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是我国高发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早期发现与治疗是决定预后的关键。如今,胃癌诊疗已迈入微创化、个体化的时代。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胃癌专家,威海高区利民医院普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施怀杰,不仅以精湛技术为患者解除病痛,更凭借多学科协作的综合策略,为不同分期患者“量体裁衣”,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显著提升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
施怀杰在为患者手术。
诊疗精准 给患者提供个性化服务
“一直以为是普通胃炎,吃了快半年药都不见好,有时候前腹疼,有时候后腹疼,没想到胃镜发现了问题……”一名年过四十的男子长期腹痛,按“胃炎”治疗无效,最终胃镜活检确诊为胃癌中期。
胃癌根据浸润胃壁深度,可分为早期与中晚期。早期胃癌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侵及肌层属中期,侵及浆膜以外属晚期。“胃镜下,患者的肿瘤位于胃窦,已侵犯到肌层,黏膜有像溃疡一样的凹坑,周围的黏膜也有皱折甚至僵硬的表现。”施怀杰说,增强CT检查发现患者的胃周围淋巴结转移,但未发现远端转移(如肺或肝)。这种情况不适合立即手术。
施怀杰首先为患者进行了两个疗程的新辅助化疗,使患者的胃癌肿块明显缩小,随后进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和淋巴结清扫,既完整切除病灶,又最大限度保留胃功能。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很快重返工作岗位。
这场顺利的手术,离不开施怀杰对病情的精确把握——正如一位经验丰富的“导航员”,在复杂的解剖结构中精准规划路径,避免损伤正常组织,减轻不必要的创伤与负担。
从医30多年,施怀杰在胃癌诊断方面积淀深厚。他借助内镜技术,能够清晰捕捉胃黏膜的细微变化,发现常规检查难以识别的早期病变;通过胃镜活检,明确胃癌的良恶性;通过增强CT或磁共振检查,精准评估肿瘤侵犯层次。
确诊胃癌后,施怀杰更能灵活组合新辅助化疗、内镜下黏膜切除、消化道重建、术后辅助治疗等治疗,实现“精准打击、最大保胃”。目前,该团队约90%的手术经腹腔镜完成,仅少数高龄或心肺功能较差者选择传统外科手术。“手术方式因人而异,胃窦肿瘤可做远端胃大部切除,胃底或胃体肿瘤则需全胃切除,再以小肠‘代胃’,与食管吻合,保障术后营养吸收。”施怀杰说。
即使失去手术机会的晚期胃癌患者,施怀杰团队也通过多学科协作(MDT)模式,汇聚外科、内科、放疗、影像、病理、营养等多领域专家,共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晚期胃癌的治疗目的主要是延缓病人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早期发现 通往治愈的“第一道门”
“临床显示,胃癌主要是由胃炎和胃溃疡引起的。”施怀杰指出,幽门螺杆菌感染、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是常见的癌前疾病。高盐、油炸、腌制、烧烤、刺激性食物以及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增加癌变风险。而男性的发病率约为女性的6倍。
治已病,更要防未病。治疗的同时,施怀杰还持续向市民传播胃癌防治知识——根除幽门螺杆菌、改善饮食、戒烟限酒,助力筑牢防癌屏障。
早期胃癌往往没有明显症状,或者仅表现为轻微的上腹部不适、饱胀感或反酸,极易被误诊为普通胃炎。许多患者直到症状持续不缓解才做胃镜,结果发现已是中晚期。
因此,施怀杰强调,高危人群——包括有胃癌家族史、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或胃溃疡病史者,务必定期胃镜检查。“家族中有胃癌患者,其他成员的发病风险比常人高2—4倍。”施怀杰说,早期胃癌通过胃镜下切除或者说手术切除,可实现根治,五年生存率可达到90%左右。
从精准诊断与微创切除,到中晚期的多学科综合治疗与个体化策略,再到全程健康管理和人文关怀,施怀杰带领团队凭借丰富的经验、精湛的技术和先进的理念,为患者提供了全方位、高水平的诊疗服务,深刻诠释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学宗旨,也为众多胃癌患者带来了新生希望。
记者 冷信信 文/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