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着历史学古诗,今天看的篇章为 《过零丁洋》 。
《过零丁洋》由南宋诗人文天祥所作。
古代新科状元要站在宫殿前的鳌头上迎榜,这叫“ 独占鳌头 ”,之后要披红挂彩跨马游街,这是荣耀。
中状元,当宰相,文天祥用自己一生的经历告诉我们,做状元不仅仅是享受第一等的荣耀和第一等的权力,更是要承担第一等的责任,付出第一等的牺牲。
这首《过零丁洋》就是明证。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零丁洋,在广东省的珠江口外,北起虎门,南到香港、澳门。现在著名的港珠澳大桥就跨越在零丁洋上。
![]()
(图片源于网络)
1276年,元朝挥师南下,攻破南宋都城,俘虏了南宋皇帝,南宋基本算是亡国了。但是,有十多万军民不甘心亡国的命运,他们在文天祥等几个大臣的领导下,先后拥立了两个小皇帝,南下到福建、广东,坚持抵抗。
1278年,文天祥被俘虏。元朝人把他押到船上,经过零丁洋,送到崖山去,希望他能够招降坚持抵抗的陆秀夫、张世杰等人。
“起一经”,就是起自一本经书。古代科举考试考儒家经典,“辛苦遭逢起一经”是说,如今遭遇的种种艰难,都是因为念通了一本经书。
儒家经典是讲如何做人的: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必要的时候,就要“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所以,这不是抱怨,而是一种沉痛的宣誓:我知道,而且我愿意。
“干戈寥落”是指战斗渐渐停止,而“四周星”,则是指四周年。文天祥从1275年开始起兵勤王,到1278年被俘,跨越了四个年头。这四年下来,抵抗力量越来越弱,失败已无法挽回。
“惶恐滩”是赣江中的一处险滩,原本叫“黄公滩”。苏东坡贬谪广东时,经过此滩,向当地人问滩名,误把“黄公滩”听成了“惶恐滩”,还写下了“山忆喜欢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的名句。这首诗流传开来,“黄公滩”也就改成了“惶恐滩”。
“汗青”指的是史册。古代用竹简写字,要先将竹板刮去青皮,还要用火烤出水分来,让它变干,才方便写字。竹简烤火的时候,冒出来的水像出汗一样,所以竹简又叫“汗青”。
![]()
这首诗的意思是:
如今艰难的遭遇全是因为我通晓儒经,经过四年苦战,我们的人马已逐渐零星。
山河破碎,好像狂风中飘零的柳絮;自身漂泊,好像被急雨打散的浮萍,
当年在惶恐滩头,我诉说着自己的惶恐;如今到零丁洋里,我又慨叹着身世的伶仃。
人生自古谁能长生不死?我要留下一颗忠君爱国的红心,照亮汗青。
这首诗前三联都在写悲,而且是一句悲自己,一句悲国家,情感交替上升:
“辛苦遭逢起一经”悲自己。因为通经而入仕,就要践行儒家精神,拼死报效国家;
“干戈寥落四周星”悲国家。四年过去了,抵抗力量越来越小,亡国已经不可避免
“山河破碎风飘絮”悲国家。山河破碎,有如被风撕扯着的柳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悲自己。命运沉浮,有如被暴雨击打着的浮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悲国家。当年,文天祥兵败惶恐滩;
“零丁洋里叹零丁”悲自己。成为阶下囚,老母妻儿也被俘虏,家人天各一方,孤苦伶仃。
一句自己,一句国家;一句国家,一句自己,悲从中来,悲不自胜。
可是,悲情并不是这首诗的主旋律,这首诗更有壮气。前面三联都写悲,结尾一联,从现实跳到未来。失败者会死,胜利者也会死。我此刻是个失败者,可是青史之中,必定留下我的铮铮铁骨,凛凛英风!
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让所有的牺牲都有了最终的意义,之前的悲伤沉郁一扫而光,只剩下一片豪迈洒脱的感情。元朝的将军看了之后都连连感慨:“好人,好诗!
宋朝虽然军事力量薄弱,但并不是没有骨气,一个人有了风骨,才会受人尊重;一个民族有了风骨,才有资格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