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尔木地方大,比浙江还大,可人不多,才二十多万,一半是军人和他们的家属,你走在街上,分不清谁是当兵的,谁是老百姓,公园叫将军楼,因为当年修路的将军住过那儿,菜市场里卖土豆的大姐,可能开过军车,医院的护士长,早上还在菜摊前挑葱。
![]()
1954年,青藏公路刚修起来,不是图好看,是为活命,驼队翻山,冻死几千头骆驼,粮食也丢了一大半,政委慕生忠说,得修路,七个月,一千五百号人,硬是把路凿通了,路通了,人就得留下,军队不能走,后勤得跟上,格尔木就这么慢慢成了个兵城,它没按规划盖,是让日子逼出来的。
![]()
这里很少有犯罪,每万人里不到三起案子,偷东西的几乎没见着,不是警察多,是大家互相盯着,巡逻的武警和特警一块儿站岗,晚上穿迷彩服的人满街走,社区里六成以上的事是军属带着干,退役老兵当网格员,巡逻车和扫街车一起跑,谁要是想耍花样,熟人一传,立马没地儿站脚。
![]()
格尔木不只是兵城,还是西北的交通要地,铁路、机场、输油管道全在这儿连在一起,一年运货超过一亿吨,飞机能直飞北京、成都、拉萨,医院从野战医院变成三甲,能治高原病,退役军人自己开公司,做物流、无人机测绘、高原旅游,政府办创业比赛,八年贷出三亿多,军民融合不是口号,是实实在在的产业链。
![]()
这里能撑七十多年,是因为高原太冷清,没人敢一个人扛,大伙儿得凑一块儿才能活下来,以前靠人背马驮运补给,现在靠铁路、飞机、管道,军人不再只是守边,而是管路、管电、管水,新疆有些地方军垦一撤就荒了,格尔木却越办越热闹,因为产业能接住,军属能留下,老百姓也真把这儿当家。
![]()
早上六点,穿迷彩服的和穿橘色工装的在昆仑路上一起扫街,晚上八点,巡逻的手电光和广场舞的彩灯照着同一片天,军队早不是外来的驻军,他们是本地人里头的一分子,老百姓也不再是等着被护着的人,他们跟军人一起搭伙过日子,缺氧的地方没人喊口号,也没人讲牺牲,大家只是默默守着一种规矩,你帮一把,我搭一手,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下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