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已经举行过四轮会谈,但中美贸易谈判取得的结果,却寥寥无几,距离最近一次的马德里会谈,也已经过去一个多月的时间,原以为特朗普提出要在亚太峰会上,与中方领导人举行一次非正式会面,会让中美贸易战划上句号,不想在此之前,美国就打破马德里会谈达成的默契,按耐不住对中国下手。
中美9月份,在马德里举行会谈前,特朗普就将中国23家企业列入“实体清单”,为美方在会谈中增添筹码。这种谈判前“极限施压”的手段,已经成为特朗普的“个人名片”。但也从侧面表现出特朗普底气的不足。
![]()
根据高盛的报告,美国农业带因为关税战损失惨重,中西部的大豆库存积压成山,农民们开着拖拉机在白宫前抗议;科技巨头们也坐不住了,苹果、英特尔联名上书,警告继续制裁会让他们失去中国市场的“黄金窗口期”。这种情况下,特朗普只能靠“对华强硬”来转移国内矛盾,毕竟在他的支持者眼里,“打中国牌”永远是最安全的政治策略。
但问题在于,中国早就不吃这一套了。2018年贸易战刚开打时,中方还会对等加征关税,现在直接“以静制动”——你加你的税,我扩大内需、开拓东盟市场,顺带把稀土、锂电池这些战略资源的出口管制收紧。
![]()
结果呢?美国消费者要花更多钱买日用品,而中国对美出口额虽然下降了12%,对东盟的出口却增长了25%。这种“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格局,让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彻底打在了棉花上。
就在特朗普喊着要对华加征100%关税的时候,高盛抛出了一个让人意外的预测:中美可能永久冻结休战期,既不全面开打,也不完全和解,就这么“耗”下去。这个预测的依据是什么?看看双方的“痛点”就明白了。
对美国来说,重新回到三位数关税的时代简直是灾难。2025年4月,当双方关税税率一度飙升到125%时,美国零售业协会测算,每个美国家庭每年要多花2300美元在日用品上,这直接导致特朗普的支持率暴跌8个百分点。
![]()
更要命的是美国军工企业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度高达78%,中方稍微收紧出口,F-35战机的发动机生产就可能停摆。这种情况下,特朗普就算再想“硬”,也得考虑国内产业链的承受能力。
对中国来说,全面脱钩同样代价巨大。虽然中国对美出口占比已经从2018年的19%降到了12%,但半导体、高端机床等核心技术依然受制于美国。
中国正在推动“双循环”战略,需要稳定的外部环境来吸引外资、升级产业。如果贸易战无限期升级,不仅会影响经济增速,还可能让“一带一路”等国际合作项目受阻。
![]()
在这种“双输”的局面下,高盛认为双方最可能的选择是“冻结”关税战:美国维持现有关税,但不再加码;中国继续反制,但不扩大范围;同时,双方通过“技术性谈判”来解决部分具体问题,比如TikTok的数据安全、农产品采购配额等。这种“冷和平”虽然不完美,但至少能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给双方留出调整的时间。
不过,这个预测能否成真,关键还得看特朗普的态度。从目前的情况看,他似乎陷入了一个“政治死局”:如果接受冻结,会被支持者骂“软弱”;如果继续升级,又会遭到企业界和盟友的反对。
高盛的报告里还提到,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已经让美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下降,欧盟和日本正悄悄和中国谈判新的贸易协定——这或许才是对“美国优先”最大的讽刺。
![]()
就在中美贸易谈判陷入僵局的时候,特朗普又甩出了一张“新牌”:下一财年军费预算高达1.01万亿美元,创下美国历史纪录。这笔钱要用来干什么?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给军人涨工资、升级核武库、发展“金穹顶”导弹防御系统——这些动作,几乎都是冲着中国来的。
特朗普打的是什么算盘?表面上看,这是在“增强国防实力”,实际上却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通过渲染“中国军事威胁”,他既可以转移国内对经济问题的注意力,又能争取军工复合体的支持,毕竟1万亿美元的军费蛋糕,洛克希德・马丁、波音等巨头能分到不少。
这种“军事威慑”还能在贸易谈判中增加筹码,特朗普可能觉得,只要美军在亚太地区摆出“随时开战”的架势,中国就会在关税问题上让步。
![]()
但这种“军事冒险”的代价是什么?看看美国国内的反应就知道了。为了凑够军费,特朗普不得不削减医疗补助、食品券等民生开支,这直接导致7200万低收入人群的生活雪上加霜。
五角大楼内部也在抱怨,1万亿美元的预算看似庞大,实际上要同时应对俄乌冲突、中东乱局和亚太博弈,根本不够用。有美军将领私下吐槽:“我们现在是拿着10块钱的预算,干着100块钱的活。”
对中国来说,这种“军事施压”同样无效。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明确表示:“中方不惧怕任何形式的威胁,我们有足够的能力捍卫国家主权和发展利益。”事实上,中国近年来在军事现代化上的投入也在增加,歼-20隐身战机、福建舰航母等装备的列装,已经让美军在亚太地区的优势逐渐缩小。
![]()
中国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没有掉进特朗普的“军备竞赛陷阱”——毕竟历史已经证明,苏联的解体,很大程度上就是被美国拖进了军事竞赛的泥潭。
中美贸易战打到今天,双方都已经伤痕累累。美国的通胀率居高不下,中国的出口企业面临转型压力,全球经济也因为供应链断裂而增速放缓。在这种情况下,继续“斗气”显然没有出路,回到谈判桌前才是理智的选择。
但谈判的前提是“相互尊重”。中方多次强调,美方要拿出诚意,停止单边制裁和极限施压。具体来说,美国应该取消对3000亿中国商品的关税、放宽对华为等企业的出口限制;而中国可以适当增加农产品进口、扩大市场开放。这种“交换”虽然不会解决所有问题,但至少能为双方建立互信打下基础。
![]()
站在2025年的十字路口,中美关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特朗普的关税战和军费扩张,看似是在“捍卫美国利益”,实际上却在把两国推向冲突的边缘。而高盛的“冻结预言”,虽然提供了一种可能的“中间路线”,但能否实现,取决于双方的政治智慧和战略定力。
对中国来说,最重要的是保持战略定力,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产业升级。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只要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科技实力不断提升,就能在这场博弈中占据主动。对美国来说,则需要反思自己的霸权心态,认识到“合作”比“对抗”更符合自身利益。
参考资料:事关中美领导人会晤,外交部回应
![]()
美官员在中方对稀土管制后提出通话,被中方推迟,中方回应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