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见了一个在杭州字节工作的朋友,几杯小酒下肚,话题就从国庆假期的喧嚣滑向职场最深处的那些焦虑。
他告诉我,在大厂,人人其实都在谈AI,各种效率的工具也是层出不穷,仿佛下一秒主人被自动化全部替代。
但一个残酷的真相是:公司最不缺的其实就是会使用工具的人,最缺的是哪怕离开所有工具,也能凭专业判断搞定事情的人。
他叹了口气说,现在每天逼自己花四五个时间去死磕AI,其本质并不是为了炫技,而是因为也很恐慌——怕自己那点老本行,不够“专业”了。
这句话像个小石子在我心里扑通了好几天。的确,当AI能够一键生成PPT、写出流畅的代码,甚至模仿大师的画风时,那么什么才最值钱呢?
答案可能朴素的让人意外:专业。不是浮于表面的知道,而是深入骨髓的精通。
![]()
专业,是一种稀缺能力
AI时代,万物皆可AI。以前,我们会用Excel高级函数,就算高手。现在呢,豆包元宝都可以帮我们写周报了。
工具的门槛被无限拉低,操作一些工具的能力迅速贬值。这就好比以前我们会开车,是门手艺,但现在华为等厂商的自动驾驶开始普及了,那么司机的价值就不再是握方向盘,而是在复杂路况下做出一些精准的判断,在突发状况时保证安全。
这种判断力和保障力,其实就是专业。
举个例子。
胖东来,为什么它会成为零售界的海底捞,连马云雷军都要去朝圣?
胖东来使用的POS机、售卖的商品、整体的陈列,别的超市难道买不到吗?当然不是!它的稀缺性不在于工具和货品,而是它把“零售服务”这件事做成了专业。
别人还在纠结怎么压榨供应商、算计顾客时,胖东来则专注于“如何让员工幸福地工作”、“如何让顾客有尊严地购物”。所以他把“服务”这个虚词,用员工委屈奖、商品详情页标注进货价等实实在在的细节,做成了一门可复制、可感知的专业体系。
当别人还在价格战的红海里血拼时,胖东来用专业为自己挖出了一条深深的竞争的护城河。所以专业,就是在同质化的竞争中能帮助品牌实现差异化的那种稀缺能力。
![]()
专业,是解决问题的托底能力
如今的AI的确很强大。
但目前它更像是一个拥有海量知识的一个超级资料库,你给它清晰的指令,它能够给出不错的方案。
但是现实的商业世界,往往是模糊复杂且动态的,因为客户的需求言不由衷、市场的风向也瞬息万变、团队的协作更是错综复杂,那么这个时候需要的是什么呢?
其实就是那种能够穿透迷雾直指核心,并且能够调动资源搞定问题的能力,这就是专业的本质,解决问题的能力。
假设两个场景。
第1个场景:一个项目遇到致命的bug团队,陷入混乱,那么新手会忙着甩锅,或者盲目的尝试,但专业的人员可以冷静地根据日志定位最可能的模块,进而组织人员进行精准的测试,并第一时间准备好向客户沟通的预案。这个时候他脑子里有一个清晰的决策树,知道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然后把损失降到最低。
第2个场景:当市场出现一些颠覆性新技术时,很多同类的公司会面临转型的压力,跟风者会高喊all in AI,而专业的战略家会冷静的分析技术与本专业相结合的一些真正的场景,评估自身的资源和能力的缺口,进而设计出一条风险可控、步步为营的转型路径。
所以,专业不是知识的简单堆砌,而是将知识、经验、洞察力进行融合后形成的一种近乎本能的解题手感,这种能力AI暂时其实还是学不会的。
![]()
专业,是人不可替代的真实价值
上面的我的那位朋友,说他苦学AI其实是为了不被替代。这句话反过来理解,就是只有你的专业度构建的壁垒,才是AI无法轻易逾越的。
AI虽然可以学习所有的公开知识,但它其实很难复制一个人在特定领域深耕多年形成的隐性知识,比如那种对行业潜规则的直觉、对人性微妙之处的洞察、在关键时刻的决策力。
简单举两个例子。
一个顶级的妇产科医生,他的价值其实并不在于看懂B超片子,更在于他能够通过孕妇的一个眼神,一句含糊的表达,能够敏锐的察觉到未来潜在的风险,这其实是基于一种千百次甚至上万次临床实践形成的无法量化的关怀与判断。
一个资深的产品经理,那么他的价值不止于在画原型图,更在于他能够精准地捕捉到用户自己对未成严密的痛点,并将其转化为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是一种融合了同理心、技术理解和商业嗅觉的创造力。
![]()
专业,人与人之间最大的价值差异
在同一家公司,同一个岗位,为什么有的人年薪30万,有的人年薪100万?差距真的只是工作的时长吗?其实不然,是专业度带来的价值溢价。
一个专业的律师,能从一个模糊的条款中预见巨大的法律风险,为企业避免千万的损失;
一个专业的会计师,也能够通过合理的税务筹划,为公司节省百万的资金;
一个专业的客服,更是能用一句话安抚一个将要流失的VIP客户,其价值远超100个普通的问答。
这种价值差异,其实并不是由智能软件来进行决定的,而是由解决问题的人,他对问题的理解深度带来的实际结果决定的。
结语
和朋友喝酒到最后,我们也达成了一个共识:就是在这个眼花缭乱的时代,与其焦虑的追逐每一个新概念,不如回归本源,死磕自己的专业。
我们把一件事情做透,做到远超行业平均水准,做到能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难题,其实我们就有了最硬的靠山。
这种专业不会因为一次技术迭代而贬值,反而会因为时代的发展而变得更加的珍贵。
所以,我们不能只满足于做一个工具的使用者,要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一个问题的终结者。因为当潮水退去,当AI像电力一样成为基础设施时,人们终将会发现最值钱的永远是那个最懂行、最靠谱、最能搞定事情的专业人士。
这,或许是我们对抗所有不确定性最确定的方式。(完)
![]()
【零售案例】
【医药案例】
【餐饮案例】
【银行案例】
【保险案例】
【食品饮料】
【其他案例】
【公域运营】
【私域运营】
【IP方法论】
【社群运营】
【组织变革】
【AI大洞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