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风中长大的李玉伟是个高大、魁梧的汉子,他没有人们想象中艺术家的那种温文尔雅,风流倜傥,而是直言快语、豪爽坦荡。离开学校那么多年,他几乎没怎么变化,还是隐约透露出一股“楞劲 ”,正是他身上的这种特立独行、敢于冒险、 毫不迟疑、果断利落的“楞劲 ”,在当代艺术纷乱嘈杂的今天,无疑地发挥了一种积极的作用。
玉伟还在学生时代,羽翼未丰,就趁着假期只身前往荒蛮而神秘的藏地。那一望无际的高原,那连绵起伏的大山,以及碧蓝的天空和绮丽的云朵都让他兴奋,那是他心中向往已久的圣地。他不是以“猎奇”的态度前往,也不那么关注当地的异族装束、民俗风情。最让他折服和感动的是那儿的人对宗教信仰的笃诚与坚韧不拔的精神。面对那些千里迢迢来朝圣、一路五体投地的香客,他从心里敬佩。那些诚挚的眼神、风尘仆仆的身影,他难以忘怀,回到学校,他没有多想,他觉得就是要把那些最感动自己的场面和形象画出来。至今回想起来,玉伟还是感慨不已地说:“是西藏之行,让我看到了什么是博大,懂得了 什么是信仰。”
![]()
李玉伟作品
当然,他没有太久地沉溺于这种割舍不下的情感中。他只是被他们如此真诚的精神和信仰所感动。他还要在这大千世界中走下去,去寻觅更让他感动的题材。他发誓自己的绘画理念也要以诚为本,他不愿走那种逢迎他人趣味的绘画道路,尽管那样容易获得一些虚假的名利,但那绝不是他感兴趣的事情。他觉得“绘画就是画出自己心灵的需要,“绘画领域极具吸引力,它为探索和实验提供了无尽的机会,而且每天都会带来新的挑战。绘画是一种充满活力的媒介,让我能够充 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这一过程对我来说意义深远。……所以,我对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将其视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李玉伟作品
他热爱绘画,希望自己无时无刻地都在画布上探讨。他的职业绘画生涯始于大学毕业后,那时候正是“八五新潮”初始的年月,西方各流派一股脑涌进,他充满兴奋,在浩如烟海的西方画派中,他被西方的表现主义绘画所吸引,他的愤世嫉俗的性格正好对应那种直抒胸臆的表现性绘画。进入新世纪,中国画坛异常活跃、充满迷惑,中国的画坛也从现代艺术向“当代艺术”转型,他尤其喜欢80年代西方新出现正流行的新表现主义风格,他喜欢德国的硬汉子绘画艺术,喜欢新表现艺术家基弗那雄浑、博大的场面和巴塞利茨那线条锋利、充满张力的艺术风格。并且,这些画家关注社会,勇于担当,用自己的绘画表达自己的精神和观念。这无疑与他的追求一致。他心里明白,虽然表面上自己大大咧咧、没心没肺。实则是一个内心充满了社会责任感的人,社会中的诸多问题和波动都会引起他的关注。他想做一个真正与生活更紧密的人,他看到自己的周边“人与人的关系不再是那么单纯,人与人之间的隔阂、酒吧 里今朝有酒醉今朝的人生态度,甚至,那几年空气的质量非常不好,雾霾漫天,令我感到诸多不适。”他总试图用自己的画面表明自己的态度。
![]()
李玉伟作品
