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共读
⬆️点击查看⬆️
26期春夏季招募,即将满员
相关付费文章:
热门专栏:
![]()
这位匈牙利小说家以艰深难懂著称,但我们有一些关于如何开始阅读其作品——以及如何理解他的建议。
![]()
Author László Krasznahorkai in 2018 in Madrid. (Carlos Alvarez/Getty Images)
即便以瑞典学院晦涩难懂的标准来衡量,昨日(本周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匈牙利作家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也是一位非同寻常的、令人生畏的人选。和他的许多读者一样,我最初是通过贝拉·塔尔(Béla Tarr)对其首部小说《撒旦探戈》(Satantango)的经典改编电影了解到他的。观看这部电影曾一度是影迷的一种成人礼,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其缓慢的节奏和长达七个半小时的片长。有一次放映时,我至少睡着了两次,但我仍然喜欢我所看到的每一分钟。
在许多方面,阅读卡撒兹纳霍凯的感受是相似的。他的句子常常延伸数十页甚至数百页。通常,当评论家形容一位作家"让人无法释卷"时,他们指的是悬念吸引着你读下去;而卡撒兹纳霍凯则相反,你简直不知道何时该停下来。当我准备评论他近期的小说《赫施特07769》(Herscht 07769)时(这部小说由一个长达400多页的单一句子构成),我养成了一个习惯,在想暂停的地方用小小的斜线标记页码,因为否则根本不可能记住在那些无尽累积的分句中,自己上次读到了哪里。
这些挑战因其作品的主题而难度倍增,众所周知,他的主题倾向于末日启示。在他的许多书中——包括《撒旦探戈》及其续作《反抗的忧郁》(The Melancholy of Resistance)——险恶的、甚至可能是恶魔般的力量侵入了已经被历史力量磨损不堪的社群。他的故事通常发生在一个堕落的世界里,而他笔下的人物仍无助地不断向下坠落,日复一日地陷得更深。正如《赫施特07769》中头脑简单的中心人物弗洛里安所说,"末日启示是生命的自然状态。"这个强调是卡撒兹纳霍凯自己的,而这个论断很可能被视为他全部作品的纲领性陈述。
![]()
Works by Krasznahorkai include, from left, "The Melancholy of Resistance," "Herscht 07769" and "A Mountain to the North, a Lake to the South, Paths to the West, a River to the East." (New Directions)
尽管诺贝尔文学奖理论上是授予作家的,也就是说并非一部作品,而是所有作品为他赢得了这一桂冠,但《赫施特07769》几乎可以肯定是为卡撒兹纳霍凯赢得该奖的小说。故事设定在疫情期间的一个德国小镇,主要循着弗洛里安的倒霉经历展开,他是一个温和的巨人,却无意中支持了一个新纳粹团伙的恐怖主义活动。当弗洛里安意识到自己助长了什么时,其后果之惊心动魄,堪比我去年的阅读经历中的任何一本书,而卡撒兹纳霍凯长句那执着的驱动力则呈现出一种全新的启示性力量。这个面对法西斯主义而毫无觉察的故事,想必让瑞典学院不安地觉得恰逢其时。但我想,书中关于暴力是否真能带来救赎的怀疑态度,同样如此。
如果这一切让卡撒兹纳霍凯听起来像是一个令人疲惫的扫兴鬼,那么事实是他的作品并非如此。他的作品可能出人意料地有趣:例如,弗洛里安被描述为"一个肌肉发达的哥斯拉",他在书中大部分时间都在痴迷于一个对量子物理学的荒谬误解。卡撒兹纳霍凯也从不为了晦涩本身而晦涩。相反,他文本中那些庞大的结构旨在捕捉现代思维的可渗透性,即他人的声音和思想如何融入、重叠并压倒个人自身的思想。因此,恰如其分地,一种人文主义的脉络贯穿了他的作品——对一种生命如何影响另一种生命的着迷。
