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我觉得自己是一个演员,只不过披上了学术的外衣。”
“大同好像挤了一亿人。”
这个国庆,山西大同正因游客潮成为网络热议的焦点。
假期,夜晚的古城仍灯火通明,游客密密麻麻挤满了街巷,有人甚至调侃道:“从高处看去还以为人潮是辣椒油。”
![]()
八天来,马加奇也一直穿梭在人群之中,他皮肤微黑,戴着一副黑框眼镜,年轻而清秀,在华严寺、善化寺、佛光寺等各个古建筑前,比划出各种各样的手势。
他一会蹲下,一会迈步,古建冷冰冰的历史,便在讲述中,逐渐拥有了生命。
马加奇的主要工作是古建筑讲解员,即俗称的“导游”。
这样一个刻板印象中属于叔叔阿姨的“体力活儿”,被这位毕业三年的985古建筑硕士接手。
![]()
他把深奥、晦涩的建筑术语,翻译成年轻人秒懂的“段子”,被称为“善化寺在野住持”、“善化寺山门前的扫地僧”。
他的古建筑“脱口秀”,场场爆火。
“我本身比较嘻哈,随性。脱口秀风格也是我的生活态度。这其实不是一场讲解,而是一场表演。”马加奇说。
无论是专业的设计师,还是普通游客,都对他赞不绝口:
“他的口袋里装着通往古建的任意门。”“天花板级的讲解”“太感动了!深入浅出,很有人文情怀。”
“在他的讲述中,历史那扇厚重的门被推开,真切又梦幻,稀奇又平常。”
![]()
短时间内,他便因为“导游工作”,受到了新华社的关注,后又与三联、小米等知名媒体和企业达成合作。
几乎每天,他都在九、十点才结束工作。他笑着自嘲:“我已经和大同结婚了。
儿时的马加奇曾在老城的四合院内奔跑、玩耍。少年时,古城修复的恢弘场面,又在他心里埋下了热爱的种子。
毕业后的他,撞上了建筑行业的低潮。27岁,他回到故乡,“没有工作,便为自己创造工作”,初试讲解,便一炮而红。
“无论是大同,还是山西,都太厚重了,一拿出来就是沉甸甸的历史,所以我们更应该用年轻的方式重新表达这些艺术。”
以下是他的自述:
![]()
985毕业
想过铺地砖
最后成为"导游"
我在大同古城长大,经常在胡同里玩,爬到房顶上看天,和这里很有感情。
从初中到高中,我又正好见证了耿市长修缮大同城墙。
巨大的视觉场景,对少年时的我来说,极具震撼。我就开始喜欢古建筑,看梁思成的书,想学习这个专业。
![]()
报考古建筑学,就出于很单纯的想法,喜欢。
那个时候我知道这个专业没什么就业前景,之后也赚不到什么钱。学古建筑的人,只有很少一部分人继续从事保护、研究相关工作。
毕业以后,我在北京也做办公室类型的工作,过段时间我发现这太模式化,整天读书、开会、看报纸,我受不了就辞职了。
回到大同后,我成为了无业游民,甚至想搞装修,铺地板,以后就开个小红书,叫做985大硕士铺地板。
![]()
没事干的时候,我就特别喜欢转庙。当时,善化寺是没有讲解的,但是有些人对它很好奇。
我可以讲,我是专业的,自己也说过脱口秀。没想到,一讲就讲火了。
![]()
我讲了半年,大同导游圈就就流传出有一个传说, 985 学建筑学的人忽然回大同当导游了?
大家都很惊讶,包括我的初高中同学,都说你一个研究生,怎么不去做点更高大上的工作?
但我觉得,人们反而要重新认识这个行业——导游也可以很神圣,是文化传播的使者。
现在,我和我的团队扎根大同,做大同的一些文化翻译工作,我的讲解其实也是文化翻译工作之一,类似的工作其实很被文旅项目需要。
![]()
当时离开学校时候,我心里非常遗憾,觉得以后会失去和古建筑的联系。
没想到,我又以一种新的方式回到了古建筑的研究中。只不过我以前是研究它们,现在是在研究怎么讲它们。
搞研究,写论文,不一定是要写在纸上,还可以写在山西大地上,写在每一个游客的心里,让他们真正地感受到山西古建筑的好。
![]()
说古建“脱口秀”
重点在人的故事
脱口秀的风格,其实也是我的一个生活态度,我本身就是比较嘻哈、随性的。很多时候我会很善于观察到,游客们的笑点。
把这些笑点搜集起来,再结合专业知识,再写进讲解本子里,不断去完善。其实还是从观众中来,到观众中去。
很多人有个误区,认为看古建筑就是来数斗拱、看梁架、但是一上来就讲解建筑术语,没有办法很快让观众从情感上建立起和古建筑的联系。
其实这些东西只是外在表现,最重要的是建筑背后的人的故事、人的关系。建筑是为人盖的,也是人来盖的。
![]()
我之前去南禅寺,它是中国现存的最古老的唐代木构建筑。传统的讲解会讲这个建筑多么珍贵,又讲里面的塑像 90 年代被盗,卖到美国和英国,多么遗憾和气人。
但是很少有人看寺里面还有四五块碑,我读过这些碑文以后,才发现了一个隐藏的故事。
![]()
从明代开始,南禅寺这个小庙就一直是由两个村子的人修的,他们隔几年觉得南禅寺坏了,就凑钱修南禅寺,修完一次,立一块碑。这个事情从万历年间就开始做,到解放前南禅寺被发现,他们还是在修缮。
