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要从2010年9月的洛阳伊川县说起。时年53岁的许阿姨,本是家里操持家务的主心骨,却突然开始频繁胸闷、呼吸发紧。村卫生室输了20天液,症状非但没缓解,反而越来越重——爬两层楼就喘得不行,夜里躺床上像压了块石头。
在外打工的女儿得知后急得直掉眼泪,连打十几个电话催她去县医院检查。许阿姨却心疼钱:“没事,歇两天就好。”拖了五六天,症状愈演愈烈,老伴硬拉她去了伊川县人民医院。拍完胸片,医生盯着片子皱眉:“肺部有阴影,去大医院查查吧。”
![]()
这句话像颗石子投进湖面。许阿姨和老伴心里直打鼓,但想着“可能是炎症”,没立刻去郑州。直到一周后症状没半分好转,才咬咬牙坐上去洛阳的车。在三院,医生指着CT片轻声说:“有个小疙瘩,需要住院进一步确诊。”老伴躲在走廊抽了半包烟——他隐约猜到了答案:癌症。
2010年10月底,许阿姨住进河南省肿瘤医院,确诊为肺腺癌。手术还算顺利,切除了病灶。但术后第一次化疗,就成了噩梦的开始。
“吐得胆汁都出来了,浑身没劲儿,连坐起来都费劲。”许阿姨回忆。第二次化疗后,她直接瘫在病床上,气若游丝,脸色白得像纸。医生说“必须坚持”,但老伴看着心疼:“这样下去人要没了!”他偷偷办了出院手续,推着轮椅上的妻子回了家。
![]()
“那时候觉得,可能撑不过冬天了。”许阿姨说。家人四处打听救命办法,县里当医生的侄媳妇提了个建议:“郑州有个希福中医肿瘤医院,专门治肿瘤术后调理,你们去试试?”
2010年11月4日,许阿姨在家人的搀扶下走进希福中医院。初诊时她状态极差,候诊时坐一会儿就得闭眼喘气,老伴扶着椅子怕她摔倒。“当时就想,死马当活马医吧。”
喝中药的过程比想象中漫长。头一个月,药味苦得她直皱眉,但慢慢有了变化:“吃饭香了,咳嗽少了,能自己下床走两步。”老伴每天早上三四点起床,坐长途车来郑州取药,有时赶不上饭就啃口馒头,却觉得“值”——妻子的脸色一天天红润,说话声也大了。
![]()
这一喝就是4年。后来袁希福院长评估病情稳定,让她减量巩固,又坚持了3年。“喝到第3年,我能自己拎着菜篮子去买菜了。”许阿姨说,2017年医院工作人员来洛阳探望时,她拉着工作人员的手掉眼泪:“同期病友好多都没了,要不是中药,我连孙子出生都见不着。”
如今的许阿姨,生活早已回归正轨。2020年9月复诊时,她笑着分享:“不能干重活,但做饭、遛弯、洗衣服、接孙子放学,这些都没问题。每天哄小孙子玩,比生病前还充实!”
2024年4月,她特意穿上新做的蓝布衫,坐公交来开封参加抗癌明星活动。会上分享时,她提高嗓门:“我不是什么奇迹,就是听医生的话,该手术手术,该喝药喝药。现在啊,我就是想多活几年,看着孙子上小学!”
![]()
从2010年确诊时的绝望,到2010年11月中医介入的坚持,再到如今15年的平稳康复,许阿姨的故事没有惊心动魄的反转,只有一步步向好的踏实。正如她常说的:“治病就像种庄稼,该施肥施肥,该浇水浇水,总有收获的那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