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自己对外界事物的评判,你的世界就会变得简单,也就不会频繁地感到沮丧和生气了。
——坤鹏论
![]()
第十三卷第七章(21)
原文:
所以清楚地,照这样的意式之出于组合,
若说有动物的诸意式时,人们将可说动物是诸动物所组成。
解释:
这句话是接着前面关于数的例子,
即:如果2的理型由两个1的理型组成,
那么,理型就可以由更小的理型组合而成。
在这里,亚里士多德将这个组合逻辑推广到了动物的理型,再次证明其荒谬。
他说,这样的话,当你说有动物的理型,即动物本身,完美的、普通的动物原型,
就会推导出,动物是由诸动物组成的。
为什么这么说?
在理型论的体系中,具体动物(如这条狗、那匹马)是因为“摹仿”或“分有”了动物的理型才成为动物。
而且,动物的理型本身是一个单一的、普遍的完美原型。
但是,如果理型可以像搭积木一样组合,
那么,动物的理型是不是也可以由更基本的理型组成?
正如柏拉图所说的,现实中的动物都有其相应的理型,
人有人的理型,马有马的理型,牛有牛的理型……
那动物的理型是不是就应该由人的理型+马的理型+牛的理型+……组合而成呢?
这么一来,动物的理型本身就成了很多具体动物理型组成的整体了。
显然,这是荒谬的!
为什么?
因为动物的理型本应该是单一的、不可分的普遍本质呀,
如果它是由人的理型、马的理型等组成,那它就成了一个集合体,不再是单纯、统一的了。
而且,人的理型本身也是动物的理型的一部分,
那么,人的理型是不是又先于动物的理型呢?
这一深究,逻辑顺序便彻底混乱了。
更为可笑的是,这就会变成:
动物是由诸动物组成的,在现实世界中,这句话指一群动物组成动物类,这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在理型世界,这等于说一个普遍概念是由一堆较为具体的普遍概念组合而成,这就破坏了理型的单纯性与先在性。
![]()
让我们再用个例子理解一下。
水果是一个抽象概念,它相当于水果的理型。
具体的水果,比如:苹果、香蕉、橘子等,它们也有各自的理型,
如果按照数的组合逻辑,水果的理型就是由苹果的理型+香蕉的理型+橘子的理型+……组成。
如此,水果这个概念本身,就不是一个单纯的本质,而是一堆具体水果理型的集合。
显然,这与柏拉图理型论相冲突了,
因为理型论中,水果的理型应该是独立、完美的原型,不是由部分拼凑起来的,
如果它是由部分组成的,那这些部分(如苹果、香蕉的理型等)在逻辑上应该先于整体(水果的理型),
而这和理型论中所提出的最普遍的理型最高级相冲突。
在此,亚里士多德想说明的是,一旦理型可以由理型组成,理型世界的层次结构就会瞬间崩塌,
普遍性最高的理型,比如:动物、水果、植物等,反而成了由下级理型组合而成的东西,
这个明显的内在矛盾,理型论根本无法自圆其说。
这段话是典型的归谬法,它将数的理型由更小的数的理型组成这个逻辑推广到动物,
从而得出动物的理型由各种具体动物的理型组成这个荒谬结论。
原文:
总之,分化单位使成不同品种之任何方式均为一荒唐之寓言;
我所说寓言的意义,就是为配合一个假设而杜撰的说明。
解释:
“分化单位”,指将理型世界的基本单位(比如1的理型)进行划分、区别,形成不同的种类。
总而言之,不管你们用哪种方式去区分理型世界中的单位,都是荒唐的虚拟故事,
我所说的寓言,就是指为了迎合理型论这个假设(万物皆有对应的理型)而硬编出来的说法。
可以看到,在这个假设遇到困难时,比如:理型怎么组成理型、单位怎么彼此区分,
柏拉图学派的人不是放弃假说,而是编造更为离谱的寓言来修补漏洞,
这种编故事的做法根本就不是真正的哲学论证,只是用虚拟的解释来迎合先入为主的理论,
这实际上是在指责柏拉图学派的方法不科学、不哲学,更像是在写神话而不是严谨推理。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未经同意谢绝转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