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天祝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认真谋划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持续巩固祁连山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推动实现由集中整治修复向常态长效保护转变,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有力守护了祁连山生态安全屏障。
深化排查整改,巩固生态治理成效。印发《天祝县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常态长效巡查监管工作方案》等,压紧靠实整改责任单位、自然保护站日常监管责任和乡镇属地管护责任,对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区域及周边环境进行常态化巡查管护。持续开展整改整治“回头看”。加强生态环境监管执法力度,持续推进“绿盾”等专项行动,严肃查处各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违规行为,确保生态保护工作的常态化长效化。
![]()
强化林长制落实,提升林草管护水平。制发2025年天祝县《关于全面加强林草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的令》,全面建立县、乡、村三级林长制责任体系,落实“县、乡、村、护林员”四级网格化管理责任,将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天祝境内6个自然保护站纳入林长制工作体系,建立林草资源“一张图”动态监测系统,探索推行“力量精干化、资源集约化、管护全域化”的源头治理举措。坚持以上率下、严格考核,全面推行林长履职“四步工作法”(一看、二巡、三问、四回头)。县级总林长、县级林长带头深入林区,带动乡村两级林长履职尽责,各级林长累计开展巡林1968次,推动林草管护工作落地见效。严格执行生态护林员选(续)聘程序,上半年聘用1513名并动态调整21人,新聘草管员175名,协同开展巡查工作。修订完善考核管理办法,依托信息化手段实现巡护打卡、事件上报线上监管,建立能进能出机制,发放管护报酬453.9万元,提升管护队伍战斗力。
加强生态修复,增强水源涵养能力。坚持“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原则,科学谋划生态修复布局。编制起草《天祝县2025年国土绿化和“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实施方案》,以人工造林、封山育林、林草植被恢复等综合措施为抓手,全面推进国土绿化工作。完成乡镇造林627亩,村庄绿化23个,通道绿化20公里,2024年退化草原修复项目草种补播19.2万亩,2025年已完成退化草原修复项目20万亩,2025年草原鼠害防治已完成7万亩,占计划任务70%。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生态建设,组织全县4238名干部职工开展“我为祁连母亲增点绿”春季义务植树活动,19个乡镇同步行动,累计完成义务植树100.01万株,尽责率超95%。同时,发放《天祝县全民义务植树倡议书》2000份、宣传资料3000份,有效营造出全社会爱绿、植绿、护绿、兴绿的浓厚氛围,推动国土绿化工作提质扩面。同时,扎实推进野生动物救助工作,成功救助放归马麝1只、兔狲1只,向武威市野生动物救助站移交大鵟1只、䴙䴘1只、扇尾沙锥1只,切实筑牢野生动植物保护防线。
![]()
坚持节水优先,提高水资源利用水平。制发《天祝县2025年水资源配置及用水总量控制方案》,全县水资源配置总量1.17亿立方米,加强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将非常规水纳入《控制方案》。严格执行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注销、变更取水许可证2个,退出、压减水量3.98万立方米。实施2025年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项目,编制完成实施方案,计划在庄浪河一级取水口安装在线计量设施26套。围绕“三超两无一拖欠”突出问题,排查发现问题2个,均完成整改。制定印发《天祝县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问题整改方案》,制定20条整改措施,有序推进问题整改,持续巩固治理成效。制发《天祝县深化节水型社会建设三年(2025—2027年)行动计划》,为节水型社会建设明目标、定任务,擘画新蓝图。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节点推进节水“五进”活动,发放宣传资料1.2万余份,宣传物品7000余份,发送节约用水倡议短信4万条。
健全制度机制,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制发《关于加强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的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推进祁连山国家公园天祝县片区建设的实施方案》,配合开展《祁连山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和《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片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为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和建设工作奠定了基础。制定印发了《天祝县关于加强草原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工作的通知》,严格执行“一落实、三严禁”(落实草畜平衡定牧,严禁过牧、偷牧、游牧),层层签订禁牧和草畜平衡管理责任书,加强草原执法监管,杜绝发生草原过牧和禁牧区放牧等问题。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联合执法机制,制定《天祝县跨界河流联动共同保护整治工作方案》,有效推动大通河、庄浪河和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持续好转。建立生态检察协作机制,与青海省互助县、兰州市永登县建立祁连山跨区域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检察协作机制,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作用,助力提升流域生态环境治理质效。建立石羊河、庄浪河、大通河流域上下游横向补偿机制,累计落实补偿资金487.2万元,省级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奖补资金1405万元,形成上下游成本共担、效益共享、合作共治的良好生态治理模式,提升流域水环境水生态质量。
通讯员:彭海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