后来国家出钱维修,但是村子里的人还会来这里拜佛,寺庙就因此成为这两个村子里的人的精神纽带。
我觉得这个故事特别感人,就讲给游客听,他们也很感动,因为看到了一个活着的南禅寺。
![]()
古建是个很小众的领域,我的挑战就是把这些冷门偏僻的内容,用大众接受的形式讲解出来。
举个例子来说,建筑结构本身离大家很远,但是建筑结构和塑像壁画它们组合在一起表达出来的那些美学特点,这个是能被所有人所理解的,美学能滋养所有人。
![]()
平时,我会看脱口秀表演和各类戏剧表演,寻求灵感,在讲解中打磨自己的风格。
有时候人们听的不仅是知识,还有你的肢体语言,动作神态,这些都是讲解这场“表演”的一部分。
我们应该用更多年轻的方式去重述、表达这些厚重的艺术。
比如说,云冈最近最出圈的击掌大佛,有人给大佛戴墨镜,这些我觉得很有意思,就是用艺术来去解构这些古老的文化文明遗产。
![]()
建筑的意义在于
被需要
在我看来,建筑的使用价值高于保护价值,人最初盖建筑,不是为了供起来,而是为了遮风挡雨。
把古建完全变成一个展品,它其实就失去了社会生命,虽然东西还在,精神可能就没有办法保留下来。所以,在合理保护的同时,再赋予它一定的功能,我觉得这是最好的做法。
![]()
类比人来说,一个人是什么时候开始放弃自己的呢?
那就是他觉得自己没用了,不被需要的时候。如果所有人都说你废了,你就觉得生命没有意义,会自动躺平。
17年左右,关注大同古建的人还非常少,我带着我的同学来云冈石窟玩,几乎包场。
疫情的时候,一些博物馆线上的直播和介绍为山西文旅做了很多预热,还有“重走梁林路”,给人们种下了一个看文化、看古建的种子。
![]()
如今大同爆火,这些古建筑也重新被人关注和需要。
很多人都会给我写长长的观后感,或者会多次报名我的游览团,他们是自然而然被触动的。
![]()
在做讲解员的这段时间,最打动我的总是来大同的孩子们。
有时候会遇到听我讲解两年的客人,突然对我说:“我家大宝觉得,马老师的讲解是他听过最好的。”
小朋友不会说谎,他们的话都是发自内心的,他们喜欢上大同,爱上中华文化,这让我特别开心。
![]()
生长在大同的人
怎么看古城修复?
印象中,修复前的大同古城是一个特别赛博朋克的地方。城里古今融合,既有四合院和和胡同,也有游戏厅、肯德基和大卖场。
以前古城里有很多文物古迹,但居住条件并不好。很多胡同和大杂院里没有上下水,没有暖气,马桶和淋浴间。
![]()
2008年耿市长修复和复建古城,引发了很多报道和讨论。
在我看来,这次修复不仅是文保工程,也是民生工程,改善了市民们的生活。
城墙的修建保护了内部真实的夯土遗存,也将古城分为明确的城内外两个部分。也因此,城内的四合院等遗留建筑在现代化进程中保存了下来。
直到现在,大同还有上百座评为了文保单位的四合院和有三片很重要的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这些都是真实的文物和真实的历史街区。
![]()
市民们有了免费的的环城公园,很多变成大杂院的房子进行了翻修,生活环境有了改善。
当然也有我觉得做的不太好的地方,比如说修代王府,拆除了很大的一片清代四合院,没能保留当时皇城街的豪宅规模。
这两年大同爆火,我也能看到大同政府很努力在给外地游客做准备。
![]()
比如延长景区开放时间,机动调节,去云冈的潮汐车流,还有大巴旅游直通车什、夜场灯光,无人机表演这些,很多景区把围墙拆了,就是为了让人们 24 小时都能进去。
我之前看电影《邪不压正》,彭于晏骑着自行车在屋顶上走,那是北平。但是你在大同,也能找到类似的感觉,这是我觉得大同最美的特色。
大同也很时尚,比如说东南翼小街区,是由真正的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出来的。
![]()
虽然大同火了,但是晋南、晋东南还有大量的古建筑,人们都根本不知道,如果接下来大家要去山西游览,也可以多多关注其他地区的古建。
现在,我发现一些年轻人开始从北京上海返乡,来为大同做一些事儿,我相信在未来有更多的年轻人都会回来建设家乡,这太好了。
在讲解过程中,我时常感觉一个“马老师”是不够的,我讲一辈子,也只能给一万个人讲,但每年来大同的有七百万人呢。
希望有很多个我,来讲古建筑介绍到中外,讲解这个行业现在尤其缺专业的,又懂英文的人才。
把中国东西讲给中国人,这是很重要的,但是把中国东西讲给外国人,这是更重要的,这就是我的下一个目标。
文、编辑:柚子
部分图片来自善化寺马老师
©外滩TheBund
/ /
/ /
/ / /
/ / /
/ / / /
/ / /
特别企划
外滩 X AIGLE/ /
/ /
/ / /
/ /
/ / /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