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7日,一艘载有钕、镨等稀土浓缩物的货轮刚从巴基斯坦港口启航赴美,这是巴美5亿美元稀土合作的首批货物,标志着两国合作正式落地。
而就在一天后,10月9日上午9时,中国商务部官网同步发布第61号和第62号公告,从含中国成分的稀土物项到全链条技术,全面实施出口管制。
这一下,特朗普的“稀土美梦”,又碎了。
美巴之间的这场稀土合作,早在2025年9月就已埋下伏笔。
9月8日,伊斯兰堡总理府举行了高规格签约仪式,与美国战略金属公司签署两项谅解备忘录,敲定了总投资5亿美元的合作框架。
协议明确了三步走计划:2025至2026年为第一阶段,直接出口锑、铜、稀土等现成矿物;第二阶段建设加工设施;第三阶段完成大规模勘探开发,最终目标是在巴基斯坦境内建立完整冶炼链。
9月25日这天,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与陆军参谋长穆尼尔专程赴白宫与特朗普闭门会谈80分钟。
穆尼尔现场展示稀土样品,特朗普会后竖大拇指的表态,暗示双方已敲定技术转让、产能分配等核心细节,合作推进速度远超外界预期。
巴基斯坦如此积极推进合作,根源在于难以承受的经济压力。
截止现在,巴基斯坦的外债已高达1300亿美元,差不多相当于3年财政收入总和,外汇储备多次跌到仅能覆盖1个多月进口需求的危险线,国库空虚导致进口商品供应濒临断裂。
对巴方而言,美国提供的5亿美元无异于救命钱,注入后已使其外汇储备上升约2亿美元,谢里夫内阁甚至能拿出部分资金用于矿区学校与医院建设。
![]()
更诱人的是美国承诺的产业链支持。
巴基斯坦已探明和潜在矿物储量预估价值达6万亿美元,俾路支省山达克铜矿2024年单年出口就赚了8亿多美元,矿产开发早已是经济复苏的核心抓手。
而美国的技术支持恰好能帮其实现从卖原矿到完整产业链的升级。
![]()
此外,巴方还提议与美共建帕斯尼港,此地距伊朗160公里,靠近稀土主产区,既能方便资源运输,又能成为美国在阿拉伯海的潜在战略支点。
这种“资源+地缘”的捆绑模式,凸显了其深化对美关系的迫切性。
但巴方的算盘里,藏着致命的技术短板。
其境内稀土主要分布在俾路支省和开伯尔-普什图省,已探明储量约110万吨,其中重稀土占比30%,但国内矿业企业仅能进行初级开采。
稀土分离提纯被称为“精细化学工程的巅峰”,要达到军工所需的高纯度,完全依赖外部技术支持。
![]()
更棘手的是开采条件的恶劣,俾路支省多山地,矿产运输成本比国际平均水平高20%以上。
而且开伯尔-普什图省靠近阿富汗边境,武装袭击频发,2024年就有多个采矿设施因袭击停工数月。
巴方或许寄望于美国的技术支持,却忽略了美国自身的技术短板,美国本土稀土多为伴生矿,提炼成本高且污染环境,环保审批严苛导致开采受限,更关键的是缺乏成熟的精加工能力,长期依赖进口。
而10月9日中国商务部发布的两份公告,精准击中了美巴合作的技术命门。
第61号公告首次将管制延伸至境外,明确只要含0.1%以上中国原产成分的稀土物项,境外出口必须获得中方许可。
第62号公告则彻底锁死技术命脉,将稀土开采、冶炼分离、金属冶炼、磁材制造、二次资源回收利用五大类技术及其载体全部纳入管控,甚至生产线装配、调试、维护等配套技术也未遗漏。
![]()
商务部在答记者问中直言,部分境外组织和个人将中国稀土相关物项用于军事等敏感领域,对国家安全造成潜在威胁。
因此,对军事用途的技术申请“原则上不予许可”,同时严禁中国公民、法人为境外相关活动提供实质性帮助。
![]()
由此可见,核心技术是维护产业链安全的根本,也是国际博弈中的关键筹码。
中国用十年两千亿研发投入和每年上万项专利,构筑起的不仅是产业优势,更是国家安全的屏障。
美国砸下5亿美元,顶多能拿到稀土原矿,却拿不走核心加工技术;巴基斯坦拥有百亿级储量,却难以将资源转化为真正的经济实力。
![]()
未来,全球稀土产业链终将在技术主导的规则下重构,而中国通过这次精准管控传递的信号已然明确:合作开放的大门始终敞开,但维护核心利益的立场绝不动摇。
在大国博弈的棋盘上,资源可以成为筹码,但唯有技术主权,才是真正的定海神针。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