![]()
同样,卡撒兹纳霍凯的末日启示论也因其对艺术价值的真诚信仰而得到调和:例如,巴赫音乐的力量在《赫施特07769》中至关重要。虽然卡撒兹纳霍凯本人似乎不太可能像弗洛里安那样,相信这位作曲家的作品字面意义上可以庇护我们免于万物的终结,但书中对美的关注仍然是真实而诚挚的。类似地,在《反抗的忧郁》中,一些人物在一架调音完美的钢琴声中寻求庇护。而在《战争与战争》(War & War)中,一位匈牙利作家试图分享一份诱人的手稿,渴望一种转变。在卡撒兹纳霍凯的小说中,通过艺术寻求救赎的追求总是堂吉诃德式的,但感觉上它仍然是必不可少的,毕竟它为绝望提供了一种回应,即使不是解决其根源的方案。
那些寻找卡撒兹纳霍凯作品入门起点的人,可以考虑他的中篇小说《最后的狼》(The Last Wolf),这个故事关于一个人被指派(也许是误派)去讲述西班牙某个地区最后一匹狼的故事。它同样是以一个单一句子写成的,但在乔治·索尔蒂斯(George Szirtes)流畅的翻译中,这个句子仅长达70页——字体悦目地大,页边距也宽。卡撒兹纳霍凯的许多关注点都在其中得以展现,他那种狡黠、绝望的机智也是如此。(书中一处,主角在琢磨一项似乎本是派给别人的任务时,想知道"他们与他混淆的那个人是否其实就是他,只是那个特定的'他'已不复存在。")如果你在这本书里找到了值得欣赏的东西,即使那东西是神秘的,你很可能会在更长的书中发现更多值得喜爱之处。
另一个切入点可能是体裁混合的《北有山,南有湖,西有路,东有河》(A Mountain to the North, a Lake to the South, Paths to the West, a River to the East)。在这里,卡撒兹纳霍凯进行了一种近乎旅行写作的尝试,细致地描述了一座日本寺院。他将此与一个关于文学史本身的鬼故事融合在一起,起源是《源氏物语》主角的一个幽灵般的后裔造访了这座寺院,在其场地内徘徊。在句子层面,这本书比卡撒兹纳霍凯的许多其他书更易接近(因为有很多分段和句号),它被拿来与W.G. 塞巴尔德(W.G. Sebald)的作品相比较。但这与其说是风格上的相似性,甚至也不是他们共同的对地方意义的迷恋,而更多是因为两位作家在很大程度上都难以归类。
最后,那些寻找更厚重作品——或者可能不那么明确具有《赫施特07769》那种当下性的作品——的读者,应该拿起卡撒兹纳霍凯的喜剧杰作《文克海姆男爵归乡记》(Baron Wenckheim's Homecoming)。书中,一个匈牙利破败小镇的居民坚信,他们的救赎在于一位小贵族即将到来。他们没有意识到他基本上身无分文,错误地相信他会给社区注入急需的现金,而他们对他到来的痴迷使他们忽视了其他威胁要压倒他们世界的力量。其结果有点像《等待戈多》(Waiting for Godot),前提是如果戈多真的出现了,而且结果是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的话。
可以说,它时而恐怖,但常常有趣,是一场激动人心的灾难飓风,最终或许会被铭记为卡撒兹纳霍凯职业生涯的顶点。
然而,在某种程度上,开始阅读卡撒兹纳霍凯没有错误的节点——甚至贝拉·塔尔的电影也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敲门砖,他总共为塔尔写了六个剧本。一如既往,诺贝尔文学奖是一个发现我们或许永远无法自行找到的作品的机会。就卡撒兹纳霍凯而言,诺奖也给读者提供了一个(发现好作品)的机会,让我们一旦开始,便灿烂地迷失其中。
作者:Jacob Brogan
编译:蛮蛮
来源:华盛顿邮报
文章内容仅供个人阅
读、交流
不代表平台立场
申请加入,与真正的文学读者作伴
俱乐部当前价位仅剩 2 个席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