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衢州日报)
转自:衢州日报
应建平
四十年风雨兼程,衢报如一盏不灭的窗灯,温暖着无数衢州人的心房。它见证着这座城市的每一次呼吸与脉动——洪水中攥紧的援手,高铁开通时的滚烫欢呼,疫情中逆行者的坚毅目光……值此复刊四十载之际,回望我与这盏窗灯的交汇,点点光亮,皆是成长的注脚。
那灯光第一次真切地照亮我的世界,是在30年前,小学毕业的盛夏。懵懂之际,我将初学裁缝的笨拙与顿悟,在学门手艺谋生与继续读书求学的摇摆间化作一篇稚嫩的文字投向《衢州日报》。未承想,这小小的尝试竟得到了回应。当那张印着我名字、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报纸递到手中,指尖触碰到“铅字”的微凉与厚重,我第一次感知到文字被世界郑重托起的奇妙分量。随之而来的稿费在掌心微微发烫,远非寻常零花钱可比拟。这篇发表的文章,像悄然拨亮的灯芯,在我心底种下一粒关于文学信念的种子。
时光流转,当我重返家乡,重新将根须深扎于衢州的绿水青山,衢报这盏熟悉的灯,已从童年启蒙的微光,渐成照亮事业与热忱的灯塔。真正投身于家乡怀抱的山野林泉,才蓦然惊觉:衢州的草木生灵皆有其灵动的语言。
红嘴蓝鹊在枝头跳跃啼鸣,仿佛在播报山林的喜讯;大花无柱兰于陡峭岩壁之上,迎着山风舒展裙裾,翩翩起舞;珍稀候鸟年复一年,赴约般翩然降临龙游瀫,在此栖息中转;六春湖的积雪甫一消融,漫山的杜鹃便迫不及待地捧出酝酿一冬的花苞,静待春光点燃……这片土地蓬勃跃动的生态之美,成了我笔耕不辍的灵感泉源。《鹗来了,龙游瀫最佳观鸟季开启》《大花无柱兰:岩壁上的“小仙女”》……一篇篇凝结着观察、热爱与守护的文字,经由衢报的版面,走进了千家万户。
还有,衢报编辑发来的“拍客”邀约:六春湖雪后的雾凇,灵山港绿道上的骑行者……当这些定格的瞬间最终在报纸上呈现,指尖拂过光滑的纸页,恍惚间总似嗅到清新草木之气。当“优秀通讯员”的证书捧在手中,那一刻的领悟格外清晰:这不仅是赋予我个人的荣光,更是这盏“窗灯”与无数颗守护家园的心灵产生的深沉共鸣——它以光为引,邀约每一位衢州人,共同执笔,书写这片土地生生不息的绿色篇章。
四十年光阴长河奔涌,这盏灯,不仅温柔地照见过一个孩童对文学世界最初的、笨拙而炽热的向往,如今更坚定地辉映着一个归乡游子,试图以手中笔墨守护故土每一寸肌理的赤子拙诚。它让生态记录者镜头中那些转瞬即逝的生灵倩影,成为全城人心中牵挂的、有名字的“邻居”。它默默参与我的成长轨迹,更以不倦的凝望,将衢州大地上每一次携手、每一程跨越、每一份坚韧守护的容颜,细细镌刻进城市的年轮。
这盏灯,长悬于千家万户的窗前,亦高悬于城市精神的天穹。它照亮的,岂止是书桌案头的方寸之地?它早已是整座城市集体记忆永不褪色的温暖底片,是无数平凡衢州人日常悲喜与不凡壮举的忠实记录者与传颂者。
四十载春秋流转,斗转星移,它的光芒,早已丝丝缕缕地融入我们共同呼吸的空气,化作这座古城血脉里奔涌的恒久温度,与灵魂深处不可或缺的不灭明亮。
(作者系龙游县林业水利局工作人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