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地求饶的伊朗,还是不明白,和川普这种人打交道,懦夫连谈判的资格都没有。
伊朗改革派对美西方的一腔热情,现在看来终究是要被无情浇灭了。据伊朗媒体报道,当地时间8月12日,伊朗第一副总统阿里夫表示,华盛顿对德黑兰提出的“全面放弃铀浓缩活动”的要求完全就是“一个笑话”,但如果条件合适的话,伊朗愿意重启与美国的直接核谈判。
![]()
无独有偶,就在两天之前,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也曾就恢复美伊核谈判一事向美方发出过呼吁,他表示,“谈判是解决美伊问题的‘唯一途径’,否则我们将面临再次陷入战争的风险。”
![]()
从佩泽希齐扬到阿里夫,这些伊朗改革派人士近期发表的种种言论,无一不在向外界传递一个清晰的信号:伊朗的温和力量愿意回到谈判桌前,他们追求的是一个务实的、能够保全国家核心利益的解决方案。这不仅是政治姿态,更是对国内民众渴望和平与发展心声的回应。
在这些伊朗的改革派看来,只要能避免战争,只要能为伊朗经济注入活力,那么向美国展现出最大的“外交灵活性”就是值得的,也是必须的。他们天真地以为,只要自己足够真诚,就一定叩开和美国人对话的大门。
然而,佩泽希齐扬和阿里夫们的热情,最后撞上了一堵冷冰冰的墙。对于他们的谈判呼吁,川普政府几乎无动于衷,甚至带着一丝轻蔑。川普公开表示,他“不急于谈判”,并暗示自己乐于维持现状,让极限施压的绞索继续在伊朗人的脖子勒紧。
这种战略上的藐视,源于一个核心判断。美国认为,自己已经在局势中占据了绝对优势。在华盛顿看来,经过6月份的以伊12日战争后,伊朗的核威胁已被暂时拔除,伊核问题不再是迫在眉睫的危机。因此,美国可以将战略重心转移到处理俄乌冲突等其他问题上,将伊朗晾在一边,待价而沽。
![]()
在美国的战略棋盘上,因此,改革派的积极求和不过是预料之中的副产品,是压力之下必然会出现的杂音,根本不值得为此调整既定方针。在川普眼中,佩泽希齐扬也好,阿里夫也罢,这些没有最终拍板权的伊朗官员,根本连和自己谈判的资格都没有。
伊朗改革派的困境,不仅源于外部的轻视,更在于内部的质疑。革命卫队副司令阿里·法达维表示:“真理与谬误的斗争从始至终就存在,并将持续到最后。”言下之意,伊朗与美国的斗争是不可调和的。强硬派议员哈米德·拉赛则在社媒平台上痛斥佩泽希齐扬的“懦弱无能”,认为他的立场“在敌人眼中意味着被动、软弱和无助”,只会“为会伊朗招来侵略”。强硬派喉舌《世界报》主编侯赛因·沙里亚特马达里更是尖锐地反问:“美国已经为我们预设了上限,这种时候还要上赶着去人家谈判,除了投降还有任何其他意义吗?”
![]()
这些排山倒海的批评,将改革派置于“卖国”的火山口上。他们任何试图缓和关系的言行,都会被解读为对敌人的妥协和对革命精神的背叛。
外患也好,内忧也罢,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伊朗改革派满怀期待的“以核换和”的美梦,此刻都已经破灭了。夹缝中的求和注定是一场悲剧。伊核谈判的重启,远非改革派一厢情愿所能推动。
无论佩泽希齐扬和阿里夫向美国跪地求饶的初衷是什么,一个残酷的事实是,在川普这种除了实力什么也不认的“老弹簧”面前,懦夫是不配有谈判资格的。
弹簧的特性就是遇弱则强,遇强才可能回缩。跪地求饶的姿态,非但无法软化对手,反而会触发更猛烈的施压,因为这恰恰暴露了伊朗自身的虚弱与恐惧,进一步印证了川普“极限施压”策略的有效性。
一个残酷的政治现实是:在川普的丛林法则字典里,“谈判资格”从来不是靠哀求和让步换来的入场券,而是以实力为筹码、以意志为底气的对等博弈。一个刚刚在战场上吃了败仗、内部被对手渗透得如同筛子般千疮百孔、自身阵营尚且争论不休、被贴上“懦夫”标签的政权,在川普眼中,早已失去了坐上谈判桌的基本分量。它的每一次卑微求和,都只是在对手精心编织的绞索中徒劳挣扎,为那“待价而沽”的砝码增添一分廉价的分量。
![]()
历史无数次证明,面对川普这种只信奉力量的对手,唯有挺直脊梁、攥紧拳头,才能赢得一丝真正的尊重,哪怕只是暂时的。而此刻伊朗改革派那充满期待的跪姿,除了加速绞索的收紧,以及在国内引来“投降”的漫天骂名,又能换来什么呢?在川普这种人面前,腿脚太利索反而不是好事。因为只有站着的人才配谈判,跪着的人只能投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