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桂林旅游学院的一支大学生洞穴探险队,在被誉为“亚洲第一长洞”的贵州双河洞,成功完成了一项具有突破性的科学探测任务。该探险队不仅成为国内首支独立进入双河洞未知区域开展科考的大学生队伍,更首次深入地心超过100米的垂直竖井,克服极端环境,采集了珍贵的一手科研数据,迈出我国高校洞穴探险与科考人才培养重要一步。
![]()
探险队在双河洞开展科考探测任务。
首创之举 学子担纲探秘地心未知世界
据悉,双河洞是目前已知的亚洲第一、世界第三长洞穴,素有“喀斯特天然洞穴博物馆”之称。以往,对此类世界级洞穴系统的深入探测多由专业地质队伍或资深探险家完成。此次,桂林旅游学院户外运动学院大学生萤火洞穴探险队的成功,打破了这一惯例。
据悉,该探险队成立于今年5月,是国内高校中首个成建制的学生洞穴探险团体。首批10名队员均从休闲体育与体育旅游专业中择优选拔。队伍成立后,依托桂林独特的喀斯特地貌,进行了长达数月的系统性、专业化训练,为此次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
队员们在洞穴竖井中攀爬。
![]()
队员们进行锚点固定。
今年9月上旬,在学院指导教师李友军、莫登启的带领下,探险队开赴贵州遵义十二背旅游区,向双河洞的未知领域发起挑战。他们的核心任务,是进入尚未对外开放的后兜湾等区域,并对一处深度超过百米的垂直竖井进行详细科考探测。
挑战极限 垂降百米深井 在黑暗中作业超24小时
洞穴探险被誉为“极限运动中的科学,科学中的极限运动”。对于这群年轻学子而言,此次任务无疑是体能、技能与意志力的多重考验。
双河洞结构复杂,深度超过550米,由四层8条主洞、200多条支洞、5条地下河、34个洞口组成。洞内气候多变,环境幽暗潮湿,路线错综复杂。队员们需在保证绝对安全的前提下,背负沉重的测绘装备、照明工具和补给,在湿滑的岩壁和狭窄的缝隙中艰难前行。
最具挑战性的任务是垂降进入深达百米的竖井。在幽暗、寂静的地心深处,他们不仅要克服对未知的恐惧和体力的极限,还要精准操作
![]()
队员们进行样本采集和记录。
设备,进行洞穴测绘、地质样本采集、环境参数记录等科学工作。
任务期间,队员们最长一次在洞内连续作业超过24小时,最终,他们成功获取了目标区域丰富且珍贵的影像、测绘及环境数据,并录制了宝贵的科考实况与教学视频,圆满完成了预定目标。
育人实践 产教融合 在真实险境中锤炼真才实学
大学生萤火洞穴探险队的组建与此次科考任务的成功实施,是桂林旅游学院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次生动实践。
学校方面表示,这是“敢为人先、追求梦想”的桂旅精神的具体体现。通过将课堂理论教学与真实的野外探险实践相结合,学校旨在打破传统育人壁垒,让学生在最真实、最富挑战性的环境中,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战能力。
此次洞穴科考,不仅锤炼了学生的野外生存、风险评估、绳索操作、科学探测等硬核专业技能,更深刻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临场应变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队员们事后感慨,这次经历让他们对“人与自然、自我挑战、责任共生”的户外运动理念有了刻骨铭心的理解。穿越黑暗、探索未知的成功,极大地增强了他们未来投身于自然探索、地质研究、生态保护及相关产业的信心与热情。
此外,本次科考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及校友的广泛关注与支持,展现了社会力量对青年探险科考事业的积极助推。双河洞科考的顺利完成,不仅为这一世界级洞穴系统的研究增添了新的资料,也为我国户外运动和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桂旅样本”。
来源|记者陈娟 (本版图片由桂林旅游学院提供)
桂林市融媒体中心出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