行还有何意义?"
众人一愣。
"修行的本质,是在无明中觉醒,在困境中突破。若是一开始就知道答案,那只是复习功课,而非真正的考验。"佛陀缓缓道,"燃灯古佛给这些菩萨种下断掌的标记,不是让他们记住过去,而是给他们一个机会,在忘记一切的情况下,重新选择自己的道路。"
"如果他们在完全不知情的状态下,依然能够生起慈悲心,依然能够救度众生,那才是真正的菩萨心肠。如果只是因为记得前世发过愿,才去行善,这样的善行,终究不够纯粹。"
阿难恍然大悟:"所以世尊,断掌之人虽然前世殊胜,今生却要从零开始,在不知情的状况下重新修行?"
"正是如此。"佛陀点头,"而且,这断掌之相,虽是标记,却也是考验。世人见此相,多有偏见,以为凶煞克亲。断掌之人从小便要承受异样眼光,承受孤独寂寞。能在这样的环境中依然保持善心,不被外界影响,才是真正的修行。"
帝释天合掌赞叹:"世尊所言,令弟子茅塞顿开。只是弟子还有一疑,这断掌之人既然前世发过大愿,今生又要经历种种磨难,那他们最终能否成就?若是迷失了,岂不是辜负了燃灯古佛的苦心?"
佛陀沉默片刻,目光深邃地看向天际。
"帝释天,你问得好。"世尊缓缓道,"这正是整个法界都在关注的事。你可知道,为何诸天神明对断掌之人如此重视?"
帝释天屏息凝神,在座比丘也都凝神静听。佛陀环视众人,语气变得更加庄重。
"因为这些断掌之人,并非普通的修行者。他们在燃灯古佛座下发愿时,曾立下三重誓言,其宏大之处,连诸佛菩萨都为之动容。"
"什么誓言?"众人齐声问道。
佛陀抬手,指向天空。刹那间,天空中显现出无数光影,那是过去无量劫的景象。众人看到,在燃灯古佛面前,一群修行者跪地发愿,其声音震动三千大千世界。
"第一重誓言,他们发誓要在末法时代转世度人,哪怕自己受尽苦难,也要唤醒沉睡的众生。"佛陀的声音回荡在山谷,"第二重誓言..."
然而就在此时,天空中的景象突然消失,佛陀停下了话语。众人正待追问,却见世尊微笑道:"这后面的誓言,以及断掌之人今生该如何修行,该如何识别自己的使命,还有那些隐藏在断掌背后更深层的秘密..."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