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圈圈青色的血管盘旋在小腿上,半夜睡梦中会被突然袭来的腿痛惊醒……这是困扰不少人的下肢静脉曲张症状。护士、教师等均是下肢静脉曲张的高发人群,其发病率高达75%以上。如何预防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生呢?
![]()
一、静脉曲张有哪些表现?
1、早期/轻度:
腿部酸胀、沉重感(尤其下午或晚上);容易疲劳;轻微水肿(脚踝或小腿);
抽筋(尤其是夜间);皮肤瘙痒;出现细小的、像蜘蛛网一样的红色或蓝色(毛细血管扩张)。
2、中期/明显期:
上述不适感加重;肉眼可见、弯弯曲曲、像蚯蚓一样凸起的血管;皮肤颜色可能变深(色素沉着)。
3、晚期/严重期:
皮肤变硬、变薄、发亮(脂性硬皮症);反复发作的皮肤炎症(瘀积性皮炎);难以愈合的溃疡(俗称“老烂腿”),通常发生在脚踝内侧。可能发生血栓性静脉炎(曲张静脉发炎、形成血栓),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因外伤导致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
二、静脉曲张形成原因
静脉曲张的发生并非单一因素导致,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
1、静脉瓣膜关闭不全或静脉壁薄弱,致使血液倒流,这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基础;
2、长期久站、久坐,受重力影响,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增加血管负担;
3、血液淤滞以及深静脉血栓形成,进一步阻碍血液循环;
4、遗传因素、妊娠、肥胖等也会提高患病风险,属于重要诱因。
![]()
三、谁是高危人群?快来自查!
以下人群,请对号入座,格外警惕:
1.“站”士/“坐”家: 教师、护士、交警、售货员、办公室白领、程序员等。
2. “资深”前辈: 年龄越大,血管弹性越差,发病率越高。
3. “承重”达人: 肥胖、怀孕(准妈妈们是重点对象!),腹部压力增大会直接阻碍血液回流。
4. “天选”之人: 有明确的静脉曲张家族史。
5. 其它: 长期便秘、喜欢穿过度紧身裤、习惯性跷二郎腿的人群。
![]()
四、预防胜于治疗,记住这几点!
从现在开始,守护你的双腿:
1.动起来: 游泳、快走、骑自行车是最好运动,能强化小腿“肌肉泵”。
2. 管住嘴: 多吃高纤维食物(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3. 换姿势: 避免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每隔1小时活动一下。
4. 穿对袜: 高危人群可在医生指导下佩戴预防型医用弹力袜。
5. 不跷腿: 改掉跷二郎腿的坏习惯。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