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不可怕,“零添加”也未必更安全!
作者:怀疑探索者
咱们逛超市时,是不是总看到“零添加”“无防腐剂”的食品标签,觉得这样才更健康?其实这里藏着个小误区——食品添加剂没那么可怕[耶],很多时候“零添加”反而可能更危险[笑哭],今天就用咱们能懂的话把这事说清楚。
先搞明白:食品添加剂到底是啥?其实它就像食品的“小帮手”,不是所有添加剂都是“科技狠活”。比如你爱喝的果汁里加的维生素C,是为了防止氧化变味;面包里加的小苏打,是让面包更松软;就连妈妈腌咸菜用的盐,从定义上来说也算一种“天然添加剂”——它们的核心作用,要么是让食品更安全(比如防腐剂能阻止霉菌滋生),要么是让口感、颜值更好,只要按国家规定用,对身体就没啥危害。
再说说为啥“零添加”可能更危险。举个最常见的例子:夏天买的鲜牛奶,如果没加防腐剂,常温下放半天就会变质发臭,喝了可能拉肚子;但加了合规的防腐剂(比如山梨酸钾),就能在保质期内一直安全。还有咱们爱吃的饼干、薯片,如果“零添加”防腐剂,很容易长霉,而霉菌产生的黄曲霉素,可是比合规添加剂危险多了的东西!再说个真实情况:很多宣称“零添加”的酱油,为了防止变质,会加更多盐——盐吃多了反而可能增加高血压的风险,这可比适量添加剂的危害大多了。
可能有人会问:“那为啥有的商家要乱加添加剂?”这其实是“坏人用错了工具”,不是工具本身的问题。国家对食品添加剂有严格规定,比如每种添加剂能加多少、能在哪些食品里加,都有明确标准,就像学校规定“不许在课堂上玩手机”一样严格。那些超标、超范围用添加剂的商家,是在违反规定,不是添加剂本身的错——就像有人用剪刀伤人,不能怪剪刀不好,要怪用剪刀的人。
最后给大家一个小建议:买食品时别光盯着“零添加”标签,更该看配料表和保质期。如果配料表里的添加剂都在国家规定范围内,保质期也正常,那这食品就很安全;反之,就算写着“零添加”,但保质期过长、或者打开后很快变质,反而要多留个心眼。
其实食品添加剂就像家里的调味料,用对了能让饭菜更可口,用多了才会出问题。咱们不用谈“剂”色变,理性看待,才能吃得更明白、更安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