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沙特又有大动作啦!10月8日,沙特政府抛出一则重磅消息:正与几家大型银行展开洽谈,意图借入100亿美元。100亿美元,对于沙特而言,或许算不上天文数字,但在2025年这个油价持续低迷的年份,这个石油大国主动开口借钱,绝非简单的资金“周转”之举。
![]()
不少人觉得,沙特是卖油赚的钱不够花了,才出此下策。实则不然,这背后隐藏着沙特在转型十字路口的精密算计,每一笔借款都紧密关联着国家未来的命运走向。
先澄清一个事实,沙特绝非穷到要靠借钱过日子。2025年上半年的数据显示,其非石油收入已接近石油收入,占比高达49.7%,这在以往简直是难以想象的。而且,沙特目前的债务占经济总量的比例还不到三成,远未触及国际公认的危险红线,债务压力比很多发达国家都要小得多。
此次计划借入的100亿美元,仅仅是今年370亿美元借款计划中的一部分,更像是提前储备的“战略物资”,而非用于紧急救火的资金。
沙特真正面临的困境在于,石油这个“钱袋子”愈发不稳定,而转型所需的资金“缺口”却必须填补。
![]()
近年来,国际油价波动不断,2025年三季度,布伦特原油均价仅有64美元左右。然而,沙特要维持正常开支,油价至少得涨到85美元才行。国际能源署早已发出警告,到2030年,全球石油供需将迎来“双达峰”,未来靠卖油赚钱的日子只会越来越艰难。
但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的“2030愿景”不能停滞不前。这些项目可都是按“千亿”级别来规划投资的,像NEOM未来城、红海旅游区,每一个都像嗷嗷待哺的婴儿,急需资金“输血”。
以NEOM未来城为例,这个曾经被吹嘘为“沙漠乌托邦”的项目,原计划2030年完成第一阶段建设。可到了2025年8月,标志性的The Line项目仅仅修建了2.4公里,还不到总长度的1.4%。不仅如此,项目成本从最初估算的5000亿美元,一路飙升至8.8万亿美元,涨幅高达十几倍。
为了控制成本,2025年该项目已经进行了两次大规模调整。先是裁减了35%的建筑工人,随后又裁掉了20%的员工,将上千人从施工现场迁回首都,甚至连员工福利都大幅削减。即便如此,项目仍需继续推进,毕竟这是沙特转型的“门面工程”。一旦停下,不仅前期投入的钱会打水漂,更会让国际资本对沙特失去信心。
![]()
在这种矛盾的处境下,借钱成了沙特唯一的选择。并非是因为没钱,而是要将“不确定的石油收入”转化为“确定的转型资金”。这就好比家里要盖房子,明明知道年底能拿到工程款,但为了不耽误工期,避免造成更大损失,只能先借钱买建材开工。
沙特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趁着现在国际银行还愿意以低息提供贷款,赶紧推动转型项目。等非油产业发展起来,再慢慢偿还债务。
而且,沙特在借钱方面眼光独到,专挑能带来实际效益的合作对象。2025年9月底,珠海一家新能源企业与沙特签署协议,将建设一个年产6GW的光伏组件工厂,预计可创造2000多个就业岗位。
不仅如此,晶科、TCL中环等中国企业也早已纷纷前往沙特布局,建设电池厂、硅片厂,助力沙特发展清洁能源。这些合作并非简单的“给钱干活”,而是能够帮助沙特构建起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真正摆脱对石油的依赖。
![]()
此次参与借款的银行中,既有花旗、高盛等国际金融巨头,也有中资银行。这背后其实是沙特在绑定更多资源,为转型之路铺平道路。
有人担心沙特借太多钱会陷入“债务陷阱”,其实沙特自己早已算得清清楚楚。财政大臣穆罕默德·贾丹曾明确表示,不担心赤字扩大,还特意强调油价下跌正好可以借此机会好好审视投资项目,避免盲目投资、乱花钱。
真正的风险并非在于借了多少钱,而在于这些钱花得是否值得。此前NEOM项目就吃过亏,由于规划过于超前,技术跟不上,现实中连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都尚未完善,却要大张旗鼓地搞空中出租车和AI市政系统,钱花了不少,却收效甚微。
如今引入中国企业参与建设,正是看中了中国企业在施工效率和成本控制方面的优势,这也相当于给债务安全上了一道保险。
![]()
更有意思的是,沙特的转型还得与周边国家展开竞争。旁边的阿联酋在2025年一季度,非石油经济占比已经达到77.3%,比沙特高出一大截。阿联酋凭借自贸区政策吸引了大量外资,转型节奏明显更快。
沙特若不抓紧时间推进转型,别说摆脱对石油的依赖,连在中东地区的地位都可能受到影响。在这种竞争压力下,即便石油收入暂时下滑,沙特也只能咬牙借钱推进项目,否则就会被甩在后面。
网友们看得十分透彻,这根本不是“借钱度日”,而是“用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石油红利总有耗尽的一天,现在不花钱培育新产业,将来才真的会面临“坐吃山空”的困境。
国际银行愿意以低息提供贷款,也并非是“傻”,而是看好沙特的转型前景。毕竟沙特拥有庞大的市场和丰富的资源,只要项目能够顺利落地,还钱根本不是问题。
![]()
说到底,沙特借这100亿美元,是在为转型“踩油门”。它并非没有其他选择,而是选择了用短期债务换取长期未来。这个石油大国正在努力摆脱“油老板”的标签,只是这条转型之路既费钱又充满挑战。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来评论区聊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