在他的画布上最早出现的就是他对于那个时期空气污染的“表态 ”,他画的《雾霾下的空间》,随着工业化的都市发展改变了蓝天与白云的世界,大量的污染世界变得另外的模样,沙尘暴土地污染生态的失衡改变了人们对生活的态度。躲避成为一种生活的常态。好在人们已经开始注意到危害,试图还我们绿水青山的呼唤让我们的生命充满了希望;此后,他从外向内,由环境到社会。他在《酒吧外的 U F 0 》这幅画中,表达了周边人的迷茫、浮躁、孤独、碎片化的生存状态,他总是在寻求一种“静谧诗意和远方”。他把“酒吧”作为一种媒介空间,暂时能够让人们感受到一丝诗意的状态,窗外大型的 U F 0 也在注视着这个小小的酒吧,仿佛要告诫人类什么;他的作品不仅着眼于身边,他还涉足全球议题,如对战争的反思。在《战争·和平》中,世界的文明伴随着战争与和平的发生而展现… … 当有人平安度过此生,而有些人却被战争的阴影所笼罩。他呼吁人们珍惜当下世界的和平与美好。
![]()
李玉伟作品
玉伟明白,即便是直抒胸臆,作为艺术的绘画也不能照搬直叙,艺术表达需要模糊,需要含蓄,所以他又借用了他钟爱的画家达利的超现实主义风格,把似乎毫不相干的东西都统统放在了一个画面中,引起观者的惊异从而转入思考。此外,他还积极探索各种绘画技巧和风格,包括油画、丙烯画和传统中国画。由于文化背景和所用材料的不同,这些绘画形式会产生截然不同的视觉效果,这让他觉得特别有趣。我们看到的玉伟的绘画里面,他原来在美院学的是版画,版画语言的那种毫不犹豫的实在、干脆的黑白语言、人物以及空间环境的宏观处理更是给他的画面增色。玉伟的这批作品参加了展览,得到了人们的赞许,也获得了艺术圈内专家的认同。
![]()
李玉伟作品
然而,不满足的他还在思考着、寻觅着。他知道艺术需要有感而发,需要有责任,有情怀,他一直坚持自己的批判态度。不料,近些年来,当代艺术画坛遭遇瓶颈,许多有成就的画家仍在不断地重复着自己的套路,路如何走,人们都在困惑,而很多随大流者也改道易辙。确实,玉伟也曾经有那么一些时候也想到要放弃。确实当创作过程遇到卡壳时,要保持动力就会变得异常困难。他不羡慕那些靠浮华的画面获奖盈利的画友,他不羡慕那些画违心之作取悦别人、沽名钓誉。他既不喜欢那种没有头脑的照抄现实,也不喜欢那种糊弄玄虚、晦涩难懂的与艺术其实渐行渐远的观念艺术。他始终坚持能够表达自己情感的表现性艺术,但专注于单一领域的坚持并非易事,但对绘画的热情一直是他重要的动力源泉。此外,艺术界对他艺术作品的认可也进一步激励和鼓舞着他。他在一次回答媒体记者时说道:“我认为在绘画过程中,我能够获得最强烈的内心平静感。这项活动让我能够探索自己的内心情感,并与真实的自我建立联系。全身心投入时,我会进入一种“心流”状态——这种体验极具价值。通过排除外界干扰,全神贯注于当下,我能够获得一种深刻且意义深远的宁静感。”
![]()
李玉伟作品
他认为:“坚持不懈和坚定的信念是至关重要的。坚持不懈并非易事。在这段旅程中,我曾多次考虑退缩或者尝试其他途径来实现更好的工作与生活平衡。然而,放弃的想法总是让我感到遗憾。因此,尽管痛苦和挫折不断,我还是继续前行。我相信许多始终坚守自己艺术追求的人也有着类似的感受。尽管过程艰难,但这一过程最终会增强一个人的决心和韧性。此外,这段经历也极大地改变了我对生活的看法,并为我塑造了一条独特的个人道路,我认为这非常宝贵。”
![]()
李玉伟作品
无论是冬去春来,阴晴圆缺。他始终在自己的画室里,凝视着画布。路如何走?他选择继续自然而然地走下去。心意已决,走自己的路,无憾无悔。
孙建平 2025年9月20日
(作者孙建平,天津美术学院教授,曾担任天津美院油画系主任、造型艺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
![]()
李玉伟
李玉伟,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版画系,中国版画协会会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