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早做好了却暂缓!南昌都市圈遇到成长烦恼
省厅一份函件揭秘:南昌都市圈还要再等等
1758万人口+1.57万亿GDP,为何还建不了市域铁路?
拥有6条规划线路却暂缓,南昌都市圈发展迎来冷静期
![]()
近期江西省交通厅发布的一份答复函,揭开了南昌都市圈市域铁路建设的最新进展——因经济和人口指标与国家标准存在差距,项目暂未获批,需继续培育条件。这份直面现实的回应,既体现了对国家政策的尊重,也透露着为长远发展负责的审慎态度。
![]()
其实南昌的规划布局相当超前。早在2022年,当地就已完成覆盖赣江新区、抚州、丰城、樟树等方向的6条市域铁路规划,不仅通过市级审议,还上报至省政府。转折点在2023年,国家级专业机构评审后认为,南昌都市圈的发展阶段尚未达标。核心问题在于经济和人口规模。
![]()
根据国家要求,市域铁路需紧密服务都市圈核心功能,串联人口密集区和重要产业带,确保高效通勤和协同发展。而大南昌都市圈当前包括南昌全市、九江全市,抚州临川与东乡,宜春的丰城、樟树、高安、靖安、奉新,上饶的鄱阳、余干、万年,以及赣江新区。2024年数据显示,都市圈GDP总量1.57万亿元,常住人口1758万人。尽管总量不小,但南昌作为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能力仍需进一步加强。类似情况并非孤例。例如赣州曾因中心城区人口未达门槛,地铁规划暂未启动。这反映出国家在都市圈和轨道交通建设上,既鼓励发展又坚持标准,确保每一项重大投资都能发挥实效。
![]()
放眼全国,都市圈竞争确实激烈。目前国家已批复17个国家级都市圈,如南京、成都、武汉、长株潭等,绝大多数都以超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为中心。许多中心城市通过近年发展,城区人口大幅增长,武汉、杭州、东莞已迈入超大城市行列,苏州、合肥、石家庄也相继成为特大城市。
![]()
南昌依据2020年数据,城区人口约334.75万,属Ⅰ型大城市。尽管近四年全市常住人口增长近42万,2024年达667万人,但总体规模仍与更高能级都市圈存在差距。国家政策明确强调,都市圈建设不能脱离发展阶段,必须依托真正具有辐射带动能力的核心城市。这份冷静考量,避免了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
但暂缓不等于否定,更不是停滞。省交通厅也在回复中透露了一个重要背景:目前南昌与周边区域已有高铁、普铁等多条线路连通,且运能较为充足,在一定时期内能够满足客运需求。这说明交通基础网络已经具备一定支撑能力。
![]()
江西近年来交通发展成就显著,尤其高铁建设实现了历史性跨越。2023年底昌景黄高铁通车,标志着江西成为全国首个所有设区市通达350公里时速高铁的省份,彻底告别了“环高铁”的调侃。南昌已拥有沪昆、昌赣深、昌九、昌景黄等多条高铁,交通枢纽地位不断提升。未来还有昌九高铁、昌厦(福)、武咸昌、长昌(九)等线路的规划推进,网络格局将更加完善。
![]()
从更广视角看,江西的交通发展本身就是一个励志故事。历史上因水运优势,江西曾是南北通道要津,繁荣一时。清末以来,因海运兴起和铁路线位选择,一度变为“内陆腹地”。高铁时代初期,还面临“环江西高铁圈”的讨论。但通过持续努力,江西一步步将高铁运营里程扩展到全国第七位,重新回归国家交通主干网络。这份韧性与决心,是发展的最大底气。
![]()
对于市域铁路的暂缓,可以理解为一种蓄力。重点在于夯实基础、优化布局、提升质量,进一步做强南昌核心城市功能,促进都市圈内部协同融合。一旦条件成熟,项目推进自然水到渠成。这种不盲目攀比、尊重规律的发展思路,反而更显务实和可靠。
![]()
都市圈发展是长期过程,交通只是其中一环。产业培育、人口集聚、公共服务共享、机制协同,每一项都需要扎实投入。市域铁路作为重要基础设施,必然需要与都市圈发展阶段相匹配。
![]()
等待是为了更精准地出发,准备是为了更高效地建设。江西和南昌的交通地位已显著提升,经济活力持续增强,人口吸引力不断提高,未来依然可期。这份底气与远见值得认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