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环评即高速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在高铁工程开工前,对线路、站场、动车所等可能产生的噪声、振动、生态、水、大气、固废等影响进行预测评估,并提出减免措施的全过程。其作用是预判环境风险、落实环保措施、保障公众健康、满足环保法规,是项目获批开工的法定前置条件。环评获批并完成公示后,建设单位可据此办理林地、用地、水保等手续,启动征地拆迁、施工图设计、施工及监理招标,正式转入全面建设阶段。
![]()
目前,关于我国高铁事业发展迎来了迎来重大进展。沪杭高铁二线(新沪杭高铁)、宜常高铁、武汉枢纽直通线三个重要铁路项目,正踩着2025年的尾巴密集“冲刺”,有望在2026年初同步拉开建设大幕:继2025年9月,我国生态环境部发布了新建上海至杭州高速铁路、新建宜昌至常德高速铁路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进行审查公示之后,目前这两个项目的环评报告正式获批。此外,作为沿江高铁、福银高铁通道引入武汉枢纽的关键工程——新建武汉枢纽直通线工程也发布了环境影响评价报批前公示,标志着该项目已经进入环评审批阶段;目前根据最新消息显示,该项目的环评报告已经正式获批。按照目前的进度,这三个高铁项目有望在2026年初正式开工建设。
![]()
新建上海至杭州高速铁路,又称“沪杭高铁二线”,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沪昆通道东段的辅助通道。线路起自上海东站,途经上海市浦东新区、奉贤区、金山区,进入浙江省嘉兴市,经嘉善县、南湖区、经开区、桐乡市,最终引入杭州西站,全长约224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总投资约672亿元。
该项目的建设将极大缓解既有沪杭高铁的运输压力。目前,既有沪杭高铁作为沪昆高铁的一部分,承担着大量的长途和城际客流,运输能力已趋于饱和,节假日“一票难求”的现象时有发生。新建沪杭高铁将形成第二条上海与杭州之间的快速通道,使两地之间的旅行时间缩短至约40分钟,进一步提升长三角区域内的交通效率和互联互通水平。此外,新建沪杭高铁还将结束浙江平湖市不通铁路的历史,实现嘉兴地区县县通高铁的目标,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项目在2025年8月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9月底正式启动先期工程建设,计划2029年底建成通车。
![]()
宜常高铁(宜昌至常德高速铁路)是国家 “八纵八横” 呼南通道的关键段落,连接湖北省宜昌市与湖南省常德市,线路全长约234.4 公里,线路北起宜昌北站,途经长阳东站、宜都站、松滋西站,进入湖南后设澧县西站、临澧东站,最终抵达常德站;设计时速350公里,总投资约324.7亿元。湖北段于2023年12月28日率先开工,湖南段计划2025年底启动建设,预计2029年全线通车。
作为呼南通道襄阳至常德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宜常高铁将填补鄂西与湘西北的高铁空白,使宜昌至常德的旅行时间从绕行武汉的3小时以上缩短至1.5小时,至长沙仅需2.5小时,极大促进两省的经济交流和人员往来。同时,宜常高铁将与在建的襄荆高铁、荆荆高铁以及规划中的常益长高铁等线路衔接,进一步完善中部地区的高速铁路网络,增强路网的灵活性和通达性,推动旅游资源开发和乡村振兴,具有积极意义。
![]()
新建武汉枢纽直通线作为国家 “八纵八横” 沿江通道的关键联络线及武西高铁重要组成部分,是湖北省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工程,计划年底前开工,工期5年。线路起自云梦东站,向东经孝感市孝南区、武汉市多区域,终至洪山区,全长约82.7公里(新建线路约71.3公里),最高设计时速350公里、最低时速60公里,总投资约321亿元。核心工程包括新建孝感南站、新汉阳站及白沙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其中新汉阳站作为武汉最大高铁站,近期按7台12线设计,远期规模达13台24线。白沙洲大桥上层为城市快速路,下层为高铁线路,主桥跨度618米,技术水平领先。
![]()
项目建成后意义重大,将打通武西高铁瓶颈,缓解汉口站运输压力,使西安至九江方向列车运行时间缩短23分钟。同时填补武汉西部片区高铁空白,完善 “五主三辅” 客站格局,将高铁过江能力提升一倍,强化武汉在全国综合交通网中的枢纽地位,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强劲交通支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