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釜山会晤过去半个多月后,美方又着急了,贝森特喊话中国签订协议,否则就动用报复手段,中方转向金融领域,美方知道疼了吗?
自中美釜山会晤后,时间已经过去了快20天,尽管中美在稀土、关税和经贸领域达成了许多共识,但要落实到行动上,显然不是一句话的事,而美方已经等得着急了。最近美财长贝森特对媒体表示,他希望在感恩节之前,与中国敲定一份保障稀土供应的协议,协议的内容是让中国的稀土供应,恢复到今年4月4号之前的“自由流通状态”。贝森特同时发出威胁,称如果中方“变卦”,后果自负,美国将有多种报复手段。在此之前,贝森特也说过类似的话,如果中方在稀土方面违约,就对中国加征巨额关税。不管贝森特的话有没有作用,可以确定的是,美方是真的缺稀土了。
![]()
进入今年9月份以来,美方先后采取多种方式制裁中国实体。作为反制,今年10月初,中方决定对稀土等有关物项和技术实施出口管制新规,让美方尝到了“切肤之痛”,不管是美国的军工生产还是半导体制造,都陷入了稀土供应危机。在中美釜山会晤前,美方曾尝试与澳大利亚等盟友合作开发稀土,以摆脱对中国的依赖,但以失败告终。有研究表明,美国要攻克稀土提炼技术,并建立一条稀土供应链,需要十年以上的努力和大量投资。可以说,美方之所以对中国服软,主动寻求让步,中国的稀土王牌起到了关键作用。
![]()
这次美财长贝森特通告中方不准断供稀土,说明美方的库存差不多耗尽了,中方再不松口,美企很可能就要停摆。除了威胁中国外,贝森特还走访了一家美企新建的稀土矿物加工中心,声称正在结束中国在稀土领域的“卡脖子”问题。不难看出,美方仍然不愿放弃稀土开发,而是选择一面施压中国保障稀土供应,一面加快建立稀土供应链,等到美方掌握了相关技术,能够保障自身的需求,就是对中国“掀桌子”的时候。
![]()
对此,中方早有预见。根据美方公布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中国在今年7月减持257亿美元的美债,持仓规模降至7307亿美元,创2009年以来新低。美债是美国经济的主要依仗,也是一场击鼓传花游戏。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连抛百亿美元的美债,起到的带动作用不可忽视,很容易引起国际资本的抛售。另一方面,如果中国不买美债,或者继续抛售,美元的信用很可能就此崩塌。从这个角度看,中国手中的“牌”太多了,除了稀土之外,美债也是个不错的抓手。不久前,中国发行了40亿美元的主权债,利率几乎和同期的美国国债持平,却引发了全球资金的哄抢,认购总金额达到了1182亿美元,说明国际社会对中国信用的认可度很高,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大保障。
![]()
贝森特作为美国财长,却在稀土供应和生产制造领域指手画脚,算得上是越俎代庖,说明美商务部长卢特尼克正在被特朗普政府边缘化。考虑到卢特尼克此前推出的“穿透性规则”,或许美总统特朗普正在管控中美分歧,用稳妥的人、最信任的人来跟中国打交道,避免中美陷入对抗漩涡。那么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同样会一诺千金,随着中美在细节问题上达成一致,中方的稀土供应很快会恢复正常,贝森特的对华威胁明显多余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